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鲁迅、余秋雨、郑世平作品的感想

读鲁迅、余秋雨、郑世平作品的感想

读鲁迅、余秋雨、郑世平,同时读几本书,有点贪心了。不过这些书都是独立的,轮流看也没什么坏处。三位作家,三种风格,三部作品,三种模式随意切换。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人性。有理性的启蒙,也有感性的替代。

我写过很多关于鲁迅的书评和思考。但我的读后感想中没有写的是:他的作品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文学和思想方面,而是鲁迅无与伦比的孤独。正如我之前所说,鲁迅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而这种孤独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孤独。张爱玲也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是一个冷漠、傲慢、敏感的小女人。三毛也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是一个浪漫任性的女人的绝望。放肆的生活?人生不能随心所欲。至少他不能随意活,所以三毛选择了随意死。鲁迅的孤独是在几乎没有旅人的黑暗中独自行走的深深的悲伤。这也是在绝望中用希望当挡箭牌的悲剧。我不知道我的孤独是什么?但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孤独者写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孤独与我的孤独相呼应。

我读过余秋雨的几部作品。我喜欢读他的书。但我不敢评价他的书。我越喜欢他们,我就越不敢写他们。虽然我之前也发表过一些评论,但后来我发现所有的评论都是随意的。因为他的身高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他的知识也太丰富了。真不知道一个人的大脑怎么能容纳这么多东西,知识渊博,知识渊博。我常常感觉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我读的书很少,也记不住。而且,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我也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充满情感,冷静逻辑,不是那种一味廉价煽情的作者可比的。它既有诗意的画质,又有哲学书籍般的深度。比如,“我们站起来搓着手,责怪自己作为河流文化的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清晨笼罩在江面上的浓雾,也不懂得珍惜傍晚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苇。比如“人类比常识有更悠久的历史、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危险的遭遇、更孤独的荣耀”; “我默默地看着这两个从脸上到衣服都像沙漠老树根的老人,向沙漠走去。”; “有了这样的土地,天才就被称为天空。有了这样的天空,地球就被称为大地。如果你独自行走在这样的世界,矮人就会变成巨人。如果你独自行走在这样的世界,行走的时候,巨人就会变成巨人。”也会变成小矮人。” “伟大胜于空间,这是气势,伟大胜于时间,这是神韵。”……余秋雨的作品里充满了好句。写游记的人很多。上学时,我读过尤金的游记——,这是一部关于小女人的新鲜素描。现在我读了一点村上春树的——《常驻游客》。但能把一篇游记写到如此极致的程度,既有文学性,又有哲理性,又有广博的知识作为文章的基石,而且还有淡淡的悲天悯人之情,我只能说,我我没见过其他作者做同样的事情吗?

我现在正在读郑世平的书《我身边的江湖》。这是“当当”APP推荐的“读书计划”。本来我只是想看看。但它吸引了我。我不知道他写的是散文还是小说。如果是小说的话,那么这样的小说就太现实了。如果是散文,这样的情节就太戏剧化了。也许有“原型”的故事有真有假。我不知道作者是否进过监狱,但他对监狱生活的描述非常现实。很多人可能认为坐过牢的人都是坏人,或者是没有人性的人。其实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许多人个性鲜明,忠诚度高,也有传奇的经历。他们要么是被市场遗弃的学者,如沉巍,在被发现之前是一个捡破烂的流浪汉;或者他们是一代孤独的英雄;或者他们是误入歧途的无辜年轻人……我到目前为止已经读过这本书了。看了一半,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虽然我不是其中一员,但书中描述的黑暗现实却让人不寒而栗。

好吧,我不写了,我还没想好结局。好书可以让人产生共鸣、仰慕,也有的书可以让人深入思考、毛骨悚然。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47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