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说起《我的前半生》,我首先想到的是溥仪皇帝的《我的前半生》。我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它绝对不是这篇评论的书。我首先看的是亦舒写的《我的前半生》,所以这篇评论也是关于亦舒的书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亦舒的小说。前几天在淘宝推荐页看到的。该小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再版。封面的颜色简单又梦幻,真的很养眼(我买了本书,看到题材再看封面。有时候我对某本书的题材不感兴趣,但因为封面好看,忍不住想买),所以我把第一辑的五本小说放在了一起。
有淘宝书店将其定义为“都市职场言情小说”、“女性励志畅销书”。我觉得实际内容和宣传是不一样的:比如都市职场,我觉得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子君(文章的女主角,也是文章的绝对主角)总是累赘,在职场中被动、被动。如果以此来形容“都市职场”,至少不符合现在职场小说的定义。如果说子君励志的话,我从始至终都没看到她有多励志。她只是被迫结束了全职家庭主妇的职业生涯,无奈进入社会找工作谋生。无法摆脱婚姻漩涡的她,最终又回到了依靠男人的“稳定”,仿佛从未独立过。
也许我说的太极端,太不公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宣传呢?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在2016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我查了度娘百科,发现电视剧和小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除了子君、唐静、子群三女的名字外,其他都没有改变。得看角色介绍才知道这个角色在书中对应的是谁……更何况是电视剧的重点。不知道看这部电视剧的人有多少看过原文,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原文。我想我不会特意去看这部电视剧(反正我也不喜欢拖电视剧)。
亦舒的小说(我刚读完这本,暂时做个概括性的总结)和我以前读过的小说不一样。风格简洁,太简洁了,简洁得像办双速日记一样。有时一件事还没完全解释清楚就戛然而止了。播放一段片段感受一下:
从老张家出来,翟俊说道:“子俊,我们结婚吧?”
我等待这句话已经很久了,似乎已经听过很多次了。现在他真这么说了,却感觉有些不真实。
我缓缓问道:“你想清楚了吗?”
他惊讶地说:“当然。”
“其实,外面有很多十八岁、二十二岁的女孩子等着嫁给你这样的人。”
他笑道:“我二十年前就知道了。”
我紧张地说:“那我们结婚吧,越早越好!”
如此平淡。
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不是这样的。
然而,这样一段平凡的经历,却在别人口中成为了传奇。
这是第12章接近尾声的场景,两个人互相告白并决定结婚。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写得最好、印象最深的一段(其他部分太混乱,读完就模糊了)。我并没有说这样写不好。相反,这一段写得很好。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对话和仪式。结婚后,就像与另一半携手走进生活一样简单。
本书字数超过20万字。内容简洁明了,抒情恰到好处。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出版于1982年(比我出生早十几年),市场上更偏向于大众口味的“快餐”文化,所以篇幅并不算太长。这样也好,一下午就可以看完,不像现在有些言情小说动不动就四十万、五十万字,逼着你补字数,而且剧情都千篇一律,读起来无趣。但也有缺点。缺点是我之前写过的“太简洁”,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香港,脑海里突然浮现“香港的沦陷让她完整”。说实话,我不喜欢香港。它是前英国殖民地(本书出版时,香港尚未回归中国)。它的行为就像一个洋鸡蛋,总是傲慢地抬起头,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现在,我对香港的印象是,这里很拥挤,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的火柴盒。里面的人都说粤语,也说英语,看上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气场……
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子君在结婚、离婚的泥潭中挣扎、歇斯底里,试图赢回对自己不爱的丈夫。下半部讲述的是子君,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前全职家庭主妇,被迫在职场和社会中独立的故事。
作为一个全职太太,子君就像一个沉迷于蜜罐的女人。她每月拿着丈夫的工资,在奢侈品店里花钱,花钱如流水。 (离婚前的日子,她疯狂花钱,让周围的人都以为她知道丈夫有外遇,所以她保守秘密,用疯狂花钱作为报复手段。) ;她不用担心家务,因为家里还雇了两个佣人来打理家务;闲暇时,她和有钱人、自由贵妇一样打牌,信息很少,完全与社会脱节。最明显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石娟生和顾玲玲(名字也很有趣,“孤单”?)在一起,只有他们的孩子孤单不知道。在她十三年的婚姻中,她最值得称道的成就大概就是生下了安儿和和平儿(不过,唯一的成就却被女儿鄙视了)。
在这里,我不得不深思:很多女性在结婚或生孩子后选择辞去工作,专心在家抚养丈夫和孩子。如果你家境富裕,你甚至可以成为阳光下无指的富家小姐。她非常迷人,令人羡慕。但这真的好吗?丈夫在外打拼挣钱,妻子在家打理家务,抚养两个女儿,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其实日本社会就是这样,最典型的代表应该就是大雄的母亲了。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按照既定的轨道走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似乎是女人占了便宜。而一直在家工作的妻子却渐渐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忘记了自己的所长,与社会失去了联系,在时间的磨砺下逐渐变成了令人讨厌的“黄脸婆”。然而丈夫却一直沉浸在花花的世界里,不断受到外界的诱惑。无论他多么坚决,最终还是要“投降”,屈服于诱惑。一个在飞速前进,一个站在原地,距离越来越远,夫妻之间没有感情,无话可说……看来夫妻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产生了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越来越严重。很大,最终婚姻会破裂。
离婚的导火索究竟是什么?明眼人一看,确实是石娟生作弊造成的。他出轨的人是个女演员,皮肤黝黑,长得不如子君,一个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为什么我的丈夫会被这样的女人拐走?子君不明白,我也不太明白。至少我以为他会找到一个比子君更年轻、更漂亮、更体贴的女孩。中年男人不都喜欢年轻女孩吗?
但石娟生也显得很委屈。他离婚的理由是“我不爱你了”。他指责子君根本不听他的话,拿着钱自己过日子(直到离婚后的一个电话,讨论鲁迅《悲伤》里两个主角的名字,她才觉得这是第一次)。请注意您可能犯的错误)。这实在是一个任性又简单的理由,因为他是子君的师傅,只要他不喜欢,他就可以改变他。看来大多数男人都是这样的。一旦他们拥有了财富和权力,他们就认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可以肆意地控制周围的一切。
当然,我并不是说婚内出轨就是对的。任何时候作弊都是不可原谅的!
后来,两人的婚姻破裂了。失去了丈夫支持的子君彻底迷茫了,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她不知道家外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可爱天真的她,被好友唐晶攻击后才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段时间,子君真的很难看。他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她本想学会像唐静一样自力更生,但在特权生活中,她却变得高高在上、卑鄙无耻。就连她的工作简历都是唐静伪造的,职场也因为唐静的关系才被逼进去。这段时间,子君经历了人间的种种事情,逐渐屈服于现实,变得像一个吃人间烟火的人。为什么我说“顺服”而不说“转化”?因为子君内心纯真高人一等,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因为现实,他才不得不改变。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惊讶。真的有这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吗?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他/她怎么活下去?后来想来,这是一部小说,亦舒把所有的现象都集中到了《子君》上,而《子君》则投射了现实的方方面面。 —— 艺术源于生活。
奇怪的是,离婚后,两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竟然成为了朋友。有一天,石娟生向子君求婚。当然,子君“有勇气”拒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用石娟生的话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漂亮。”在一起13年了,你还没有发现妻子的美丽吗?难道是离婚后才发现的吗?距离会产生美吗?都说女人心深,男人也一样不是吗?
子君在独立的路上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因为这些都是点点滴滴,如果我全部讲出来,恐怕一万字也说不完。为了避免读者感到无聊,我在这里不再赘述,但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就像《哈姆雷特》一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