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读书笔记
《事实》读书笔记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某公众号上看到标题为“——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礼物”的时候。出于好奇,我搜索了网易蜗牛读书APP,发现有7000多人在看这本书。我是这个软件的忠实粉丝。一般来说,如果一本书能被1000人左右在这个软件上同时阅读,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本书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水平,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全球健康教授。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13 个问题,询问我们对全球健康、贫富差距、出生率、教育水平等问题的理解。书上说,经过多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平均答对2个,我答对3个。然而作者通过对大猩猩的实验测试,发现大猩猩可以正确回答,也就是说它可以正确回答4。对于这个结果,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
应该说,作者以大猩猩实验的结果作为本书的基础,即他想通过人类和大猩猩对某些问题的猜测结果告诉我们,人类有情感本能和过于情绪化的世界观。
在高铁上读这本书时,我一度怀疑这个立足点是否站得住脚。大猩猩选择的问题的答案是随机的。如果一个人不思考问题的答案,甚至不看问题和答案,那么这个人可以随机得到与大猩猩相同的结果,但是这个人通过了思考。我总觉得思考某个问题和完全不加思考地根据随机感觉选择答案之间没有任何类比。
但作者也指出,缺乏知识和拥有错误知识之间是有区别的,这似乎解释了作者的观点,即大猩猩缺乏知识,而我们人类拥有错误知识,因此会犯系统性错误。正是我们的情感本能和过于情绪化的世界观导致我们拥有错误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树立现实的世界观,尊重事实,“用批判性思维代替直觉反应”。
“这本书是关于如何使用数据来治愈无知,如何使用理性作为内心平静的源泉,因为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作者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错误本能。通过13个串联的问题,分析了我们所拥有的十种错误本能,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人类的十种错误本能,包括:一分为二、消极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尺度错觉、过度概括、命运、单一视角、指责他人、情绪爆发。随机等待。下面我将简要解释一下这些错误的本能是什么。
所谓一分为二,就是人们总是把世界分为两类:富人和穷人。 “一分为二的本能是最严重的错误,因为人们本能地将世界分为两类:富人和穷人。非常具有误导性的类别,导致人们对全球人口的划分产生巨大的误解。”作者表示,通过他的努力,世界银行放弃了将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划分。分类,但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仍沿用这种分类。
所谓消极思维,就是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上发生的消极事件上。作者还指出,媒体应对普通民众形成的负面思维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媒体总是聚焦负面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放大,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写到这里,我想起前不久发生在南昌红谷滩的杀人事件。从女性角度来说,我当然同情受害者,当然我也认为这起事件非常糟糕。但从一个理性、懂事的新闻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也认为正如我的朋友告诉我的那样,整个社会是安全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感知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可怕,因为我们注意到的信息是经过媒体精心挑选和过滤的,而媒体可以选择可怕的信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前段时间豆瓣高分的台剧《我们与邪恶的距离》正在告诉我们,恶性事件的影响远小于公众认知,但无良媒体的截取新闻会不会误导大众?观众了解事实吗?
出现这样的负面事件后,我们需要认清现实,不能过于悲观。正如作者所说,“作为一个可能主义者,我看到了现实中的进步,这些让我对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持乐观态度。”充满希望。这不是乐观,这只是对事实的清晰合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构建一种建设性的、务实的世界观。” 持刀事件发生后,我们需要关注,但更多的不是在全社会推动不稳定因素,而是更多地思考持刀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事件,这不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进步。
当然,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一直强调“这样的负面事件发生之后”,因为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人们会感到害怕,无法认为那一刻世界会变好。 “我们必须等到危机结束,再思考一下事实和宏观趋势。”
所谓直线思维,就是我们相信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那么如何控制线性思维呢?作者说:“控制直线思维本能的最好方法是,每当我们看到一条直线时,我们就应该想到事物的演化方式有很多种,而且不一定是沿着直线发展的。 ”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回避分叉思维的方法,只不过直线思维的回避是从1到2到n,而回避分叉思维是从2到3到n。
在对“恐惧本能”的描述中,作者列举了自然灾害、飞机失事、核泄漏、恐怖主义等引起人类恐惧的因素。我非常喜欢作者对“恐惧与危险”的讨论。 “恐惧”和危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怕的事物只会给我们一种危险感,但其他真正危险的事物却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过度关注可怕的事情而不是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我们将宝贵的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方向上。”
在讨论如何避免“规模错觉”时,作者指出可以采用比较、80/20原则、比例等方法。以碳排放为例,中国、印度等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自然排放量较大,但不能以总量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而应以人均碳排放量为衡量标准。指标。当然,正如《黑天鹅》中提到的,“平均斯坦”可能会削弱甚至抹杀某个衡量指标的特征。因此,在用总量和人均金额衡量某些指标时,还需要进一步决策。权衡。
“从一个部分概括到另一部分”通常是由归纳引起的。我们将大多数人归为一类,但忘记了大多数可能是99% 或51%。对许多事物的成见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进行类比分析。然而,在类比分析时,我们往往无法凸显两者之间的实质性差异,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建立了不应该存在的联系。连接。
“宿命本能是指我们相信某物的固有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宗教还是一种文化。这是一种观念,一切落后都是由于其固有的本性造成的,这种观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我们认为非洲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非洲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内在因素,让我们相信非洲注定是贫穷的。“命运的本能让我们很难接受非洲能够赶上人类生活的想法。”虽然我一直梦想着去非洲,并且因为从小皮肤黝黑而与非洲有很多联系,但我从未去过非洲。根据笔者的分析,非洲很多国家都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穷。“最后摆脱贫困的人,将是那些生活在偏远、极度贫瘠、饱受战争困扰的人。”并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面临这种情况,所以也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是穷的。
对于“单一视角”,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本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治意识形态,二是专业局限性。我们都渴望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我们又都倾向于简单地看待问题。之所以简单化,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惰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知识。当然,并不是说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知识有时会成为专家的障碍,阻止他们看到真正的解决方案。”在分析某个问题,特别是某个国家的进步、衡量条件时,我们需要注意“没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现实总是很复杂的。”
在《怪别人》中,作者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病,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 “在俄罗斯,它被称为波兰病;在俄罗斯,它被称为波兰病。”在波兰,它被称为“德国病”;在德国,它被称为“法国病”;在法国,它被称为“意大利病”;与内省相比,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简单直接,而且可以推卸责任。人性就是这样,为什么不责怪别人呢?但我们更应该做些什么就是“求因,不求小人;寻找系统,而不是英雄。”
“情绪带来混乱”似乎不需要进一步解释。作者说,紧迫感的本能会扭曲我们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其他的本能都是由紧迫的本能引发的。作者最担心的五个全球性问题是全球传染病、金融崩溃、世界大战、气候变化和极端贫困。要化解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和有效的数据”。我们也需要担心社会,但我们应该只担心社会上发生的正确的事情。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抛弃上述错误的本能,更加深思熟虑和冷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作者身上看到了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当你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了解都能触手可及时,你心中的世界是多么大啊! “我认为用一生的时间与无知作斗争,传播现实的世界观,虽然有时会遇到挫折,但总的来说是非常快乐和令人兴奋的。”让我们互相鼓励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