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致青年教师》是我读的第三本吴飞老师的书。第一个是《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个是《不跪教学》。
吴飞老师的书,只要看到书名或者文章标题,就能深深地吸引我。他的言语充满了真挚和真诚,他的朴素中充满了一颗真诚和热情的心。有时是欢快无情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讽刺,更多的时候是一位前辈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心声,表达了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劝告和殷切期望。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切责任和深切热爱。
吴飞老师在序言中表示,教育工作就是以常识为基础,教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吴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阅读整本书似乎是一个学习、发现和检验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一项缓慢的事业,其特点最像农业和林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焦虑、焦虑、浮躁。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慢慢绽放,一粒谷子慢慢抽穗。我们希望一棵小树苗明天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才的栋梁。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和宁静。我们喊着“十年树树,一百年树人”,却干着湖边捕鱼、砍伐森林开荒等蠢事。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和商业的浮躁与喧嚣在教育中随处可见,充盈耳目。教育何时才能真正“慢下来”?
“师生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每个老师都能从心底认同这个“常识”,或许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会消失。如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能够看到教室里都是比我们年轻、需要我们帮助和指导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许就不会那么沙哑了。多一点说服力,少一点专横,多一点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美好品质和处世常识,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只是关注彼此的成就。与分数。
“老师的胸怀宽广,让学生能够面朝大海、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能在面前和学生争论0.5分。为了“提高”所教科目的成绩,有的老师“告诉”学生“互相帮助”,甚至把答案交给学生自己。确实,有些老师甚至为了自己看重的东西而失去自尊和人格,在学生面前这样做。尽管他做了足够的装饰和掩饰,但学生们还是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气和小气。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难免会沾染上类似的气质,变得粗心、不够大方。教师需要给学生的一桶水,不仅要有知识点、应试技巧,还要有面朝大海的气度、仰望星空的勇气。
“教师的道德修养应该持续到教育生涯的结束。”
读到这里,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羞愧。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是“吃老本”。教小学生读书写字还要花多少时间?即使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来愚弄小学生及其家长,即使我们可以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果来愚弄同事和领导,我们也无法欺骗我们自己。你有多久没有看书了?你有多久没有写文章了?同样的课文教了无数次,还有进步吗?与几年前的自己相比,除了年龄的增长和皱纹之外,还剩下什么?只有你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当“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熟悉的词语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时,当我们告诉年幼无知的孩子“好好学习”时,我们会脸红吗?当我们真正成为不自己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人时,我们把“以身作则”放在哪里?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读到《致青年教师》,我感到非常幸运。吴飞老师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对教师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对教育的赤诚,无不令人感动。读完整本书,我并没有感到轻松愉快,也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感。相反,似乎有一股淡淡的力量在压抑着我,我的心沉重起来。这股力量催促着我,让我反思:我是否注重发现教育常识,深入思考并努力维护?
——或者简单地说,我是一个有常识的老师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