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吴令雅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如果你播种行为,你将收获习惯;如果你播种习惯,你将收获性格;如果你播种性格,你将收获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了茹茉莉老师写的《上学三十天》。这是一本日记式的教育见解书籍。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小学一年级前三十天的教育故事。它是根据上课日分类的。每个教学日下分为三大版块,即“故事告诉你”(每天精选一个绘本故事,结合开学时孩子的心理、认知等特点,让故事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行走的蜗牛》(讲述孩子的教育故事,讨论孩子开学时的一些常见问题)、《智能语文》《道》(主要包括小学课堂常规的制定)开学、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成功课例的记录与分析等)。本书围绕“如何让新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主题,将一些严肃的命题温和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满足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家长和老师对于指导的愿望。开学时的教育路径。

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茹老师用绘本和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养成习惯其实是一门艺术。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是养成行为习惯的黄金季节。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年级的茹老师是如何处理这群小萝卜头的。

每天上课的第一部分——讲故事,茹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她送给孩子们的绘本。这些绘本涉及生活、爱情、友情、科学、数学等各个方面。通过绘本进行渗透教育,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第四天上课,茹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我绝对不会吃西红柿》,并背诵了金子美礼的诗《All in Love》。与传统的“吃饭不要挑食”的说教相比,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们可以运用想象力的智慧,把吃饭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以背诵诗歌为契机,帮助孩子突破进餐时存在的一些卫生细节。这样的熏陶教育难道不是一门艺术吗?

教书第一年,我被学校焦急地指派去接一年级。就在跌跌撞撞中,一个学期过去了大半,班里的孩子们也渐渐熟悉起来。但因为朝夕相处,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所以我选择了《愤怒的亚瑟》来和孩子们分享。当孩子们看到绘本上因亚瑟的愤怒而台风肆虐,大海咆哮,最后天塌下来,宇宙破碎成碎片时,他们不禁感叹:“原来生气了!”可能会造成如此可怕的后果。我再也不会冤枉任何人了。”生气了!”“但是当孩子们到达最后的时候,亚瑟躺在床上,努力地想自己生气的原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还记得吗?”我问。几个孩子抓着头摇摇头,说他们也忘记了。我把绘本翻回到开头,孩子们都记住了亚瑟生气的原因。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妈妈让亚瑟不要看牛仔电影是对的,因为已经很晚了。”另一个经常打架的孩子也举手说:“我永远不会跟别人生气。”因为将来的琐事。”你看,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不断的对孩子说教,孩子们可以通过绘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每天上课的第二部分——行走的蜗牛》中,茹老师用她和孩子、家长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让我们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应该放慢脚步,尝试去发现亮点。并尝试与孩子一起欣赏美好的生活。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温柔的对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青少年多么渴望看到自己的成就,多么渴望别人承认他的优点和技能,这种渴望为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书中一个叫跳跳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聪明但又非常不同的孩子。面对跳跳炼功时离位、跑得无影无踪等不守规矩的事情,茹老师并没有把他拉到办公室,面色严厉地训斥。相反,他用“击败麻烦制造者”和“指挥”等“训练”游戏培养跳跃行为习惯。就像茹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你要让他理解,让他认同”。直到开学第十七天,一向没有规矩的跳跳才真正开始举手回答问题。

我当时就读的农村小学,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多都在外打工。由于父母知识水平不高,又长期在外打工,所以把孩子留给了老人。老人往往溺爱孩子,发现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傲慢、任性、自私的性格,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班里有一个女生,行为习惯特别不好。她总是喜欢给我讲其他同学的故事,逃避值班,欺负同学……我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告诉她:“孩子,这是不对的。”然而,这种灌输式教育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随着她的坏习惯增多,我也渐渐变得越来越烦躁。每次,孩子都被拖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后来孩子在我面前就表现得很好。我走了之后,她依然走自己的路。正当我为这个情况头疼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拓展出去,是不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果然,在一次班会上,我把志愿者送来的礼物分发给了孩子们,分发给了班上大部分人,但没有人对我说“谢谢”。轮到这个习惯特别不好的孩子了。她收到礼物后,睁开了水汪汪的大眼睛,胆怯地对我说“谢谢老师”。然后我表扬她对全班同学很有礼貌,希望大家向她学习,改正自己以前的缺点。我看着她低着头,有些高兴,但又有些尴尬。从此,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这让我明白,简单粗暴的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小习惯,无论其优点和缺点。

在每个上课日的第三部分——知趣语文路中,茹老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校里发生的点滴小事,并分析和思考事物背后的教育奥秘。茹老师还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汉语真的很有趣。这些都来自于茹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对生活的关注、对孩子的关爱。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教育态度,也是一种职业智慧。

例如,第13个教学日,茹老师记录了拼音教学中bpdq的辨析。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大部分都喜欢用右下半圆和右上半圆来教孩子。这样一来,他们就混淆了拼音,也混淆了

混淆了左和右两个概念。茹老师巧妙地利用扭棒将它们区分开来,轻松又有趣。我很欣赏茹老师的教学风格。她找到了一条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路,我希望通过努力找到这条路的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非要让我把教育心理学简化为一个原则,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以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为基础。基于原文的教学知识状况”。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都是思考“我应该怎样教”,却很少有人思考站在孩子身边。从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想学”什么。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如何教学,却从来没有想过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能否接受。

又如,第二十三个上课日,茹老师提到,浙江大学刘力教授曾指出,教师要学会“情感劳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确实,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我们的情绪会受到各种检查、上课、写各种计划、填写各种表格的影响,逐渐对学习变得烦躁。不耐烦。如果我们每天静下心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走上讲台面对孩子们,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我认为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比许多教学技巧更好。

茹老师在书中说:“教学一年级更需要平静和安宁。”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沉淀!这是她第六次教一年级。这本书所记录的故事和经历对于我这个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老师来说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他们让我在迷茫时发现了教学的乐趣。我想下次如果我再教一年级的话,我一定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一年级的这群“小鬼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3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