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读完郭老师的《音乐教育快报》一书,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情五味杂陈:高兴、兴奋、遗憾、沮丧、感动……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应该中小学音乐教师阅读,而是每一位在职音乐教师都应该认真阅读。我曾经觉得大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太深奥、太深远了。大学里的老师太嚣张了,很难理解我们一线老师的“难处”,他们迫切需要一些学术专家给我们一些对现状的解读和帮助,因为你们可能站得比我们高,进一步观察。读完后,我意识到还有郭教授这样的“学术专家”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心”和“关注”。您的理论也能让我们不再“仰视”,心情轻松!我们一线教师我们并不孤立。我们很幸运有像您这样的专家,他们可以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一些及时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自己。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倦怠期。有时课上不完,心里忐忑不安,好像又“欠”了同学们什么!反省自己,最近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像机器一样运转,不是学生需要的老师!我也不想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教学中的困惑在书中得到了解答。感谢郭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小米老师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1.师生平等
如何实现这一点,至今我还在摸索。看到郭老师的回答后,我知道这种课不仅美国需要,而且只有美国才有。我们也需要它,而且我们应该拥有它。这个概念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社会制度和平等观念,但我们可以改变小课堂。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会出现上课积极性不高、回答不热情、参与度低等各种行为。反思一下自己,是因为我们老师离学生太远了。如果我想让音乐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首先我必须放下老师的高高在上和课本冰冷的知识结构,在平等的对话中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是我的首要任务!
2、教材主导教学
以前我以为教材就是圣旨,教研活动就是公开课,专家点评就是圣旨。如果你不假思索地认为一切都是正确的,你就应该遵循它。结果,慢慢地,我发现我找不到自己了。工作第一年,我上课很有热情,想法很多。现在我发现我被批评得连自己都找不到了。教材确实是无可辩驳、无可质疑的。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你会厌倦麻木地生产产品!为什么你不能恢复自己呢?为什么要做教材的“忠实拥护者”而不敢再质疑和扩张呢?
3、单一教学模式
歌唱课上,只有你和我。欣赏课上,我们讲解背景,听整首歌曲,分析结构,谈论音乐元素。在器乐课上,我们也讲解了背景。说是传统班,其实我自己的班也不过如此。我机械地操作。我不知道我怎么会陷入如此“旧”的教学模式。只是走来走去,我感觉自己迷路了。回想起来,我意识到我雄心勃勃地想要改变这种古老的音乐。教学模式,而我却成为了它的“忠实支持者”。当我看到我的班级有时变成这样时,我感到不舒服,甚至害怕。这是我这样一个年轻的音乐老师该上的课吗?
4、通过课外文学比赛提升音乐学科地位
过去,我总觉得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我必须一节课地帮忙排练、辅导。我很不情愿,还扔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就像把球踢给我们一样,学生们被夹在中间。投诉自然就会出来。节目质量不高,自然会影响班级形象,进一步影响班级对音乐科目的重视。现在看来,有必要纠正一下自己以前的一些“小心翼翼”的观点,把它当成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今后更好的课堂教学的良好基础,也是挖掘人才的机会。
五、知识、技能与德育的关系
上课时,我一直非常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感觉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逐渐被忽视了。读完书后,我感到羞愧。学生的“审美”和学生的“参与体验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不能跟随学生一生,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个人参与合作体验却可以跟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一生。我们音乐教育者是否把艺术放在太高的位置了,对吧?有艺术水平吗?受众有层次吗?
不!因此,我们给学生的音乐不应该是剥离了情感的空洞知识,而是带有生命的优美旋律!
6.找到我们学科的价值
记得以前不认识的科老师还在开玩笑:“你一个音乐老师怎么总是感觉很累?那我们就不用活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感觉很不舒服。正如很多人所看到的:“音乐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知道仅靠我一个人无法改变大家的看法。但是,我也用自己的行动每天默默工作,默默付出,自豪。用自己的态度告诉同行,我们:“我为自己是一名音乐老师而自豪”!这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同样,我们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学科的魅力与我们音乐的人格魅力是一样的老师们。灵魂音乐给了我们多少,我们就有多少要传承!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不记得是谁说的。我就在这里借用一下。我很庆幸在迷茫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它就像航程中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孤独。我,突然觉得:方向就在那里,不只是我,我身边还有很多伙伴,通向彼岸,那是幸福的目的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