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时代造就英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个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取得伟大成就;个人可以对时代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最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所以,大势是大家需要把握的。只有了解了浪潮的起源和发展,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才能站在时代潮流上,成为站在潮流上的猪。

《浪潮之巅》是吴军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代科技公司的全面回顾。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乔布斯和盖茨二人组。两者都对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

这是一个狭路相逢,长舒一口气的故事。

《浪潮之巅》读后感

1981年在硅谷,乔布斯和盖茨第一次会面,主要讨论软件合作。盖茨刚刚拿下IBM PC操作系统合同,乔布斯手里拿着一台Macintosh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行业,并要求盖茨为他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其依据是,乔布斯和盖茨都认识到个人电脑及相关产业是一个大方向,并尽力向前推进。

这次相遇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方向。乔布斯实际上犯了两个大错误。首先,他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对于个人电脑行业的重要性;第二,他低估了盖茨。他可以给任何人看,但他不应该给盖茨看。乔布斯几乎失去了苹果;盖茨抓住了这个机会,从DOS系统升级到Windows系统,最终称霸世界,成为霸主。

盖茨第一次通过史蒂夫乔布斯看到了Mac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他立刻意识到,这才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最好的发展方向,而他前期接到IBM订单的DOS肯定会被淘汰。是的,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此时,乔布斯已经开发这套图形系统多年,并已初见成效。他想要的是彻底取代IBM,垄断从硬件到软件的一切。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会比较困难,而且力量显然会分散;盖茨则不同。他很早就意识到,只要他垄断了操作系统,他就垄断了整个计算机行业。他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具有垄断力量的操作系统。现在他已经看到了乔布斯的早期成果,尽管还不完整。但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盖茨,此时就展现出了一位杰出领导者的能力。显然,我也失去了在这个新操作系统中的机会。我怎样才能冒着生命危险并生存下来?如何扭转劣势、扭转局面?他采取的是先失后救的策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他同意帮助乔帮主在图形操作系统上开发三款应用软件,并消化吸收;同时,他将之前的BASIC和DOS以近乎免费的价格与IBM捆绑在一起,以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但偷偷请专家帮他开发自己的Window系统,这就是9年后出现的WINDOW图形操作系统。

本来,乔布斯在这样的压力下不一定会失败,但他走的是软硬件封闭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由于反垄断限制,IBM在个人PC市场留下了太多的空白。早期世界硬件市场上苹果和IBM的对抗一下子变成了苹果和IBM加上所有兼容机厂商。由于兼容机的开放和市场份额的增加,DOS系统此时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果说苹果获得了优势,那么微软则通过开放性、兼容性和低价重新获得了优势。 Macintosh虽然很早就有了图形界面,并不比Windows差,但由于一直固步自封,并没有形成大趋势。相反,WINDOW 3.0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一举建立了一个新的PC帝国——微软。迄今为止,微软是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后来,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多年后他才凭借iPod 和iPhone 重建了苹果帝国。

《浪潮之巅》读后感

乔布斯和盖茨其实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在技术敏锐度和产品设计方面,乔布斯优于盖茨;就商业愿景和管理而言,盖茨比乔布斯更胜一筹。

这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比较。事实上,他们两人对于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们都站在时代和浪潮的顶端。从两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视角的延伸。

1、PC时代已经过去。手机是终结者吗?

个人计算机显然比大型计算机方便得多,它们已成为工作和学习的中心枢纽。这是两大巨头对当时时代发展的清晰判断,并全力以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手机时代,我相信它是便携的、方便的。多功能手机肯定会是一种趋势,或者个人可以随身携带的其他载体。事实上,云和云计算将进一步剥夺手机的功能。我们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个显示和交互设备,它可以在皮肤上、在我们面前的眼镜上、或者在大脑中通过手动控制或思想控制来完成某种功能。

2. 封闭式还是开放式?

毫无疑问,两条路都是可能的。但共享、开放、自由是现代的特征。共享、开放是时代快速发展的基础,但这只是一个入口;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商业应用来说,最终还是需要在这个开放平台上建立一个高技术门槛,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储备。云平台、大计算、免费代码,这些只是基本参数。其背后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浪潮之巅》读后感

3、互联网时代的结果是万物互联吗?

除了信息和硬件之外,5G时代也是当前的重要特征之一。万物互联不再是一句空话。人们开发出了多种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交互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以及类似于GPS的检测设备。这里需要更多的传感设备。如何利用5G更好地服务人类,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想象的任务。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将是这项技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7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