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

《今日读论语》准备作业:

想法四:

14.34 有人可能会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曰:“如何报恩?以直报恶,以德报德。”请先翻译一下这句话。李泽厚老师认为,这一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重要思想,是儒家思想与“以德报怨”(《老子》)、“舍己养虎”(佛经)等教义不同的地方。您对此有何理解?说说你对“以德报怨”的看法。

答:有人说:“以德报怨如何?”孔子说:“如何报恩?以义报怨,以恩报恩。”

看了李泽厚老师的解读,我觉得非常好。我们心目中提倡的是“以德报怨”。我们必须宽容。我记得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当德国入侵苏联时。一个女人的儿子战死沙场。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身受重伤的德国士兵绝望地来到老妇人家。当老人看到这个和自己儿子很相似的年轻人时,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在她面前,这个垂死的男人似乎不是敌人,而只是一个孩子。虽然她痛恨入侵她家的侵略者,但她还是给年轻人盛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包扎伤口。战后,几年后,这位德国士兵亲自前往苏联寻找这位亲戚。这个故事很感人,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一般人没有这么宽广的胸怀。

我个人认为,孔子的观点是正确的。坏人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例如,许多国家都使用死刑。这是对人类邪恶最好的惩罚,是不能容忍的。但同时我觉得孔子的观点值得商榷,现实中我们应该对他人更加宽容。人不能逃避做错事吗?如果把针尖指向麦芒,不肯让步,世界一定会像地狱一样阴暗可怕。

宽容就是爱,有爱的地方就有天堂。再说了,只有包容别人的人,才能包容自己。一个老想着别人的错误的人不会幸福。圣经说:“人若打你的左脸,也打你的右脸。”它强调宽恕和宽容的必要性。但同时,对待恶人,也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的说来,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同时要保持“战斗力”,随时给予敌人严厉的打击。

想法五:

14.38 子路住石门。臣门曰:“兮子?” ”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他说:“是一个人知道不可能而去做的吗?”请翻译这句话,告诉我你听了《陈门》的感受后做了什么。

答:子路在石门过夜。早上,城守问:“你是哪里人?”子路曰:“从孔子来。”守门人道:“你就是明知不可能却还是这么做的人吗?”

孔子值得所有人。即使不断碰壁,他依然不改初心,继续前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大多数人就像看门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退缩,尽管我们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但我们却什么也不做。但孔子除了这么做也没有办法。我想这就是孔子比老子更积极的地方。老子的“至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被动回避。得罪不起,就躲起来。孔子的这种勇敢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人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短短几十年,转瞬即逝。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在环境面前,有时真的很脆弱。比如电影《东厂》的白色恐怖中,忠臣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处决。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行动肯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如果你能做到,那就去做吧。如果做不到,就明智地保护自己,修养道德,但千万不要跟风。这是底线。

想法六:

15.24 子贡问:“有什么话可以说,可以用一生去实行吗?”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翻译这句话,告诉我你自己的“一个词”,将伴随一生。

子贡问道:“有句话可以让你一生遵循吗?”孔子说:“大概就是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觉得孔子说得很好。他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做人的真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征服自己的思想,胜过攻城略地。”人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在这个充满物欲的世界里,诱惑太多了。我们要安静地待在净土里,不让心迷失方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85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