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2500字

您处于什么生活水平——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2500字

《活着》是我这几年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当我读完这本书,合上书页时,那些悲伤或温暖的细节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年轻的有庆为救人而献血,但他的血液被抽干,当场死亡;有钱人亲手埋葬了有庆。庆瞒着家珍,每天到有庆坟前痛哭。当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时,他仍然喊着儿子苦根的名字;最后只剩下老福贵带着一匹老马和牛,独自在田里干活等等,都让我热泪盈眶。

《活着》讲述了福贵大半生的故事。这位富有的地主年轻时沉迷于赌博,最终赌光了全部家产,沦为佃农。父亲被他气死,母亲贫困得重病。福贵进城给母亲取药,途中却被国民党俘虏,送往战场。福贵在枪林弹雨中逃脱,几经周折才回到家。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病哑了。国家解放后,富贵和妻子家珍努力抚养一对孩子,但厄运仍然追随他们。为了救县长夫人,医生拼命放干有庆的血,导致有庆当场死亡。凤霞嫁给了忠诚勤劳的二喜,夫妻俩彼此恩爱。然而凤霞却因怀孕和生产时大失血而死亡。家珍患有佝偻病,长年卧床不起。凤霞死后,伤心欲绝,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二喜在工地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他的身体被压碎了,连一根完整的骨头都找不到。七岁的孙子空根和福贵相依为命。空根太饿了,吃太多豆子而死。最终,只剩下了老福贵,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据说,在写《活着》之初,余华就打算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但他总觉得写不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有了灵感,尝试用第一人称,用福贵自己的语气来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他的思路开阔了,成功完成了《活着》。叙事模式的转变在《活着》中无疑是成功的,也是这部小说的显着特点。读《活着》就像听富翁讲述自己的故事。原本悲惨的经历通过富翁老人的感情传达给我们,充满善意和温暖。正如余华所说:“在别人眼里,福贵的生活是艰苦的生活;但对于福贵自己来说,我觉得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幸福。”

评论家将余华迄今为止的创作按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和“90年代后”。 “80后”的作品暴力、血腥,“90后”的作品则温柔、回归生活现实。 《活着》是余华“90后”舞台的代表作。在《活着》中,余华早期作品中的怀疑和绝望的生活态度被消除,呈现的是热情和希望的乐观态度。

《活着》的语言生动、抒情。家珍被捕回家后对富翁说:“我不要什么祝福,我只想每年给你做一双新鞋。”袁的妹妹凤霞被送走,不肯上学:“他干脆转身,用脚在地上用力踢,走进里屋。进屋后,他喊道:‘你要是打死我,我就打死你。’”不去上学’”……等等。与语言的诗意相比,《活着》的情节并不平淡。事实上,《活着》夸大了中国社会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各种问题,并将其浓缩为一个家庭。难能可贵的是,《活着》虽然将人物置于土改、大跃进、文革等特定社会背景中,但小说的意图并不是夸大社会问题本身,而是着力展现灾难面前人性善良的闪光点。闪耀的光芒,这些人性的闪光点,在苦难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余华在《活着》序言中所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指责、揭发,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贵。”

当我读完小说合上书时,我看到封面上是——《活着》的小说标题。我不禁想到:在失去一切之后,福贵依然坚强、乐观地生活着。是什么支撑着他?他?我试图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

冯友兰老师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同,生命的境界也不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福贵的一生也正在经历这四个阶段。年轻时的富翁虽然本性不坏,但却放纵欲望,吃喝嫖赌。此时的他,还处于自然状态。功利境界在富贵身上并不明显,或许是因为他本性软弱,又或许是因为他从小就富有,缺乏争名夺利的动力。简而言之,他很少出于功利目的而采取行动。唯一一次是他失去了家业,打算进城开一家小店。他的母亲以“你父亲的坟墓还在这儿”为由拒绝了,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定居下来当佃农。

再往上就是道德境界。富贵一家人大半生都生活在这个阶段。春生是福贵的同沟兄弟,解放后当上了县长。有庆为救妻子,被医生抽血身亡。春生得知有庆去世的消息后,多次前来道歉,都被家珍拒绝。家珍也不准福贵收春生的钱。她愤怒地对福贵喊道:“你儿子就值两百块钱?”然而,当春生在的时候,当他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产生轻生念头的时候,福贵和家珍并不害怕受到牵连,收留了他,鼓励他勇敢地生活。家珍终于对春生说道:“春生,你一定要活下去。”……“你还欠我们一条命,就应该用自己的命来偿还。”福贵送走春生时,反复叮嘱他:“春生,你要答应我活下去。”春生虽然点头同意,但最终还是忍受不了折磨,上吊自杀了。家珍知道后,非常伤心,说道:“有庆的死其实不能怪春生。”富贵一家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因为善良的本性,默默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们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冯友兰看来,天地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区别,就是履行作为人的义务和履行作为家庭的使命的区别。这也是道德与超道德的区别,即在社会中做一个正直的人与在宇宙中做一个高耸的宇宙分子的区别。不同之处。换言之,道德境界中的人,具有人性意识,遵循人道;天地境界中的人,则以天地意识,遵循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就有了更广阔的胸怀和更高尚的气节。他与宇宙合而为一,达到了人类的最高成就。

据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友兰结识了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金岳霖。金岳霖开玩笑地问他:“志升,你到了什么境界了?”冯友兰回答道:“你已经达到了天地境界。”然后两位教授大笑起来,互相摩擦。并通过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落摘录与感悟鉴赏

福贵是一位贫穷的老农民,只上过几年私塾。无论是学识还是地位,他自然无法与冯友兰相比。然而,福贵历尽坎坷,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甜蜜和关怀后,他并没有厌世,也没有沉沦,反而活得幸福。当老福贵在田里快乐地耕作时,他就已经达到了天地境界,因为人的境界与学历、文凭无关,而是与经历、悟性、心胸有关。

余华在《活着》的结尾写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见老人粗犷而感人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像空旷的傍晚的风一样飞扬。老者唱道:“年轻人要流浪,中年人要挖宝,老人要出家。”富贵所唱的也是他人生的写照。天地境界与宗教信仰不同。宗教是抛弃爱情与激情,回归平静,而天地之境却依然拥有真挚而燃烧的爱情。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因为爱,我们才有勇气承担责任,坦然承担。因此,我们能够承受生与死的痛苦,并自觉地放大对世界和宇宙的爱,实现“了解万物后的超然,善恶的了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以慈悲的心看待世界。 ”

我们曾经向往生命的绚烂,最后却发现,生命中最绚丽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经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后却发现,世界属于我们。与我们无关,与他人无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85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