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本书是电视节目《岩松手表日本》的文字版。它包含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让人感觉像是在读一本三维的书。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文字所呈现的东西是任何电影、电视的效果都无法比拟的。比如,一些非常好的小说,搬上影视荧幕时,往往会让人失望。这个节目已经有十年了,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
在书的开头,作者提到,当他到达机场时,他收到了母亲发来的短信。字里行间,他写下了中日之间的恩怨交代,希望作者谨慎、理智,斟酌自己在日本所说的每一句话。笔者猜测,这条短信一定是妈妈不眠之夜的产物。看到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母亲。她会永无休止地学习,随时想办法帮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母亲的责任。白岩松有这样的母亲真是幸运。他在一开始就写下了这个细节。他也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也对母亲怀有尊敬和感激之情。
笔者及其团队赴日本进行报道。从北京到东京的飞行时间不到三个小时。东京机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没有一片落叶和垃圾。笔者表示,这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干净的机场。这是机场。他们去的第一站是靖国神社,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地方,也是很多中国人回避的地方,因为里面供奉着为日本战死的士兵,包括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战争。二战中阵亡的官兵。但在1978年,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二战后被处决的所谓“英灵”被秘密供奉,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侵华战争主要决策者战争。凶手之一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以及一些日本政府官员公开祭拜。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不能容忍日本官员和公民参拜战犯。因此,笔者表示,在观看游书馆播放的黑白颠倒的纪录片时,感觉是“可笑”。如果每个中国人去那里都很难看。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我在电视上听过,这种“自杀式袭击”是日军在战争后期最恐怖的发明。日本年轻人被招募组成神风特攻队,驾驶9000多架神风特攻队飞机,利用直接冲撞美军飞机和军舰等疯狂的自杀式袭击来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服务。在和平大厅,笔者提到了大厅里的一张大海报,上面还有几名年轻的飞行员在笑。大厅里的导游说,上面的队员都是高中生,年龄在17岁到19岁之间。当时记者看到他们笑得很开心,就拍下了这张照片。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出发时,他们回答“明天”。这里陈列着许多阵亡将士的遗物和遗书。这章还有大量的图片,很压抑。这些年轻士兵的盲从和麻木令人震惊。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已经完全扭曲了。这是令人遗憾的。
防灾意识和环保意识可以说是日本的名片。日本的防灾、疏散、逃生意识是从小培养的,并且是日常习惯。常年准备疏散物资,防火防灾理念深入人心。超市设有防灾用品柜台。我记得经常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发生火灾什么的时候,逃得最多的基本上都是日本人。还有日本细致的垃圾分类。旧报纸要堆放、捆扎整齐,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各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它们被细分为几十个类别,如瓶子按颜色分,有无色、棕色,瓶子和瓶盖必须分开,收集不同类型垃圾的卡车也必须在不同时间收集。就连垃圾站的垃圾也整齐干净,一点也不乱,只是垃圾的分类每个日本家庭都要做很多家务,所以笔者说,看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真仔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那么干净。
书中还提到了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音乐家谷村新司、演员小牧栗原、歌手滨崎步、相扑、沙浴、日本动画、樱花等的采访,这些我们熟悉的词语可能是人物,来自这些象征“日本”的东西,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走近一些,感受到日本的一些思想和理念。
这本书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展现了日本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风土人情、硬件软件、时尚等等。通过这本书,我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加深了。模糊的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字里行间,我读着,思考着,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89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