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吾乡》读后感:冷冬传递出来的一缕温暖
《活在吾乡》读后感:冷冬传递出来的一缕温暖
文字|千吉图片|张斌
1月6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淅淅沥沥地来了,宣告着南方小城顺德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顺德图书馆五楼视听室的灯光,向外界传递着一本新书——《住在我的家乡》给这个夜晚带来的一丝温暖。
由顺德图书馆主办,未名策划创作工作室策划实施,顺德社区学院、大良益心志愿者协会支持的第十六届“图像为媒介”生活经验分享会正在这里举行。
本次分享会邀请到的嘉宾是网络畅销新书《住在我的家乡》的作者秦伟明。作为顺德本土作家,秦伟明带着一批老照片来到现场,与数十位现场观众分享了《住在我的家乡》照片背后的故事。
尽管天寒地冻、阴雨绵绵,来自大良、伦教、容桂、中山小榄、广州番禺等地的近四十位观众冒雨如期来到顺德图书馆五楼视听室。
顺德职业学院副教授李仁刚主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他用非常感性的语言来形容对《住在我的家乡》上映的惊讶。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乡。那里的山、水、亲人,是游子永恒的眷恋。故乡就像一坛美酒,存放得越久,就越香醇。当这种香气弥漫整个心灵时,有人情不自禁地把它变成了诗歌,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读者共同的精神食粮。如果一个作家写得有心、有情感、有人生经历,写出的文章触动人心、引发思考,我们就会尊称他为“作家”。
秦伟明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站在顺德的土地上,用十年的时间回望故乡,写父亲、母亲、弟弟、奶奶、叔叔、阿姨、叔叔、表弟,亲人、邻居,写那里的人和事。他这60年的人生所遇到的,包括家乡的村庄、房屋、植物、山山水水。他用这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故事来展现历史的无情和底层中国人的无奈和善良。他的文章悲伤又感人。一些专家学者不仅撰文高度评价他,还专程到他的家乡考察;凤凰网直播“为卑者留下痕迹——《住在我的家乡》新书发布会”;很多读者读完后纷纷刷微信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的人生经历……
李仁刚表示,本期《红娘影响》人生经历分享会邀请了《住在我的家乡》作者秦伟明带来他收藏的老照片,分享作品背后的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草根的历史进程,了解作者是如何文学地、真诚地表达这一历史进程的。
秦伟明的分享从父亲留下的一张老照片开始,讲述了文革摧毁四旧的日子、自己的家庭、父亲这一代人的经历和命运,然后讲述了自己的一段见闻妈妈的照片。当谈到女性在时代风暴中的痛苦经历时,已然长出白发的叙述者数度哽咽落泪,令观众感动不已……
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的命运,到1960年代、1970年代的求学与奋斗,叙述者一路讲述。从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段经历,一段历史,一个江南小山村。一群终日在土地上劳作、衣食无着的人们如何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顽强地生活;一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如何与命运抗争,最终用十年的时间在一本书中记录了一群卑微人的群像,作为他对山村和养育他的亲人的回馈。
本次分享会与以往分享会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读者朗读了作品《住在我的家乡》。读者阅读穿透纸张背面的文字段落。场面庄严肃穆,观众聚精会神、深思熟虑。进入互动环节,七八位观众陆续发言,分享了参加分享会的感受。一些参与分享的观众在顺德图书采购中心购买了送给观众的《住在我的家乡》,并请作者签名留念。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会不得不一再推迟,一直持续到晚上近十点。参与的观众连夜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一本书所传递的冬日温暖,从小镇的图书馆蔓延开来,让感恩的生活给这个冬天带来更多的温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