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好好学习》有感------让知识成为智慧

读《好好学习》有感------让知识成为智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程佳的《好好学习》这本书。随后的阅读越来越引起我的好奇心,让我爱不释手。

首先是参考书目中的两篇前言。 “得到”是国内比较擅长提供知识服务的在线平台。罗庞的《一分钟逻辑思维》是我的日常必需品。然后多不花、成佳、皖维钢铁等自然就进入了我的视线。然而,这却让罗辑思维的CEO辞去工作,为程嘉的书写序言;也让一位40多岁的前央视资深记者连续三遍跟随20多岁年轻人的知识分享课。对于这样的作者来说,他的书一定有他独特的东西。

其次,作者的前言也相当吸引我。比如:我坚持了6年,每年阅读不少于100本书,每天反思和晨练2个小时,每周一本书输出《程家评书》的知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我可以向他学习吗?我可以靠近他吗?我被作者在序言中的话所感动:“无论什么拯救了你,你最好用它来更好地拯救世界。”

正因为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快乐地阅读。随着阅读的进展,我也收获很多。

书中作者谈到了认知深度、批判性知识、学习批判性知识的心态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三种底层方法和技巧。每个内容的扩展不仅包括方法步骤,还包括示例。这样的写法自然很有说服力,所以我就想可以尝试一下。

特别感人的是反思日记。说到日记(或者日记),一开始我就坚持写了一段时间。越写越感觉像是流水帐,断断续续,没有条理。这两年,我一般都是遇到大事才想起写作。它们只是总结之类的话,记录做事的经验,什么让我自豪,什么需要改进。就这样。程佳给的反思日记让我耳目一新。从什么、为什么、如何等方面,让我按照这个思路去理清事情,深入到思维层面去探究事情处理的对错;另外,他还提到,当你到达那里时,你可以记录你当时的心情、情绪等,并观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以便找出自己情绪波动的规律,并尝试消除对事物的影响。这个建议确实可行。如果你坚持这样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期待半年后的自己。

定期审查提案也给我带来启发。确实,我们经历了太多平凡的生活,一路走来也做出了是非,却很少有时间去审视当初的决定是否合适。如果不进行比较和反思,我们可能会在同一问题上犯下一个又一个错误。不知不觉中,定期回顾给了我们成长的可能,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独特和精彩。

知识管理工具(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的推出也很吸引人。我在想我是否也应该尝试使用这样的工具来方便以后日记的记录、查阅和查找。

批判性知识,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也说过,程嘉又提到了,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以后应该熟练掌握这些批判性知识,争取在生活中更多地运用它们来分析一切都深入。了解一切背后的原理和驱动机制,而不是表面原因。我希望我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PS,给大家分享一下《好好学习》中的精彩句子:

1、阅读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是否通过阅读重新认识了世界,发现了批判性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学习关键知识,一是心态、方法、习惯的培养,二是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养成。

3、有习惯性防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性防御而不自知。那么你就会陷入一个无法提升自己的境地。

4、如果我们想要快速提高,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去突破知识障碍,而不是追求看起来花哨的新方法、新技术。

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认识和理解真理与相信和实践真理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6、学习批判性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就是回顾我们的日常生活:回顾每天做出决定的假设,以及产生什么结果。我们需要询问有关过程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事后解释原因。

7、有时候,从外部寻求比从内部寻求更好。我们越是想提升自己,越是订阅各种公众号、阅读技术文章、购买畅销书、参与伟人分享,就越不关注自己:当涉及到自己时,生活似乎和以前一样。

8、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至少起三个作用:(1)发现知识误解; (2)促进现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测试所学的新知识是否得到运用。

9. 当我们读书时,我们读的是别人的生活经历和见解。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写成一本书,我们就能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

10、我们的判断来自于经验,有效的经验来自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使我们能够将生活材料重新诠释为洞察力。

11、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发现可见事物背后不可见关系的过程。

12、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记录你当时的情绪、思维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

13、过去看似平凡的日子,因为时间的力量、空间的变迁、心情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在回望时有了新的意义:这种回首重新面对过去,让我更好地了解当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未来的自己。

14、当你具备了这种不断质疑、反思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发现和自我否定中,你的批判性知识假设就会进化得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具有解释性!

15、方法和技术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激情和天赋,是让生命创造美妙奇迹的利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53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