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性格和写作
张爱玲的作品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于是,无数隐藏的情感开始释放,在她的作品字里行间涌动。我喜欢读张爱玲,甚至感觉自己与她跨越时空的对应。有时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跳和呼吸。
都市时尚女性靠窗自拍
出生在旧时代与新时代的过渡期,张爱玲的生活总是带着新时代的怪异,却摆脱不了旧时代留下的悲伤呼吸。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封建遗风,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位向往国外现代生活的新女性。由于价值观的冲突,张爱玲的父母在不断争吵后最终同意离婚。由此可见那个时代新旧交替所引发的冲突。然而,旧文化的残留和新观念的引入,在张爱玲的性格中却能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她成为一个在窗边自拍的时尚都市女性。这种和谐常常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神秘的小说,也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书中,她写了女主角九黎告诉她最好的女朋友比比,她喜欢上海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比比居然说:“那就拿过来,戴在你的头发上。”她似乎把现代的红绿灯视为过去女性的发夹。读起来很热闹,就像朋友们互相开玩笑一样。我太喜欢红绿灯了,想把它们戴在头发上来装饰我的头发。只有习惯了发夹的中国传统女性才能想到。张爱玲将新旧时代融合得如此自然、天衣无缝。
她在《换衣服》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历年上海街头流行的服装款式。她评价圆柱形高领“紧贴下巴,肌肉尚未放松的女孩就会长出双下巴”,而元宝领“斜切过脸颊,把脸变成鹅蛋脸,而不是瓜子脸”。鹅蛋脸。” ”。对比很明显,两个领子哪个好哪个差一目了然。如此细致且富有创意的描述和评价,说明她对时尚的敏感度很高,绝不是躲在屋子里的地主千金。闺房。
说到张爱玲的形象,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身材苗条的女性形象,穿着短旗袍和丝袜,倚在木窗前,对着镜子沉思。她有着现代时尚的外表,但她的动作却常常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凤鸟低低在尘埃中
一方面,张爱玲是一个自信得近乎傲慢的人。十九岁时,她的“天才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的几年里,她凭借《金锁记》、《倾城之恋》等脍炙人口的小说迅速成为上海最顶尖的小说家之一。作家。她自信又傲慢,总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傅雷批评她的小说《倾城之恋》说:“光彩太大了,两个主角的缺陷也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她猛烈反击,不顾对方是不是比自己年长的人,这让远在他乡的傅雷心痛不已。她还对当时风靡一时的革命+爱情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她是一个冷酷的观察者,繁华的城市和社会的破坏性黑暗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自信自己是天才,对世间一切表现出不屑。
另一方面,张爱玲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她不善于交际,喜欢朝夕相处的生活,喜欢独处,害怕见到陌生人。
她在散文中写道,十二岁那年,有一天晚上,她和一位比她大几岁的同学在月光下散步。同学对她说:“我对你很好,但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她郑重的说道:“我……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张爱玲补充道:“她很感动,连我也很感动。”当她爱上胡兰成时,她在一张卡片上写道:“一见到他,她的心就跌到了地上,低如尘埃。”他用自己的照片来表达对胡兰成的爱,如此低落的态度似乎与之前傲慢的张爱玲格格不入。然而,这就是张爱玲,她自负,自卑,她保持着一种极其珍惜的状态。对于爱与被爱的态度,为了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她甚至不惜表现出与其他时候完全不同的自卑感,这也与她没有得到过密切的关系。从小就受到父母正常的照顾,越是渴望获得,就越是渴望失去,在害怕失去的情况下,不免会流露出自卑感。
这就是张爱玲,她是一只低至尘埃的凤凰鸟。
不是一个彻底的拜金主义者
“自从我认识到拜金这个词,我就认定自己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张爱玲自认为是一个凡事注重“现实生活”的小公民。在《童颜无忌》一文中,她赤裸裸地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钱。陈思和说,张爱玲的一大贡献就是“突出地描绘了现代都市经济主导的人生观:对金钱的疯狂追求”。确实,张爱玲小说中金钱掌控主人公的命运,不胜枚举。如果不是为了钱,七巧也不愿意戴上“金锁”,毁掉自己的青春;如果不是为了钱,流苏也不会像丧家之犬一样狼狈,急于结婚安家。张爱玲在作品中多次声称自己是拜金主义者,爱钱如命。不过,从她现实生活中留下的记录来看,她未必是一个唯利是图、“大大小小”的人。我称其为不彻底的拜金者。她所谓的拜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她深知生活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她的言辞反映出她内心对金钱的不屑。对拜金主义的描述只能在她的散文和小说中找到。作家的创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也不同于现实生活。张爱玲在现实生活中对金钱的态度绝对不是她在作品中描述的那样。
当被她背叛的胡兰成被国民政府通缉逃亡时,她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稿费支持了胡兰成。当她第一次见到克里斯托时,她送给妻子一大瓶香奈儿香水。从她与朋友往来的书信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她不取不义之财、不肯欺世盗名的正派形象。
1995年9月10日,《联合报》副刊刊登了时任皇冠出版社出版人平鑫涛署名的纪念文章。文章写道:“张爱玲的生活很简单,她想保住自己的生活,选择孤独,不觉得苦。她不看重名誉,不看重金钱,她不太在乎稿费。我曾经故意把她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当我和她谈论版权费时,她回答说:“你还想和我谈论版权吗?你自己决定。”
由此可见,张爱玲是一个不彻底的拜金主义者。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她的写作。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的心,是因为她自己独特的性格。有艾凌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幸事。又想起一句话:作家的不幸,也是文学的巨大幸运。如果能够将个人的痛苦转化为文学艺术,让后人能够感受到,那么痛苦也许是值得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