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

文/刘文杰

高三的时候,柴静的《看见》刚刚出版,就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同学头顶高三的乌云,一下子成了我们的消遣。看完【五三】,翻阅【三二】,读完【天理38】,我就拿起厚厚舒适的纸【看】来读。这确实是一种放松。现在我重新[看到],看到了。

之前看过白岩松的《你幸福吗》,感觉媒体人眼中的新闻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柴静的【看到】加深了这种感觉。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船,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员。他们时刻关注着这个国家的变化和国家的一点一滴的成长。她用一本书、20个故事、200张纸,讲述了柴静在央视的十年。这不仅是她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中国十年社会变迁的记录。

柴静原本是湖南卫视广播电台《夜色温柔》的主持人。如果不是陈飞,她可能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但也会很快被人遗忘。毕竟柴静刚到央视的时候还很不成熟。面对镜头,几道强光闪烁,导演在耳机里喊着“三、二、一”,她的身体绷紧,声音尖利。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那时的她还不明白记者的内涵。在线采访的时候,她问了一个问题,然后马上就想到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想到了就要把话题升华。她没有完全融入到这次活动中,也没有认真了解这次活动的核心——人。那时的她也清楚地知道,“我在工作,我在努力,但是为制片人工作,奖金,虚荣,最简单的东西都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胸口了。”它让我想起了我现在的生活。我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似乎都在机械地运转。正好该去上课了。轮到我去博物馆讲解了。我得温习一下今天学到的微经典了。我在工作。但问问自己,去博物馆做志愿者更多是因为有一颗服务社会的心,还是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社会实践或者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当我忘记自己的初衷是心无旁骛地服务社会时,我就无法仔细观察观众的反应并提高自己。当我忘记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充实自己时,我就不会在课后看更多的资料。我只会让老师机械地灌输课堂上的东西,然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看似不错的成绩。但我实际上学到了什么?我是否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吗?渐渐地,我发现我不再有自己的生活了。我过着例行公事的生活,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没有任何思考的火花。我在各种情况下辗转反侧,却没有时间去反思和思考。这是我的大学吗?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趋势,就是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似乎慢慢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2003年,同性恋在中国还是一个不可接受的词。过去,同性恋在医学上被归类为精神病人。 2001年,同性恋不再被归类为精神病人。但它仍然属于“性心理障碍”条目。中国有近3000万同性恋者。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国内是看不见的,央视也从未作为话题提及过。有些医生治疗妓女,但拒绝治疗同性恋者,即使他们跪在他的脚下。当一位母亲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时,她愤怒地说:“早知道他会生成这样,我就掐死他了。”即使知道同性之爱是由基因决定的,人们仍然无法接受。为什么?因为人们总是有这样一种排斥心理,当发现某人与大多数人不同时,这些“大多数人”就会把他视为外星人,并试图驱逐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哥白尼因提出日心说而被绞死。达尔文提出人类是由猿类进化而来,因为认知与大多数人不同而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嘲笑。最近有一部很受欢迎的短片,讲述了一个同性恋和异性恋互换的世界的故事。在这部将同性恋视为正常婚姻的短片中,一个小女孩发现她被一个男孩所吸引。我心慌,所以同学和老师都不能容忍我。我深深地震惊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另一个背景下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爱情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接受同性之间的爱情呢?因为在我们的性文化中,繁衍被视为性的目的,无知被视为纯洁,无知被视为美德,偏见被视为原则。什么是社会进步?当社会上大多数人面对少数群体甚至边缘群体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排斥他们,而是试图理解他们、理解他们,最后接受他们。同时,少数人可以无所畏惧地公开表达自己的身份,敢于为自己的权利呼吁,自信地追求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如今,中国社会对同性群体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有些地方专门为同性关系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是造物主的荣耀。没必要躲闪,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公众允许他们站起来。一个光明的地方,我想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我是山西人。人们一听说我是山西人,第一反应就是我是煤老板的女儿。我苦笑道。如果我在山西看到一个煤老板的女儿,就算把整个太行山都堆满了煤,也挖不出来……所以当我看到《看见》一章讲到的时候,山西的污染,我感觉很特别。深的。有一个词叫“资源诅咒”,意思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幸福。山西就是这样一个饱受资源诅咒的省份。孝义,在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66位,是我母亲长大的地方。听起来很光鲜吧,但是孝义的GDP是靠开采煤炭创造的。富人就是那些使用悍马清理道路而闻名全国的煤老板,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无数无辜人民的健康。小时候,妈妈带我回奶奶家。住几天总是咳嗽,有时还得肺炎。长大了,回到家,一下车,喉咙就发紧,就像在炉子里烧煤时被噎住一样。是的,都是硫化氢。村里的道路都是煤渣,路边的庄稼都被焦油玷污得很厉害,寸草不生。爷爷告诉我:“煤车经过的路上不能穿浅色衣服,逛完回来衣服会脏的。”我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刚在路上玩耍回来,鼻子上挂着脏衣服。煤尘圈。我的父亲总是喜欢嘲笑我母亲的黄牙。长大后才知道,当地井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超出了法定限量300多倍。我妈妈上大学时,考入太原,喝了20年氟超标的水。事实上,直到现在我回到孝义,每次洗完脸都会感到紧绷,因为水太硬了。我奶奶就更可怜了。她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过着艰苦的生活。她终于退休了,过着幸福的生活,却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不仅水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田间种植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也超标。距离2003年我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这十一年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遭遇了和我奶奶一样的不幸。我们真的能承担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吗?

此外,《看见》还记录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非典、两会、虐猫事件、华南虎照片事件、汶川地震、姚家鑫等(www.sbkk8.com)静以她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但她并不想教育、纠正、统一我们的观点。而是她极力描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事件。事件背后的人。一个以揭露真相为己任的记者永远不会少面对诱惑和威胁,比如贿赂和黑社会威胁。这也是现在各种不实报道甚嚣尘上,真相被埋得越来越深的原因。庆幸的是,我们在《看见》中看到了很多真相。在面对金钱和威胁仍保持冷静的柴静身上,我们看到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信仰的力量。只有拥有自己的信念和初心,才能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被各种诱惑所干扰。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我对“看”的理解还只是肤浅的。但书中对人性的挖掘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十年前,柴静说她应该关心新闻中的人。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出发的理由。那我们呢?十年后我们敢自信地说不忘初心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093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