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读后感
论语孝道读后感
一本《论语》已经在书架上摆了好几年了。当我来到新的工作场所时,我把它带到了我的床边。虽然偶尔翻几页,但始终没有读完。今年寒假的时候终于完整的读完了它,但总感觉自己只是了解了一部分,对很多原理还是了解的很肤浅。正是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一个心胸宽广、直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孜孜不倦教书的孔子,一个吃好不厌、懂事的孔子。生活的乐趣。下面我就这本书谈谈我对孝道和治学的简单理解:
孔子强调孝道,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今天有些人在这方面正在衰退。学习孝道,告诉学生和后人孝道,让自己和他人都明白孝道是做人的根本。
子曰:“父在时,观其志;父死,观其行;三年不改父之道,谓之孝。”意思是说,父亲在世时,应观其志向;父亲在世时,应观其志;父亲在世时,应观其志。当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行为必须受到审查;如果长期不改变父亲的教诲,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了孝道。拥有良好的品德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起点。因此,为父母提供慷慨的物质并不是孝顺的基础。如果你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教诲去做,你就无愧于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病。”一个人如果能让父母只关心他的病,那就算是孝顺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你应该尽量不要让父母为你能控制的事情担心,除非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疾病。
“好看难啊!遇到事,我会尽力,有酒有饭。老师写道:我曾经以为我很孝顺!”书中的注释是“侍奉父母,始终保持一副好看的样子是很难的!男子之子中,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就要干。”有吃有喝,这算是孝吗!”我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有些欠缺,单从“性难”这句话,我觉得一个人真正能做到就很好了这。有句话叫“久病前无孝子”,虽然有些讽刺,但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我的父母还不是很老,而且他们的年龄还不足以让孩子定期为他们服务。然而,老人很喜欢唠叨,如果他唠叨太多,他就会变得有点不耐烦。其实,老人的唠叨是作为一种爱的表现。我也应该尊重老人的唠叨,笑着听她的唠叨。
“今之孝者,能养子也。至于狗、马,皆可养,不恭又何异?”意思是说,现在人的孝道,只是能够赡养父母而已。但人们也养狗和马。如果只养他们而不尊重,养父母和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充分体现了孔子崇尚既修又敬的思想。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我相信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人照顾老人而不尊重他们,甚至更糟的是,一些人既不关心也不尊重他们。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这一点,还要向我们的子孙后代、学生传递这样的观念:父母、祖父母等不仅要养育,还要受到尊重。
“如果父母不远行,就一定有办法去旅行。”这意味着,当父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会去很远的地方;如果他们在旅行,就一定有一个特定的地方。现在社会发展了,“父母去不远的地方旅行”已经不可能了,但是“一定要好好旅行”还是值得提倡的。你一定要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并且随时将你的情况告知父母,以免让父母担心。关心。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有时他们很忙,三五天后就忘记回电。我妈肯定会打电话询问情况。 (www.sbkk8.com) 放假回家后,有时晚上也会出去玩。无论多晚回到家,远远就能看到家里的灯火。父亲总是坐在桌边喝茶,等我们回来才睡觉。他每次都是这样。有一次,晚上天气不好,我们开车出去。我丈夫忘记带手机了。我的手机没电了,所以我没有联系家人。家人联系不上我们,让父母很担心。妈妈说爸爸也生气了,我们心里很愧疚。今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在家乡过元宵节。正月十六,老公要上班。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早上6点起床,出发去8点换班。在一个非常寒冷的日子里,我的婆婆起得很早。下床后,他不顾我们的反对,扫了雪,递上热毛巾擦车窗。他站在村口,看着车子远去。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非常滑。车子开得很慢。步行不到50英里,就花了1小时40分钟。半路上,岳父两次打电话询问路况如何,是否可以通行。到达。这都是值得深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多为父母着想,尽量让父母少一些担心。这也是一种孝心。
在治学方面,有很多话,虽然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但仍然是至理名言,具有重大意义。他们值得学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