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
在一次志愿者交流会上,一位中科院老书记建议我们这些提供灾后心理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应该学习一些哲学,至少学习一下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详细阅读一下。回来后,那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实践论》。我觉得写得很好,但我没有完全理解。第二天我又看了两遍,发现电力通信中的钻石理论和实践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
警察沟通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文中博士于2012年12月24日提出的,后来又提出了钻石理论。实践理论中的感性认识相当于钻石理论中的感性(灵魂),理性认识相当于理性(大脑),社会实践相当于行动(身体),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相当于反考试认知(意识) ,社会实践的结果就相当于自我(家)。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的认识主要依靠物质生产活动,逐步认识自然现象、自然属性、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通过生产活动,也以各种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逐渐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相互关系。所有这些知识如果没有生产活动就无法获得。在无阶级社会中,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问题。在各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各种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源泉。
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社会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基本源泉。没有社会实践,人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身体,就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世界,更不可能有所谓真理的标准。人们的认识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证实。社会实践的结果直接反映了认识和理论是否正确或能否称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真相的标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在阶级斗争过程中、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当人们达到了自己思想中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能得到证实。人们要想工作取得成功,即获得预期的结果,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外部世界的规律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在实践中就会失败。人失败后,也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纠正思想,适应外界的规律,然后人才能转失败为胜利。 “智慧”就是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提升到第一位,认为人类的认识根本不能脱离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认识与实践割裂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知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有两个方面:最显着的特征: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宣称辩证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二是它的阶级性。二是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理论的基础是实践。进而服务于实践。判断一种认识或理论是否正确,并不取决于主观感受,而是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客观结果。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2]。
钻石理论强调整体,用第三方的视角立体地观察事物的整体情况,而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层面。而是以社会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社会实践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才更有可能是人们思想所期待的结果,所得到的理论和认识也更有可能是真理。
原来,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只看到了每件事物在过程中的现象方面,看到了每件事物的片面性,看到了每件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称为认知的感性阶段,是认知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形成深刻的概念并得出逻辑(即逻辑)的结论。社会实践的延续,使人们多次重复实践中引起感受和印象的事物,于是人们的头脑中就发生了认知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不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再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是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事物的内部联系。观念和感受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还有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是“皱眉由心而生”,而我们用普通语言所说的“让我想想”,就是运用头脑中的概念来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是第二阶段的理解
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也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感性认识首先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一切抽象的理论和认识都源于实践和自然。没有实践,知识和经验就不可能存在。个人实践经验是总结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读书不出门,天下皆知”,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虽然这句话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也能实现,但真正认识世界的人却是实践世界的人。那些人正在他们的实践中。 “知识”是在中间获得的,通过文字和技术的传递到达“学者”手中。学者可以间接“知天下事”。如果你想直接了解某件事或某件事,只有亲自参与改变现实、改变某事或某事的实际斗争,才能接触到那件事或那件事的现象。只有亲自参与改造,通过实际的实践斗争,才能揭示和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每个人其实都在走的理解之旅,只是有人故意歪曲它,说一些反对的话。世界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大师”,凭着道听途说的一点知识,就宣称自己是“天下第一”,这说明他们高估了自己。知识问题是科学问题,没有必要虚伪和傲慢。绝对需要的是诚实和谦虚的相反态度。如果你想拥有知识,就必须参与改变现实的实践。
警察沟通中的钻石理论虽然提出才两个月,但它是王博士及其同事在自1997年以来的心理服务实践中,通过对无数人际沟通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积累。动态传播学派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性和场景性,强调“即时意识、系统意识、动态意识”和“对自我、他人和背景组成的场景的即时呈现和清晰呈现”。到处。和系统介绍”。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现在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服务实践。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理论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充分体现在列宁的一句话中:“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 [8]但是,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因为它可以指导行动。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但只是说说而已,束之高阁,而不付诸实践,那么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理解是从实践开始的,理论的理解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然后又必须回到实践。知识的能动作用不仅体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主动跨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主动跨越。一旦我们认识了世界规律,就必须把它回归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然后运用到生产实践、革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这是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延续。理论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的问题,在上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运动中,并没有完全解决,也无法彻底解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将理性认识回归到社会实践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看看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仅在于自然科学家创造这些理论的时间,还在于它们被后来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间。马列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仅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阐述了这些理论,而且还在于它们被后来的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普遍真理,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实践逃脱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是不完整的,而它们的不完整又通过实践检验得到了纠正。很多理论是错误的,但它们的错误可以通过实践检验来纠正。 (www.sbkk8.com)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9],这就是原因。斯大林说得好:“理论如果不联系革命实践,就会成为毫无目的的理论。同样,实践如果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
真理是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是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的。从感性认识可以主动发展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又可以主动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种修行、领悟、再修行、再领悟的形式,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一轮修行、领悟的内容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和行动的统一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指出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堆僵化的教条;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动态沟通的钻石理论到底是什么?王医生幽默地说:“不要看广告,要看功效”。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