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读后感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1)
我最早是从父亲那里得知《易经》的。爸爸喜欢《易经》,闲暇时也喜欢占卜。出于好奇,我接过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所以就没有再看。直到高四暑假,我才在“百家讲坛”上看到曾士强教授讲授的《易经奥秘》。这很容易理解。我渐渐理解了它,并爱上了《易经》。这本书凝聚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听完讲座后,我仍不满意,就买了《易经奥秘》这本书继续思考。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我自己的一些感受。也希望不懂易经的同学能够多了解一下。
许多文献记载:《易》为群经之首。按照曾士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经》为经学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百家之始。”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圣贤的智慧。 《汉书艺文志》记载:“人更新三圣,天下有三古史”。 《周易》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父子(他们一家算一)、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代。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造了八卦掌。但一说到八卦,我们很多人就会想到占卜、迷信等,其实这只是《周易》的一小部分,甚至可能会被误解。伏羲时期,人们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天气是好是坏。伏羲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的天气情况。起初,人们持怀疑态度,但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对伏羲产生了信任。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Review创建了一个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并送给大家。这个符号系统就是八卦,是名副其实的“无字书”。起初,我用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然而我渐渐意识到,除了天气之外,很多对生活有益的东西都可以从它们身上开发出来。正是因为如此,文王才从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
周文王的六十四卦,正是揭示宇宙万物的宇宙六十四码。我们也叫它【周易】,但是周这个词应该和周朝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应该是全面的、有思想的。意思是。而这六十四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是宇宙中的数字。因为“前者是死的,后者是活的、变化的”。而且,这六十四卦是伏羲卦完全排列组合之后得到的。后人用周文王六十四卦来占卜。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知道它有道理,但不科学。因为有时它是准确的,有时则不准确。就是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概率,这个概率只有64%。其实,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占卜。只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参考。而且这里我们还可以多画几卦作为参考,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这六十四卦确实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实上,真正赋予《周易》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了,爱易,读完《周易》后,甚至为之写了《周易》,又称“十翼”。 “他就像《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一天这本伟大的书能够飞翔。”但到目前为止,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凝聚先贤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翔”。从今天来看,《周易》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的伦理道德,使其得以完整。
《周易》的初步完成基本上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之后,就到了后人使用的时候了。 (当然,也有可能将来有人补充《周易》)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但每一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吉、凶、元、旺、利、贞。
我们看《周易》,几乎每一个卦中都包含着“吉”字和“凶”字。事实上,《易经》中没有吉凶之分。所谓吉凶就是:“遵循仪礼者,必有所获(吉利);违背仪礼者,将有所失(厄运)。而这个仪礼,就是我们常说的‘道’——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以自然规律为标准,不能凭着人的想法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也许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 《周易》一开始就提到元、衡、礼、贞,作为君子的四德。对元、恒、礼、贞的解释有很多种。在这里,我想根据曾教授的解读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元、恒、礼、震”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实际上是当时流行的术语。元是开始的意思,合称为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被称为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一定叫开元寺。恒,是指繁荣、顺利的意思。利,就是利润,你成功了当然就利润了。贞,就是正直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做事首先要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事顺利,生意兴隆,然后才能得到好处。但是当我们受益的时候,我们就要看看这个好处是否合法。如果是合法的,我们就会努力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认为这就是《易经》教导我们做事的智慧。
《周易》里也有一句话“阴阳谓之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它告诉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要考虑阴阳两面。只是这里的阴阳在变化,正如“福背后有祸,祸背后有福”。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自然规律,由阴阳组成。
《易经》对于刚接触它的人来说是一本很难理解的书,但是它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东西,只是我们不自觉地使用它们。就这样。我们中国人看问题的时候,很多观点和西方人有很大不同。或许他们也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在西方“文化霸权”盛行的今天,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祖先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我们不能忘记。建设文化强国,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二)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聚会,听他讲起曾士强教授最近在“百家讲坛”上的讲座《易经之谜》,引起了我的兴趣。记得高中的时候,爷爷家里就有一本《白话易经》。出于对书籍的热爱,我喜欢触摸那些厚重或精密的书籍。书很厚,感觉很不错。虽然内容是白话,但还是有些难以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激起人们对《周易》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后来我还收藏了几本有关《易经》的书籍,但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没有详细阅读。
最后,当百家讲座结束后,我在网上收集了相关视频并购买了另一本书。我比较书籍、观看视频、听、看、做笔记。我花了几天时间才完整地听完、读完了。我不由得感悟了很多。我再次打开收藏的易经读物,明白了很多。
中国古代文化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没有烧书、没有烧儒学,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利用各种方法来探索宇宙的奥秘。然而直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么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获得破解宇宙的密码的呢?
什么是《易经》?诸文献皆有记载,《易》为群经之首。其实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衣食群经》的开头。为什么说《周易》是群经之始呢?因为无论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将《周易》放在前面,所以被称为群经之首。事实上,它是群经之始,即一切都源于这里。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是诸子百家之始,故称经学之始。所以这本书值得大家一起讨论。
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是由古代三位圣人共同创造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制了六十四卦,后称《周易》;孔子创造了《周易》。 【易经】组成【十翼】又名【易经】。那么易经的创始人伏羲是谁,他为何创造八卦呢?
无字天书《魁西八卦图》流传至今七千年,足以证明真理的永恒存在。那么伏羲是如何在原始原始时期发现宇宙奥秘的呢?八卦图是怎么画的?
魁西八卦图是由数字和图像组成的,现代高科技电子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的。从这一点来看,7000年前的中国伏羲可以说是计算机的鼻祖。那么古代《易经》与现代科学有什么关系呢?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起来的体系。为什么它后来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主要源泉?那么《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怎样才能理解《周易》呢?对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阴阳是同一身体的两侧,就像影子一样。合一的意思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有这样,才有活力。完全阳是没有用的。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占主导地位。
吉祥,就是顺应自然;运气不好就意味着违背自然。
真理是直的,但路总是弯曲的。仅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是弯曲的。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边流向东流的,但没有一条是直接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了。河流蜿蜒曲折,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使我们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山不是笔直的,否则谁也爬不上去。它们是弯弯曲曲的,让人可以随着山体转动而慢慢攀登。
《论语》中有一句话,无始无终:“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稍后我不会再深究。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知道就说“我知道”,不知道就说“我不知道”。这么说就低估了孔子。如果真是这样,那整部《论语》不就是胡说八道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意思就是即使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应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对于不同的人应该给出不同的答案。
谈人谈鬼,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易经的奥秘读后感(周三)
老师一直推荐我们读曾士强教授讲的《易经奥秘》。我原本不屑一顾,但今天我尝试阅读它。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我一直误以为《周易》只是一本底层讲天文地理的《八卦书》,没想到它竟然包含这么多内容!真正的浩瀚、微妙、包罗万象!
我觉得《易经》和“天下万民一大学”的理念是相似的,但当然后者还需要不断完善! (www.sbkk8.com)而且,前者是古人所做的精髓,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理解、借鉴、运用,而后者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现代社会的信息。基础。虽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想一定有不足之处,并不像一些爱国者所称赞的那样完美。而且世界在不断进步,所以无论是外来文化还是我们民族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因此,如果能将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新时代的新信息融入其中,那就是《现代人的易经》了!
【易经】首先体现了“普天下”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曾教授认为,研究《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一是“求同存异”,这是世界潮流。在文化上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最好途径!我不知道周恩来总理读过《易经》吗?当时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政策,得到了各国的支持。我相信,有了这个理念,中华文化将会源远流长!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法”:1.仰视2.俯视3.广角。 “抬头”是指仰望天空,即关注外界的事物; “低头”就是低头看自己; “广角”就是看六方,听四方。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点上。这与任老师所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谋而合。但是,顺序不同。我想知道有没有影响?
第三个,最让我感动的是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不是我们崇拜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因此他们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获得永生!因此,我认为“地球人一所大学”这一理念的理解和传播必须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只有被别人使用过才能被记住。
总之,《易经》的深刻含义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非常后悔没有听老师的建议,早点看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