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1)

——【教育漫话】读后感

已经很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发现了这么一本尘封已久的经典,于是借来粗略地读了一下,但也能或多或少地理解了书中的原理,并结合起来。真实地谈谈你的感受。这是一本小册子,文字很少,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华丽的封面。这就是所谓的【教育讲座】。根据作者约翰的说法,他总共涵盖了三个主题。洛克的顺序是体育、德育、智育。这本书首先提到的是体育,本质是健康教育。骆家辉先生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围绕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老师谈到了“保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他认为,首先应该是“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孩子的衣服一定不能太暖和”,因为“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是因为溺爱而破损的,或者至少是受损的”。他指出,体力的主要标准是吃苦耐劳的能力。或许大家都熟悉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举办友好夏令营的案例。面对中国孩子身体素质的薄弱,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否也应该反思,看看洛克呢?老师给的处方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饮食宜清淡,不饮酒、烈性饮料;药物应少用,最好不用;衣服不宜太暖和。”太紧了,特别是头和脚要凉,脚要习惯凉水,要接触水。”多么简单易行啊,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可以做几件事,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共有12条,其中中心的就是就是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且要落实到实践中。它应该成为学校的规范和学生的习惯。

“教育中困难但有价值的目标之一就是美德。”洛克老师从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出发,从培养君子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礼、智、勇四种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尽早形成,这将影响孩子一生”。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父母忽视孩子的错误,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没事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事情。洛克认为,孩子应该是“精神上最弱的,也是最脆弱的。” “精神上最弱的人”。“容易控制的时候”,一定要习惯服从约束、服从理性,以免以后难以改正。当然,要注意的是,不能养成太多的习惯同时,否则太多的招数会让他们迷惑,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知道,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别人,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我们对待熟悉的人,把正确或错误的事情的例子放在他们面前,并解释为什么它是美丽的或丑陋的。这个例子的力量大于任何讲道的力量。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如果你认为他做的事情是错误的,而你却是自己做的,那么他一定会以你为榜样,到时候,你想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纠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 “那么孩子不小心犯错了怎么办呢?洛克指出,他认为应尽量避免惩罚,主张唤醒孩子们深沉而感人的荣辱感,因为“孩子们对名誉极其敏感”。他们觉得受到别人的重视是一种幸福。一旦他们明白了尊卑的含义,就是对他们心理最有力的刺激。 “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想看到别人邪恶的恐惧。内心才是真正的约束。”

洛克老师认为,与素质相比,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应该有,但应该排在第三位,只能作为更重要素质的辅助。因此,本书最后讨论的是智育。他首先提醒我们“你要非常小心,不要把读书当作他的一项任务,也不要让他把读书当作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孩子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读书,即使他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学习应该被视为一种游戏、一种消遣、一种做完其他事情后的奖励。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个观点。在汉语学习方面,骆老师反对机械学习,反对根据语法来学习汉语。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法国女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法语,只是和她聊天,根本不需要语法,只是口语。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英国女孩可以很好地说和读法语。它提倡关注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学习效率会提高两到三倍”,鼓励孩子充满好奇心的好奇心。作者在书的最后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和他的脸一样,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两个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来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这与我们的祖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谈》的主流教育思想是进步的,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例如,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其他错误更重要。教育上的错误就像误药一样,如果你第一次犯了错误,你一定不能再犯错误。”第二次、第三次弥补,其影响终生都洗不掉。”这样的话不禁让人审视自己:我所犯的错误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又能弥补多少?总之,即使是犯了最普通错误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书籍读后感(二)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为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目标: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思考。爱护、欣赏每一个学生,多观察学生,发现孩子智能结构的特点,给予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地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1】、【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完这些书,我受益匪浅。现在我简单谈谈我读完这些书的感受。

我读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本书。书中促进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行为让我深受触动,恍然大悟。

1、教学清晰:能够让要点通俗易懂;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够按照逻辑顺序逐渐理解它们;清晰明确。在看清楚讲课内容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这并不难,应该很容易做到。读完书后,我发现自己在清晰教学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不熟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不突出,讲解不够充分。而且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不能很好地讲解。采用举例、图解、演示等方法;另一方面,他们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没有很好的了解,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课堂问题和例行检查都不能很好地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验知识。

2、教学多样化:丰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问。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问题的类型。包括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我们力求多元化。

3.任务导向。研究表明,教师花在教授悬而未决的主题上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互动注重思考内容,让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学生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我认为任务型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开始时,教师简要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看书时,是独立阅读并集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还是边读边讨论、边读边解疑等等。

4.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5、保证学生的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并准确完成习题的比率。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忠告》,书中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课堂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一个每个老师都经历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每个人都把学过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理解得很好,回答得很好,甚至还给出了例子。但是今天上课的时候,你看,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内容都有些困惑,有的甚至把教材都忘记了。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很难完成作业。但昨天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困难。

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因为:了解不等于知道,了解不等于知识。为了获得扎实的知识,还必须思考。如何思考,就是学生应该思考自己所感知到的东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并尝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这是指对教材中的一些“点”的思考。这些点本质上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重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的意思是,无论教材是哪种纯理论材料,有些必须布置实际作业。我对“实践作业”的理解是实践作业、操作作业、知识应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应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个建议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满为患的班级未必是一个好班级。放松心情,放松心情。

我还读了《给老师的忠告》中的第29条“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我启发很深。

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激励的最微妙的工作之一。

要让学生学习变得有趣,就要调动头脑中的经验性知识,将新旧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体内营养的充足供给”。 (www.sbkk8.com)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新知识,要让孩子自由动手动脚,向他们推荐相关书籍,传授有效方法,引导他们先独立理解,获得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进行相关的“体验知识”。这时,可以调动储存的意识,重新感知、理解、更新和思考事实和现象,从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偶然注意和有意识记忆与无意识注意和无意识记忆相结合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导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让他们依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教育的神奇作用。一些当代人物在家长和老师眼中曾经是“贫困学生”、“笨孩子”、“问题儿童”、“残疾儿童”等。然而后来他们成功了:牛顿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穷学生”,爱迪生是一个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学生”,达尔文是一个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考试连续不及格的“白痴”。这些糟糕的“头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功。显然,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能带来改变。这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欣赏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对于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的了。教育家夏楚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物理和内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非常注重视觉,有些人更注重语言,有些人更注重触觉。可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才能。因此,要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智能结构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一站式指导和培训,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有伯乐的视角,欣赏每一个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让他们在老师慈爱的目光中自信、健康成长;也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918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