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1)
这学期,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李振西写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著名教育家李振熙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人才!李振熙的教育是神奇的。他长期担任班主任,非常熟悉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些都体现在作者有效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一本独特的家庭教育专着。作者以自己女儿的教育为案例,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指导、坚强意志的实践、“代沟”的超越、阅读习惯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熏陶、博大胸怀的拓展、高中冲刺阶段的关怀……提供了丰富的财富。各阶段辅导孩子的案例和具体操作模式。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之间的许多烦恼和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了成长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形成了值得学习的良好辅导模式。其中很多做法都与我的想法发生了碰撞和共鸣。
首先,父母也是终身的教育者。
我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没有问题。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老师。老师成功,老师失败。他们还说,交给老师了,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想打就骂,想骂就骂,我们绝对不会保护他们,一定会支持他们。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想一想,自从孩子入学以来,我也加入了这些家长的行列,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我常常感叹:我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却对自己的孩子无能为力。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内疚:我在逃避责任。父母要养育孩子,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教育孩子。不仅负责衣食住行,还负责如何成长。养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哭声开始。我们成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着装,如何与别人交谈,如何谈论别人的事情,如何表达喜悦和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敌人,如何表达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在不知不觉中担任教育工作者。认同,与孩子一起走下去,与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上学后,教育任务就完全交给了老师。孩子不是一根接力棒,而是一块需要雕刻的石头。需要工匠(父母)的辛勤耕耘,需要大师(老师)的支点和挖掘,才能获得成功。一件令人惊叹的作品。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其次,养成良好的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基础,是美德的源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健全的人格,你就会给孩子幸福的生活。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人的行为习惯。李老师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近乎完美。她与孩子们讨论制定学习和生活习惯,包括他们希望养成的良好习惯。她努力与孩子们一起将常规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与李老师相比,我作为家长感到羞愧、羞愧。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善。孩子们做事会拖延,尤其是当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时,总是等待。假期作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催促。我们用我们的调侃来说明你心理素质好。读完这本书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让孩子树立时间紧迫感的观念,明确任务,减少犹豫,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清单,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全心全意有效地工作。即规定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孩子做作业时,计算题总是出错,基础题和高级题都能答对。起初我一直以为孩子不认真,就原谅了我。读完这本书后,我不再这么认为了。我也想学习李老师的做法:如果做错了,就将这类题重复5遍,把不小心的错误归咎于题上。类型分析,然后加强训练;培养快速做对的习惯,不要无休止地检查,力争第一次做对;准备一本错题本,记录下平时的错题,不断思考加深印象,有助于克服题型错误。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加强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正在养成。虽然我和李老师一样,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和孩子一起读好书,一起比赛,一起学古典诗词,但孩子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好处并不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乐趣。这可能是由于从外部视觉媒介获得的知识直接、容易影响,所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快速增长。孩子的阅读习惯还需要我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要坚持。其他爱好劳动、写作习惯等习惯也已基本养成。当我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做饭来照顾自己,比如煎鸡蛋、炒饭、方便面等。自己洗袜子。每天吃完饭我收拾桌子;现在我每天练习写2页……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习惯,有好的性格,有好的命运。
第三,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与自己比较——把昨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比较,不断超越自己。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天才,而不是普通人。他是个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取得满分,所以父母总是对他们的孩子感到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地与别人比较,而应该与自己比较。对比一下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看看有没有进步。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遗传、环境等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只有生下来的人,才是有用的。只要你在同一个领域,一天天进步,从长远来看,你一定会是最优秀的。自己。
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最好的自己”站在三尺讲台前,用一颗赤子之心与孩子们保持着共同的兴趣,用一颗赤子之心与孩子们保持着共同的兴趣。用一颗爱心养育孩子,师生相亲。点燃孩子们的责任感,与他们一起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不追求名利。优秀、先进就很好,所以尽力而为吧。
再回首哲人的话,我想,大道虽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各有风味;虽然太阳被歌颂、被关注,但哪颗星星不是“太阳”呢?只是它离我们太远了。事实上,它可能比太阳更大、更亮。
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必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只需要成为最真实、最好的你,对吗?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二)
我很惭愧。我总是告诉儿子,妈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评论。其实我只是在找借口。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这不是一个好的借口。我应该先回顾一下。
作为父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就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或者大人一定要要求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为了孩子们的利益。其实这是成年人自私的表现。这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我们现在讲的是全面发展。任何一个家长见面,都会谈论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他们说的很清楚,也很有逻辑。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教育好孩子呢?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每天关注孩子的微小变化,学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据孩子的个性来引导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这是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想我会不断反思和总结,做一个民主的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周三)
我很早就在学校新闻博客上看到了博主们介绍的这本好书。我想购买、阅读、了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次当孩子让我获得博士学位后给自己选一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周三下午,孩子把这本书交到我手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读起来。
读李振熙老师讲述的育儿经,简直是一种享受。他简单的话语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李老师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老师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真实。就像李老师教女儿写字一定要真实一样,我觉得李老师为女儿做的一切也是那么简单。读着李老师为女儿所做的一切,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想我还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母亲,一直在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但和李老师做的却有天壤之别。读完李老师的这本书,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个家长。并决心向李老师学习,努力做一名好家长。
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父母?我认为一个好的家长不仅能和老师很好地配合教育孩子,更应该成为孩子的好启蒙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意在为自己孩子今后的成长做一个警示。如果我能为那些担心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家长们带来一点帮助,我会感到无比的高兴。
1、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每当有人问李老师希望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李老师一定会回答:“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的话,我就用李老师的这句话作为标题吧。这句话让一些家长听起来很不屑一顾,甚至有的家长嗤之以鼻。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善良有时被人们称为“愚人”。但我觉得李老师教给女儿的东西是无价的。正是李老师的这种理念,让我女儿从小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及一种真诚自然的助人之爱。正是因为女儿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一些普通的工人和学习平庸的同学身上找到他们的长处。这也让她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和活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值得向别人炫耀。正是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赢得了老师、同学和其他许多人的爱戴。她也很幸福、很幸福,因为她的存在给别人带来了幸福。还有什么生活能比这样的幸福更让人向往呢?我们父母最大的心愿不就是让孩子一生幸福吗?所以,想要孩子生活幸福,首先要教孩子做人要善良。我非常钦佩李老师的观点和做法。一个好的父母首先要教导他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善良的人,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成为善良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时刻做好榜样。生活中,以善良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真诚自然地帮助别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信、自信心比考试更重要。
说到考试,这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李老师是如何对待女儿的每一次考试的:在我内心深处,我从来没有把我的女儿视为天才。相反,我一直认为她的智商很一般。夸张地说,我什至把她想象成一个天才。“弱智”——当然,这个假设只能深藏在心里。因此,每次她考试考得不好时,我就想:我的女儿不是特别聪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她考试考得好,我会特别惊讶:“哦!我女儿居然考了70%、80%!”所以,我一直以平常心看待女儿的考试成绩。当女儿取得好成绩时,李老师并没有像我们很多家长那样对孩子说:“别骄傲,希望下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反,她对女儿说:“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不及格。”李老师并不是从心底里把女儿视为天才,但这并不代表李老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当女儿取得进步时,李老师总是鼓励她。她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教育女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她不应该只与优秀的同学比较,而应该与自己比较。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你也应该是众多普通人中最优秀的。让您的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当女儿小学入学考试失利时,李老师并不担心女儿的考试成绩。她最担心的是女儿因为失败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李老师首先让女儿整理自己的日记,帮助她重拾自信,让女儿进入初中后依然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无法逃避这个世界的压力。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有时候考试的时候我比孩子还紧张。如果我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如果我的孩子考试不及格,我会不知不觉地感到。它降至冰点。虽然我知道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是错误的,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无缘无故地对孩子发脾气。读完这本书后,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心态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向李老师学习。首先,我们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天才毕竟是少数。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大多也是普通孩子。我们不能总是把孩子与天才相比较,这就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每一次考验。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次经历。不要害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要能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就可以帮助孩子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重拾自信。只要孩子有了自信,孩子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等于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3、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的许多父母有时会看到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是却看不到成绩。有些孩子做作业时必须有父母指导和陪伴。有时候,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大多数父母和孩子总会用“粗心”或“马虎”来为孩子的错误寻找原因,而没有认真思考粗心背后的真正原因。我的孩子刚入学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他效仿优秀父母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并和孩子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也改善了很多。改变。但李老师所做的一切,让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更多的认识:孩子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老师与我们很多家长不同的是,她从来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关注具体学科知识的辅导,更不关注女儿做作业。她一直注重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来看看李老师是怎么做的。他从来不允许孩子用“粗心”来总结自己的错误。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总结出所谓的“粗心错题”。他让孩子们准备一本错题本,记录下自己经常犯错的题目,并不断思考,以减少今后的错误率。让孩子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有了计划,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有规律可循,做作业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我们上面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上学,总是对老师说:“你的孩子你来教,你想打就骂,想骂就骂,我绝对不会保护你的!” (www.sbkk8.com) 这是李老师为本书所作的序言。开场白。这种家长看似是非常开明的家长,但实际上却是最不负责任的家长。因为他们忘记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也承担着与老师同样重要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我们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这位老师教育孩子的时间比任何其他老师都长。长一点。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在本书附录4中,李老师引用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培养孩子的父母义务感。并告诉我们,家人的亲情是最好的导师,一定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两年,为了让孩子喜欢读书,我决定不看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很多。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自己只是看到了一些东西。李老师养育孩子的经验这么多,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慢慢消化、理解、落实。读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就是,让我跟随【最好的父母】,努力做一个好父母。如果还有对孩子教育感到困惑的家长,请阅读李振熙老师的这本书《做最好的家长》!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