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1)
也许接近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了解科学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过程》是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起初,我觉得课后阅读科学书籍是很负担的,因为我对科学问题不是很感兴趣。但当我继续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了很多值得阅读和学习的可爱的东西。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对科学的全面认识是我们社会进入科学时代的内在要求。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西方文明的崛起,再到20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于十字路口。未来科学如何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是值得全人类关注的问题。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胜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个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本书既凸显理性思考,又充满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习泽宗评价此书:“写得生动传神,理论分析深刻,描述热情,既雅俗共赏,清晰易懂,可读性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讲述了很多故事,比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水壶沸腾、伽利略向斜塔扔球等。比萨斜塔。出于学术的目的,作者对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和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是什么,因此,这本书可以被公众接受。读者。
全书共十卷,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作者对这一章有详细的描述,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
生活中,我们对希腊的印象是,它是奥运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目前是受欧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我认为古希腊科学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才是它的真正标志。
儒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各种形式中,几乎可以找到后来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因此,理论自然科学要想追溯其自身一般原理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就必须追溯到希腊人。科学成为一种独立且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模式。它始于希腊。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圣贤贤才辈出,其中涌现出一大批物质优秀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成为了日后许多学科的奠基人。
希腊人独特的科学成就和传统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由于航海和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为希腊人创造新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好奇心、闲暇和自由。幸运的是,希腊人具备了这三点。好奇心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纯粹性。休闲和自由是保证好奇心的重要社会条件。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大多数人在学术研究上功利主义太多了。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学者,让人感觉真正纯粹的知识和原理是遥不可及的。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和知识的研究和发展。关于科学的纯粹性,我们必须向古希腊人学习。
在辉煌的科学史上,希腊出现了许多学派,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观点。例如,米利都学派——寻找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万物的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学研究,一切事物都是数字;埃利亚学派——主张万物的变化只是幻象,万物保持不变。这是真实性;还有原子论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后人所敬仰。除了几乎所有现代人都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外,还有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欧几里得和他的《几何原本》、阿里斯塔克斯和他的日心说。
希腊科学体系的理性传统虽然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最突出的是希腊科学过于注重理性而轻视经验。希腊科学重视理论建构而轻视知识的应用。它重视理论科学,轻视技术研究。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本书对历史的描述结合了两种史学方法。作者把中西内容安排得很好,科学思想史与科技史、社会史比例恰当搭配,整本书感觉脉络比较清晰,同时更多的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可以吸收、过滤。
读这本书就像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带领我进入了一段我从未深入接触过的科学史之旅。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科学的历史,还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重要性。魅力。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二)
《科学的过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
《科学的过程》展示了两种史学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胜收集了传统的科学史资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科学史的传统叙述方法。另一方面,吴国胜在很多问题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让普通读者不仅能在通俗语境中了解科学史,还能看到导游吴国胜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热情的描述。由于作者的学术研究跨越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个领域,因此本书注定具有一些特色。在描述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既能让读者进去,又能让你出来,适度反思一些问题。例如,在谈论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描述纺织品和蒸汽机的发明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没有理论科学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它立即有了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从此,科学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读这本书有点像爬山时找到一位高级导游。在带你看风景的同时,他还可以陪你说说过去和现在,思考原因。
本书还有两个优点令同行印象深刻、令读者感激不已:一是插图丰富,附有文字出现在页面各处。这样可以使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要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和长期留在他脑海里的印象。其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第一版的不足,并努力增加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这部分已经做得很好了。例如,在参考文献10中,作者对近20年来国际国内出版的科学书籍的历史进行了一系列回顾。内容涉及综合史和分学科史;它谈论内部历史和外部历史。它有3000字长。有一种议论的大架势。人名索引有中英文对照,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找到更详细的信息。
吴国胜在书中始终强调,现代科学正处于十字路口。科学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认为科学成功的背后,必须关注潜在的危险;通过对自然的大规模开发,人类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获得了一定的驾驭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存在的基础。
无论如何,吴国胜并不反科学。他为什么要反科学呢?吴国胜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够更好、更人性化。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中的理论争论,肯定不无裨益。虽然有些争议实际上并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或情感问题。读者更喜欢哪种科学传播形式,更能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过程》或许能给出答案。因为接近科学的最好方法可能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周三)
《科学的过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 《科学的过程》将思想史和社会史结合起来,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并渗透着对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新认识。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适应和协调的过程中产生的理性认识”,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不同的“科学”从“现代自然科学”出发,他们在自然观和方法论上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他们还指出,现代自然科学也有两个传统,一是数学实验科学的传统,二是历史自然历史科学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就是西方文化中的“空间一”传统。 “性思维”和“时间思维”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
古希腊和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将高度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而较少重视主观情感和形而上学思想。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还不像今天这样只有巴掌大的面积,古希腊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多少地位。而是圣贤贤才无数,而且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人。成为未来许多学科创始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首次以“万物源于水”阐述了科学对待自然的第一原则:科学会从具体的、复杂的、多样的现象中找到共同的原理,然后从原理解释、说明和预测更多现象。总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复杂的大自然中寻找各种物质的普遍规律和规律,以便人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它们。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地球是球体的概念。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不知道地球引力的情况下,他为何不担心球下的人掉落。吉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一切事物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这个天才的原子理论直到20世纪才得到证实。阿里斯塔克斯首先提出了地震的日心说,比哥白尼早了近一千年。埃拉托色尼测量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而地球的半径实际上与今天测量的值仅相差100公里。当当地其他民族还相信天圆地方时,这样的成就是了不起的。诸如此类的伟大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腊人的科学理论水平达到了多么高大。这确实是理性科学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这片土地会产生如此多的哲学家、如此多的人才、如此高的成就? (www.sbkk8.com) 真的是神灵出没、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吗?否则。亚里士多德曾在其名著《形而上学》中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惊喜,对自然和社会的惊喜。只有当你惊讶的时候,你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追求知识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热爱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神秘,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有空闲时间。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还在为温饱、住所、妻儿发愁,又怎么会去想吃不饱穿不暖的科研工作呢。当然,这在古希腊时代很容易做到,当时有一大群奴隶帮忙干活。第三,自由的环境、自由的知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言论、自由的辩论。知识是自给自足的,其存在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而纯粹是为了自身。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制度、古希腊思想虽然中断了数百年,但其优秀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下再次发芽。文艺复兴是古希腊文明和思想。现代科学的复兴与古希腊的理性思想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思想和科学以人为本,注重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注宇宙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人少得多。我国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有点类似于古罗马的思维。讲伦理的人很多,讲科学的人却很少。中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然名扬千古,但毕竟是个体,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它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推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科学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