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800字

看见读后感800字(1)

我在新华书店纠结了很久,决定买哪本书,泰戈尔的诗集,还是《看见》,一本29元,一本39元。庆幸的是,我最终选择了购买【参见】。我不知道为什么买它,因为封面。封面上,作者柴静正和一群老人坐在一起。她面带微笑,美丽的脸庞,清新的短发,眉宇间透着一抹睿智。她穿着休闲短袖和牛仔裤。吸引我的是她微笑的眼睛,温柔而慈祥地看着眼前的孩子。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温暖人?我不知道。我想了解一下这位记者的情况。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买了下载了这本书。

我想是因为我有面试经验,而且我也想了解别人。

我不是记者,但由于某些原因,我感觉自己与新闻有联系,但又看不懂新闻。

“十年前,陈飞问我如果做新闻会关心什么,我说关心新闻的人——这句话把我推到了今天。”这是序言的第一段。看到这里,我感到莫名其妙。被感动了。你关心新闻中的哪些内容?人,是的,他们是人。我记得当我写新闻稿时,写的不是人,而是事件,我突然意识到。而柴静的回答让我看到,这是一个有情感的记者,也是一个人。而人类又是一个多么难以猜测的物体。人类可以从生物学、灵性和文化等多个层面或这些定义的组合来定义。从生物学上来说,人类属于人科物种,是一种高级动物。在精神层面上,人类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在文化人类学中,人类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技术发展,特别是能够建立群体和机构以实现相互支持和帮助的存在。中国古代对人类的定义是:有史书、能以史书为镜来反省自己的动物。那些没有历史记载的部落,虽然有语言,能使用工具劳动,但只能算是野蛮动物,他们的部落名称就以汉字“狗”来命名。人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东西。

读完【生活】后,余华说:生活在我们的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呼喊或攻击,而是来自于忍受,(www.sbkk8.com)忍受生命的恩赐。我们的责任就是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幸福与痛苦、无聊与平庸。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解释。”就像树叶必须从痛苦的卷曲中伸展出来一样,人们也必须摆脱不假思索的无知。这就是生活。 “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不是真实的世界,要探索它的秘密,我们只能找出它是什么,而且必须一步步去体验。”

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出发的理由。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我们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吗?我们适应了这个环境,我们理解了这种进步,但有时我们却忘记了最初的梦想。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智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看见读后感800字(二)

《看见》是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撰写的一部讲述央视十年的自传体作品。它不仅是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一开始的大事件就是非典,这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个大新闻,有一点印象。柴静第一次当记者,热血沸腾。她闯入了多家医院,有的地方不允许摄像头,所以她就独自闯入。她当时无法想太多。每天的每一分钟都有人死去。也许我们昨天见过面,甚至只是鼓励他对抗疾病。今天,他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柴静每天进出医院,有时即使采取简单的消毒措施,她也随时可能感染非典。她害怕吗?不,不是恐惧,有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在控制着她。她原本以为极度悲伤绝望的表情就是放声大哭,但当她看到非典患者平静地接受事实,没有反抗,没有哭泣,活着就是活着,心里温暖的跳动也是活着。

我最佩服柴静的一点就是她不走寻常路。她做的新闻大多报道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一位朋友还建议她不要做这些边缘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永远不会遇到这些问题。看到这句话我哭了。当我们抱怨生活不够好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生活比我们更糟糕。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大多数,我们基本上不会受到羞辱。当她去三一采访伴游女孩时,发现阿文身处一个极其肮脏的地方,没有人关注她的死活。没有人关注一个吸毒成瘾的三一护卫的变化,没有人关注她是否在某处受到虐待,没有人关注她……生还是死。这些是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人,忽略了他们的死亡。读完这篇文章,我开始同情这些底层人,殊不知我也犯了和柴静一样的错误,凭感情行事。

什么是正义?作为一名记者,柴静本能地想要讨回公道。但什么是正义?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就永远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理由。所谓正义,表面上浮夸一时,背后却是无底黑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记者,你无法将情绪融入正义。即使是所谓的“恶人”,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辛酸。他们不需要同情,事实就是正义。真理就是正义!

最后几个故事从理性回归感性。起初我很奇怪这本书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但后来我逐渐明白,这就是柴静自己的转变过程:感性—理性。 - 人性。民国法律学者吴竞雄曾说过,每一个罪犯被判处死刑时,都会为他祈祷。何凡是一名刑事法官。年轻时,他认为这是“虚伪”。直到他真正成为一名裁决生死的法官,他才默默地划掉了书边的注释,写下了“人性”。在采访陆安克时,柴静对自己的反思,是对自己灵魂的又一次洗涤。无能也是一种力量。如果你不为了改变而努力,那就顺其自然,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你所经历的苦难,将会照亮你未来的道路。

在这本书中,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刻意描绘历史和政治。柴静选择了那些给她生活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那些帮助她一步步蜕变、成长的事件。恰逢如水,交融不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239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