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1500字
雪山的回声
—— 读《雪国》的感想
“不知道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没有死,她的内心生活正在发生转变,变成了别的东西。”
也许日本文学中总笼罩着一丝悲伤,我始终不敢轻易触碰。读完川端康成的《雪国》,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
“穿过县线那条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了。”
故事从川端描述的这片广阔的雪域开始。
靠祖产为生的已婚男人道存对西方舞蹈很感兴趣,但他只依靠西方舞蹈的书籍和图片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欣赏的不是舞者生动的肢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自己奇幻的舞蹈幻影。雪国的艺伎驹子为了给主人生病的儿子星男支付医药费而成为艺伎。她是一个连脚趾头都干净的女人。她希望能去城里。与山里的其他艺妓不同,她几乎每天都写日记,并根据读过的小说制作了十多卷读书笔记。小说讲述了岛村三次来到雪国寻找驹子,第二次去的路上被一双美丽的眼睛所吸引。 “她的眼睛与光线重叠的那一刻,就像余辉中飞舞的夜光虫,精致而美丽。”这是一个名叫叶子的女孩。她的声音悲伤而美丽,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声音。小说平淡如水,却又细腻,充满淡淡的忧伤。最终叶子死于火灾。
川端康成的文笔极其细腻,意识流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交织在一起。所有的情节和语言都像雪国的白雪一样,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看似平淡,却能给心灵沉重的打击。
小说总是围绕“虚无”和“徒劳”展开。
在道存看来,一切都是徒劳。他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但他却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在他眼里,橘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橘子读书做笔记是徒劳的;对这座城市的幻想是徒劳的。 “看来,她对城市事物的向往,现在隐藏在单纯的绝望之中,变成了一个天真的梦想。他强烈地感觉到,她的情绪与其说是城市失败者的傲慢不满,不如说是一种纯粹的徒劳。”她爱上不可能的他是徒劳,她为垂死的男人筹医疗费也是徒劳……
人生本来就是徒劳的,所以岛村看到叶子死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极度的悲痛。 “当刀存站稳,抬头仰望时,银河仿佛在咆哮着涌入他的内心。”叶子是虚无的美丽,是精神纯洁与美丽的化身,她的死亡折射出生命的虚无。生死无常,生无常,无生无死,无死亦无生。生命无所谓生死。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虚无是对存在的肯定。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只是生命的两种形式。只有敢于肯定死亡,我们才能拥有生命,才能在活着的时候不被死亡的阴影所困扰,在活着的时候不被对生命的贪婪所困扰。犹豫着。死亡是幸福的焦点。人死后,回归虚无,如同自然界万物一样,达到万物同性。这就是川端康成想要通过《雪国》表达的,与中国古代老、壮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情况会缩短、会改变,最终也会结束。
有时我们把生与死看得太严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人能够活着离开。那又何必为自己烦恼,为生死烦恼呢?无菩提树,亦无明镜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呢?不如坦然地面对生、老、病、死,像赶赴一场盛宴一样迎接自己的命运。
生命会回归虚无,但我不认为生命本身是虚无的。
即使我们最终什么也带不走,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们也可以探索生命的无限意义。因为岛村觉得一切都是徒劳,他一直深陷混乱的泥潭,找不到任何东西。到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活着的使命。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被发现,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思考。我不愿意因为结局而放弃享受生活的过程。哪怕是为了早春绽放的花朵和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我也有充分的理由感到高兴。就像雪国一年四季都不会下大雪,总会等到春天到来。这就是我们每天所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日出,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依然是白雪和玻璃的世界,朦朦胧胧,覆盖着一层柔和的乳白色。整个世界纯白干净,似乎什么都没有。它包含了物的哀伤,人的哀伤,人的无用,生命的虚无,岛村的悲伤,驹子的三弦梦……
“没有剧院的围墙,没有观众,没有城市的尘埃,琴声会穿过冬日晴朗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彻远处的雪山。
在那里,雪山会给生命最长久的回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