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1500字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性质与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以前的俄罗斯,也就是苏联,也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甚至这条道路的领导者就是奠定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前辈。但最终没有成功。我国之所以能够在马克思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繁荣、民主、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平等、正义、法治。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爱国、奉献、诚信、友善。
但从客观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局限于这些内容。不同种族、肤色、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省份和地区的人们对其本质和内容也有独特的见解。一个人的性格有一个人对它的理解方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人们的理解方式不同,但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本书对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它具有独特的见解,将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才会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的。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不仅存在于当代,甚至可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看到。
比如楚国的屈原,作为楚国的士大夫,他爱国爱民,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他才华横溢,令人惊叹,他留下的《离骚》为后人所仰慕和敬仰。他就是这样,哪怕被君王嫉妒,被小人背叛,独自投汨罗江,他依然心系国家,担忧朝廷。这样的人,也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爱国友善。屈原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敬佩,万千人崇拜他。他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称赞的。他用一生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又如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他出生在一个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时代。尽管如此,他临危不惧,在乱世中提出了“仁”、“礼”的学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亲自带领弟子走遍全国,向各国君主宣扬儒家思想。面对乱世和灾难,他没有选择隐退。而是为了平息各国战乱,他挺身而出,宣扬自己的理念。时至今日,他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思想方式仍然影响着后世。世人及后世尊他为儒家道德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晚年并没有放松,注重教育和编纂文化经典。他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据说有弟子三千人。而孔子的弟子除了极少数出身于贵族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孔子不仅道德高尚,而且主张“有教无类”,给予贫寒之人读书的机会,平等对待所有弟子,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贯彻到教育活动中,从礼、乐、射箭、帝制等。对学生进行写作、阅读、数学六个方面的培养,注重每个弟子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屈原还是孔子,他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达形式,但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影响而呈现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这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社会主义青年应该有这种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