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怀念萧珊读后感

怀念萧珊读后感(1)

巴金老师的《思念萧山》我读过好几遍。每次读这篇文章我都会流泪。正如巴金老师所说:“当我有感情而无处倾诉时,我常常求助于纸和笔。”我很早就想写这篇评论了,但我的情绪一直不够饱满,没有办法发泄。今天我终于可以倾诉多日来的心情了。

这篇散文非常简单。作者简单地记录了他一生的一段时光:与妻子相识的记忆、文革期间夫妻俩共同经历的磨难、妻子去世的情况等等。特别是本文的重点是各种酷刑(尤其是精神上的折磨,让他的妻子肖珊因他的介入和绝症得不到治疗而遭受了痛苦。尽管她被别人称为巴金臭婊子,尽管她被罚扫街,尽管她被拖着陪批,尽管她被打得眼睛都黑了好几天,尽管……她仍然说:“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萧珊的品质曾经让我感动落泪。

不仅在文革期间,甚至在解放前,每当巴金陷入困境,朋友分道扬镳时,她总是善意地说:“别伤心,我不会离开你,我会在你身边。”你这边。” ”这句话给了一个爱人一个人多大的信心和鼓励啊!直到她最后一次走进手术室前,她才说出这句话:“我们要告别了。”她有预感,自己即将告别。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向她的爱人作了最后的告别。这样深思熟虑的话语,让我读起来心痛不已,我不禁讨厌那个社会,否则萧珊的病很有可能康复。这样她和巴金老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这一定是萧珊所希望的,她对巴金的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天长地久的誓言,但她处处都能感受到那份爱的存在和伟大。我被小珊博大无私的爱所感动,她能鼓励我,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吓倒我,再难也会过去的,你应该以一种坦然的态度去面对你的家人和朋友。乐观的态度。

文章最后写道:“当我失去劳动能力时,我希望我的病床上有萧珊翻译的那些书。当我永远闭上眼睛时,让我的骨灰与她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我补充说我泪流满面。巴金老师对萧山的爱和记忆是那么的真挚和强烈。我们可以理解,为自己受尽苦难的萧山去世后,巴金的心碎之情。

字里行间,我一直被萧珊朴实的语言和对亲人不屈的情感所感动。她和巴金之间的爱情既简单又伟大。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所以,我只能说,懂爱情的人才能慢慢懂。

怀念萧珊读后感(二)

生死岁月如此浩瀚,不经思考就无法忘记。千里孤坟,无处可言荒凉。纵然相见,亦不应相识,面满尘土,鬓如霜。夜里,我带着深深的梦,突然回到了家乡。我正在小窗外梳妆打扮。他们相视无言,唯有千行泪。预计每年心碎的地方,明月夜,都有矮松山。

35年前,1972年8月13日,萧山走了,巴金的爱情也走了。六年后,巴金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作品《缅怀萧山》。 2005年10月17日,巴金也离开了。他走得那么平静。他活得太累了。他的心或许早就跟着萧山了。分离三十多年,终于在天堂重逢。也许萧山还在奈何桥边等待着巴金,等待着他们的转世继续他们已经注定了几世的爱情。

《追忆萧山》既是对已故妻子的悼念,也包含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也蕴含着他对给萧山带来不幸的邪恶势力无比的仇恨和深刻的控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妻子去世时的悲伤。他“没有流泪”,却“感觉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抓着心”,然后一一讲述了与妻子患难与共的回忆。来。他理解、同情妻子,“她多么愿意让泪水消失,让笑容重新出现在憔悴的脸上,哪怕失去几年的生命,换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安静的夜晚,她也是如此。”愿意这样做!”

妻子对他的信任和鼓励,是他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的生活支柱。巴金与妻子彼此相爱,妻子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但直到去世他也从未见过他重获自由。巴金对妻子的爱是深沉而真挚的。萧山的死让巴金悲痛万分。他几乎疯狂地问天空:“你为什么不让我死?” “她犯了什么罪?” “到底为什么?”就连她也愤怒地悔恨自己:“我后悔当初不应该写这本小说”、“如果不是‘黑老K’这个‘臭婊子’,她本来可以活下去。总而言之,是我给她带来了麻烦,是我伤害了她。”……面对已故的妻子,巴金的自责是真诚的,他的“自责”是愤怒的倾泻。通过这些痛苦的自责,不难看出巴金本人也是警察乱局的受害者。正是这些“质疑”、“遗憾”和“指责”,对摧毁文化、摧毁人才的“文革”做出了更加有力、深刻的控诉。这是老作家压抑多年的。突如其来的爱恨情仇,既悲壮又豪迈。

巴金用最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没有浮夸的言语,淡淡的言语就像一坛窖藏的米酒,像一位长辈向你诉说着多年前的往事,但你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传来的浓浓的哀伤。他特别写道:“不久前,我重读了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写给女儿的信中的一段话,谈到马克思夫人的去世。信中说:“她死得很快。这种疾病具有逐渐衰弱的性质,就好像它是由于年老而引起的。即使在最后几个小时里,也没有发生垂死挣扎,而是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她的眼睛比以前更大、更美丽、更明亮! ’”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平静话语下的兴奋。以前我开玩笑说来世,现在这一切都在我眼前。衣服已经穿了,但针线仍然难以忍受。

小两口常来陪着,可惜美女先走了。丈夫在悲痛之余,也不忘留下最美的话语给妻子纪念和怀念。元稹如此,苏东坡如此,纳兰如此,巴金如此。他们的妻子无疑是幸福的,如果文章让他们的爱情能够千古流传,我们作为读者无疑也是幸福的。

亲人可能会悲伤,但其他人也可能会唱歌。有什么办法可以死呢?它和你的身体是同一座山。十年的悲惨生活,埋葬了太多不该死去的人。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正视这段历史,努力纠正它,决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逝者已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那十年实在算不了什么。也许后人只会记住巴老的文章和他与萧山的恋情。

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安宁的生活……

怀念萧珊读后感(周三)

萧珊是巴金老师的妻子。 (www.sbkk8.com) 巴金老师的《缅怀萧山》讲述了巴金老师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影响了他的家人,主要是他的妻子的故事。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边看边思考了一些事情。因为我的祖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受到迫害。当我看到巴金老师在妻子萧珊去世前后内心的谴责和愧疚时,我想起了爷爷给我讲当年发生的事情(姨母去世)时的情景。他的声音变了,眼里充满了泪水。那是我奶奶(我姑妈去世后我爷爷再婚的妻子)去世后的两三天。我担心爷爷受不了打击,就请假在家待了几天。爷爷将如何被送去劳教所,又将如何度过那些战争岁月……那一年的迫害,给爷爷的家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痕。至今,爷爷仍然无法忘记,说起这件事仍然很激动。

我的祖父出生于1921年,是一位与党同龄的老党员、老革命家。他经历了无数坎坷,参加过无数次抗日战争、三场黄河战争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学院石油燃料专业二期本科毕业生。正是因为这些荣誉和经历,现在才显得如此光荣。文革期间,他被戴上一系列“帽子”,家人被定为“地主”。你可以想象你家里的人会受到怎样的折磨和歧视。我的父亲和姨妈从小就被称为“地主男孩”。长大后,父亲告诉我们,他小时候最羡慕的人是“小红卫兵”,但他永远成不了“小红卫兵”。爸爸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出身,他永远得不到红袖章。也因为成分问题,父亲没能当兵(那是穷人“横行”的年代)。这应该就是父亲希望我们三个孩子中的一个能够成为一名军人的原因(可惜我们三个都“叛逆”,没有完成父亲的愿望)。爷爷被送到劳教所,住在牛棚里。可以说,电视里、小说里讲述的都是他的真实经历。有些事情,还是很难再说清楚。现在想起来还是心痛……也许是因为过去迫害留下的阴影吧。改革开放后,爷爷调任工作时,填写了个人信息,写下了学历。我当时在读高中,我说我不敢写我的本科毕业,因为我害怕历史重演。以爷爷的年龄和资历来看,他肯定不会只是在县政府部门工作,他对国家的社会贡献也不会仅限于他个人所做的事情。那一年,本科毕业生屈指可数。官方因为所谓的“历史错误”,一代人受到迫害,这也导致国家的进步停滞甚至倒退。

我写这些只是为了纪念一代人。作为后代,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现在的我们有多幸福。就像爷爷说的,现在的生活真的不一样了。作为子孙后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明天更美好,让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更幸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0851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