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梁山 品忠义

读梁山品忠义

—— 读《水浒传》后的感想

小学时曾尝试读过《水浒传》,但当时因为厚厚的两卷和里面的“古文”而胆怯。我试图阅读其中的一些内容,但我做不到。理解。早就听人说“年轻人不看三国演义,年轻人不看水浒传”。应该是因为《水浒传》主要体现的江湖义气,不太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吧?我匆匆读了一些,然后就放下了。今年暑假,妈妈提醒我:“你学了很多古文”,意思是我应该能听懂。我一直对那些英雄很着迷,于是我又拿起了那两本厚厚的书。没想到,他这次彻底征服了我:首先,它确实是古文白话文。读完之后,我能够了解书中的英雄,并与他们进行一些互动。 《水浒传》并不全是英雄杀富济贫的故事。这也是人性的体现。这是那个时期人们为自己、为家人、为人民、为国家所采取的行动。它深刻体现了“人是时代的产物”。书中绿林英雄们的所作所为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的“为朋友演奏”让我热泪盈眶。最后跟随宋江招兵买马、为国奋斗的英雄们深深震撼了我。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一开始的社会地位就相差很大:比如林冲是上流将军,柴进很有钱,他们是上流社会的代表;斯是个小官,他们是中层的代表,李逵已经在监狱里呆了很久了,而李忠简直就是一个草匪,他们是老百姓的代表。但无论是上山之前还是上山之后,他们都没有瞧不起自己,也没有瞧不起别人。相反,他们互相帮助。宋江、林冲有难时,柴进收留他们;相国舞禅杖的和尚鲁智深,受到林冲的赏识。善待他。宋江甚至多次容忍李逵的鲁莽。这就是“四海兄弟”吧?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人平等的社会的向往。真希望他们能在凉山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短暂的一生,和朋友们一起吃大块肉,大碗喝酒,该多好,不是吗?但酒和肉从哪里来呢?这也是他们必须下山的原因吗?

以宋江为首的水浒英雄的旗帜是“为天行正义”。在梁山时,在宋江强大的凝聚力和克制下,英雄们从未做出过分伤害百姓的事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来不认为“叛”就是反抗朝廷。我的理解是,他们知道反抗朝廷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 “一将成功,万骨凋零”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他们不仅没有做出“攻占东京、夺取天皇宝座”的过激举动,最终还是同意了征召,虽然他们知道征召之后的路不会好走。招和后,还共同征伐辽、方腊,为国抵御外侮、平息叛乱。他们出征时,明知道投降敌人可以得到重用,打败敌人不会得到宋徽宗的赏识,但他们仍然忠于国家,打败了敌人。对比吴三桂,我明白这正是体现了他们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

早就听说,人们在看电视剧《水浒传》时,看到宋江见到皇帝时整个人躺在地上,只高高地翘着屁股,感慨万千。看完《水浒传》,我也想象过这个场景。我感觉这就是宋江和朝廷终于达成和解的时候了。事实上,也是宋江与他自己、英雄与当时的社会终于达成和解的时候。

而经历了英雄们的忠义之后,我也明白了书中宋江第一次见到九天玄女时,九天玄女说的“魔心未断,道术未成”。他当时就是叛国了吧?后来他努力聚集了这么多好人在他身边,他却带领他们投降?是因为奋斗没有用吗?我不这么认为。这正是因为他成熟了,真正为兄弟着想。这是他报国之心胜过个人名誉之心的体现。虽然大多数人的结局都是悲惨的,但那是因为时代的限制。爱因斯坦在给泰戈尔的信中说:未来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客观规律来计算。未来已经确定,而时间只是人类的幻觉。这是否意味着,作为青少年,我们不必挣扎?我不这么认为。这就像爬山一样。虽然风景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不努力攀登,又怎么能体会到千辛万苦到达山顶的轻松呢?我想,梁山好汉正是因为经历过,才从内心领悟到了真谛。

《水浒传》让我向往,也让我感叹。我想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去追求时代赋予我们的“忠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007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