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水浒传》——施耐庵笔下的梁山起义

《水浒传》——施耐庵笔下的梁山起义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宋徽宗贪图享乐,没有接任朝政。官场上贪官污吏猖獗。他们在上层竭力讨好皇帝和上级官员,却增加赋税,压迫底层人民。若非如此,又怎能群雄崛起?留下这部流传千古的《水浒传》吗?

自夏朝以来,古代帝王家族一直以国家为家。全国人民都是皇帝家族的臣民。明智的国王知道国家以人民为基础,所以一切为了人民就是为了国家。昏庸的皇帝和暴君将自己的私欲强加于人民,过度的压力会在朝廷眼中,人民爆发、人民怨愤的起义,只不过是叛乱而已。殊不知,这是“天上来乱”的必然结果。

作为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完整地讲述了梁山起义从高俅这样当太尉的小人到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跌宕起伏的故事。迫不得已,义气齐聚梁山八百里之湖,揭露了群臣逼迫百姓造反的无奈之举。于是梁山泊好汉们接受了征召,被派去攻打方腊,最终只取得了“杀敌一万,自伤八千”的悲惨胜利。即便如此,宋江和卢俊义仍然中了聂辰的设计毒害。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宋江为了摇摇欲坠的北宋,仍然用药酒毒死了李逵。可惜了轰轰烈烈的英雄生涯,只是为了让他保持干净,为北宋的覆灭奠定最后的基石。砖块。

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梁山好汉108人中,就有73人是捏造人物,其余35人也是以宋江起义35位首领为原型。原型捏造出来,剩下的首领就是宋江之前的梁山首领晁盖。小说中宋江被塑造成一个忠义之人。尽管他身为梁山泊首领,过着侠义的生活,但他始终无法忘记“只反对贪官,不反对朝廷”的理念,坚持尝试去争取征召的机会。他的原型宋江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作者在行为上并没有改变,但在起义上却有所不同。以宋江为首的36人揭竿而起,宣布起义。不过,起义过程中,并没有《水浒传》中所写的那样令人震惊。相反,他们只在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了十余次小规模斗争。后来,他们被打败了。他遭到伏击,无奈只能接受征召。尽管如此,宋江仍然没有放弃抵抗。招兵买马后,他保留了实力,再次发动起义。结果可想而知:被镇压、被杀。

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我们都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一是“只斗贪官,不斗朝廷”;二是“只斗贪官,不斗朝廷”。二是规模小、影响力小。尽管历史上也有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但都因为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而失败。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在于情感。历史只负责客观记录事实,无权评价事实。然而,文学则不同。同样的事情也会因人的思想而改变。正是因为施耐庵,人们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他对造反派经历的同情和对平庸统治阶级的批判。于是,松江起义的36名起义首领,发展成为梁山108位好汉。

正是因为施耐庵的笔,《水泊梁山》才被传诵于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12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