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长安客》读后感800字

参观长安宾馆的感想

“他们是诗国闪亮的明星,他们是长安城悲伤的年轻人。”如果命运与意志相悖,我们如何在这万千世界中生存?那些我们熟悉的诗人,当他们写下一首又一首精彩的诗篇时,又寄托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感情? 《长安客》这本书带领我回顾了每位诗人的心路历程。

古人“博学多才,必为仕”,对于这些被困长安的诗人来说也是如此。白居易二十八岁,正是“做官”的时候。然而,他在左氏记官的任期还没有结束,他就因母亲的去世而哀悼,并被诬陷为“谋杀”。被贬后,“司马江州绿衫湿了”。或许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才认识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做官和考试不同,考试后的生活不遵循任何公平的规则。或许,作为一个有应试天赋的人,能够在唐代写出教材《策林》的白居易,如果他一生只需要参加考试,我想他一定过得很幸福。也不会是“天涯海角的同一个人”变成人类的流放之子。

有一个人是不同的。那人是个“疯子”,也是个“小偷”,但他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后人一直称李白为“李翰林”。一个翰林人,有文才,有中心地位,但李白却曾担任过“翰林侍昭”。与一墙之隔的“光棍”不同,他可能只是一名演员。于是李白向皇帝递交了辞呈,本来是趁这个机会提醒皇帝,可皇帝只是“哦”了一声,给了他金子,就放了李白。此时,李白与“中书舍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终生的分离。之后他可能会歌颂雍王,但是雍王李璘战败,太白因此受到牵连,被关进浔阳监狱。他可呈上奏章,朝廷“流放夜郎”。为长岭而写的《随军直到叶郎兮》,又是一次机缘巧合,让李白陷入了去而不复返的境地。去夜郎的路上,或许会有朝廷“大赦全国”的时候,但他已经老了,无法生存了。希望之火再次被熄灭,这一次,是他虚度后半生所付出的一切。李白选择一生追求疯狂,但即使他的希望与命运背道而驰,告诉他自己一无所有,他也会仰天笑道:没关系。

李白离开了,但他的文章内容已无从得知。他的老友杜甫,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唯一能为他写墓志铭的人,在蜀国遇到了麻烦。年轻时的杜甫,才华横溢,自以为是,一心想要做官,却被一句话阻止了:等等!三年五年过去了,“安史之乱”已经逐渐削弱了唐朝官方的军事实力。杜甫跟随玄宗,听说玄宗已判双阳死刑,并立玄宗的儿子肃宗为皇帝。他想去灵武寻找太子流亡朝廷,却被安史叛军抓住。离开后,他担任肃宗左侍仪,但大不如前。接下来又是一次失败:方被肃宗忽视,而杜甫则支持方。后来,不用多说,两个字:左迁!或者更准确地说:流亡。杜甫,梦长安却回不去。梦长安,回不去。我在洞庭湖生病了,就去了洞庭湖。一个人的长安梦,几经波折,终于沉入湖影,静静地、缓缓地与古琵琶离去。杜甫的诗,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一点点泪水沾染了小草的枝头,河水像一面镜子,照耀着明亮的月光。大唐之月,指引着无数人前行,也指引着无数人回望故乡。枫叶落尽,草木化为情绪散去。近处,耳环的声音铿锵有力;远处,钟鼓声铿锵有力。雨落,风起;离别带来解脱。长安城困住了年轻人。不能把他们困在长安城的,是他们写下的诗集,是他们寄托给我们的灵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013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