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600字
用一颗心体会另一颗心——读《目 送》有感
“我只能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就像握住长颈鹿的脚一样。很明显,他正在努力忍受母亲的爱。”
“我一直在等,等他回头看一眼才消失。但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谓的父女、母子关系,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这一生,你将继续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你就站在这条路上。最后,看着他在道路的拐角处渐渐消失,他的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这是龙应台三本人生书的第三章《望去》的第一章。面对辛苦养大的孩子们,他不求任何回报,只是想让孩子们看他一眼,但哪怕是这么小的孩子,他也不求任何回报。要求很难达到。这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书中有很多文章与第一篇类似。又如《星夜》,讲述了“我”在画家街购买了一幅《星夜》的画作的故事。当“我”在家里摊开画作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用科学的方法,模仿画作的人的技术真的高到栩栩如生,好到无人看出破绽” ,我应该会被这幅《星夜》所感动吧?”
文章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但最后提到,“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科学家能够复制一滴眼泪中的所有成分,包括水、盐、气味、温度——,他复制的可以吗?怎么样?称之为‘眼泪’?”答案很明显,不。而“我”也不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所感动。为什么?全文强调一个“仿”字,所有的笔画、色彩都是“仿”的。或许,深圳画家眼中的星夜其实和梵高眼中的星夜不一样,而梵高的经历是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
我们不知道《星夜》中梵高的情感有多少。他离我们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却又那么善良。他买了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车票,他的包里只有痛苦和未释放的激情。我相信,他正乘坐前往金星的列车,在那里他会被美丽所拥抱,找到自己的精神居所。
经验无法模仿;情感是无法模仿的,就像眼泪一样。科学家复制的只是混合物,而不是眼泪。
现在让我们看看生活。脚步越来越快。有多少人能够放慢脚步,带着情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仿制的星夜确实看起来很像,但是却没有丝毫情绪。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学习内容越来越繁重,似乎每天都在处理不同的任务。就像一件缠绕着无数丝线的陀螺,忙碌到仅仅静下心来欣赏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
如果,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静下心来,停下来,带着童年时丰富的好奇心,是不是能够体验到新的情感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学业负担较重的人,更应该停下来,好好安静地看看四时花木的变化,认真地读读那些我们没有仔细读过的课文,只是为了应付任务。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被感动。
“一束红,两棵梧桐,三年桐,四花,五针松,六月雪,七里香,八角,九重葛,十大功德。”我们可以打开每一片绿叶来看看它的用途。花也可以用一颗心去体会另一颗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