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2000字

无语时间,看人生

—— 读《送别》的感想

我再次打开那本旧书,无意间发现我在里面插了一朵紫色的小野花。时间已经让它变干了,但厚厚的书页却保留了原来的颜色。全书的序言叫《当你来看这朵花时》。龙应台说道:“每个来到花丛中的人,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领悟的也是不一样的。”她说这本书叫《无语时间,见证人生》,我觉得很贴切。

《守望》七十三篇,写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年老,儿子的离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牵手,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走吧,缠绵而绝情。虚无。她写下了所有的细微之处,如烛光冷照着山壁。让我们通过点滴小事领略世界的味道,了解自己的生活。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第一篇,作者看着儿子上学。从一开始,儿子就不断地回头,目光与作者远方的目光相遇。最终,当儿子上了飞机,只剩下她的背影,他也消失了。笔者看着父亲离开,从每天接她下车,到她看着父亲坐着轮椅离开,再到看着父亲巨大沉重的棺材缓缓滑向火葬场大门。作者一次次目送我们度过她孤独的一生,也牵动着我的心。

小时候,我会想,也许我不经意地拒绝了父母真诚的关心?也许当他们盯着我的背影时,我也用沉默表达了我的反抗?

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离家最远的一次是初中时暑假参加的军训。当我去报道的时候,我妈妈告诉了我这这那。我总是不耐烦。她见我不耐烦,故作高兴地说:“你走后,我们就有七日闲暇了。” “我希望我可以离开你。”我漫不经心地说。说。当我坐上去基地的车,看到父母向我挥手告别时,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不用听他们的唠叨。我高高兴兴地跟他们告别。第一天晚上,老师去开会。突然传来一阵哭声。是瀚瀚在哭。 “你哭什么?”我不明白。我们询问原因后得知,涵涵平时都是和父母一起睡的,睡觉的时候就会想起父母。我还是很鄙视“初一就因为想念父母而哭的人,有什么好想念的,反正七日后就回去了”。紫紫不停地给涵涵讲笑话,我们绞尽脑汁。让韩寒笑了。老师来了后,老师安慰她:“第三天我们会给父母打电话,不用哭。”第三天,我们拿着老师的手机,一一给父母打电话。等待的时候,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赶紧接了电话,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妈妈焦急的声音就传入了我的耳边:房子好不好,饭好不好,老师好不好,好玩吗?我听得出来,每一句话都是妈妈说的。我的爱人,在这三天里,我不仅没有想念父母,还笑了因为想念父母而哭泣的意义。父母可能已经担心我三天了,我把全部的爱都投入到了这个电话里。古语云:“慈母手中的线,如同游子身上的衣裳,临行前缝得严严实实,生怕以后再回来。”无论你走多远,父母的爱都会一直伴随着你。

其实,很多时候,看着父母背影的并不是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着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他们的不舍,他们的不安,他们睁大的目光。但从小到大,我们只用一颗心离开,不曾回头。然而,当我们想回头的时候,父母却已经迟到了。 “孩子想养他却不爱护他”,多么残酷。

书中有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明白了,所谓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这一生你会继续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你站在这走到小路的尽头,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他的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不用追”。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父母能陪伴你的距离是那么有限。他们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了岁月的跌跌撞撞、摸索,最后却不得不看着我们快步走着,渐渐走得越来越远。但我们的父母却无法追随我们的脚步。他们看着我们离开他们的生活的那一刻。

这是生命中难以言喻的悲伤,但也是新生命不可避免的。我们被父母注视着,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也会注视着我们的孩子。作为父母和孩子,我们有双重身份。这个世界上的亲情纽带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因此,有些事情只能由一个人完成,有些任务也只能由一个人完成。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然后,轻轻地告诉自己,不必后悔过去,不必担忧未来,我们只能珍惜现在。

这本书对亲情的描述让我明白,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间。时间过去后,可能会像一部黑白胶片一样,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幻化成悲伤而美丽的回忆。

夏夜的晚风翻动着书页,那朵紫色的小花消失在厚厚的书页里。我和星星一起沉默,时间无语。我会继续关注我的生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12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