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茶馆》读书感悟1500字

读完《茶馆》后的感想

大茶馆就是小社会。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家茶馆,卖一些简单的小吃和餐食。戏鸟的人、议事的人、媒人的人等等,形形色色的各行各业的人都聚集在这里。老舍捕捉到了如此复杂多变的生活场景,以人们喝茶聊天的地方为舞台,描绘了从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到国民党垮台这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政权。

《茶馆》这部话剧虽然只有三幕,但每一幕都描绘不同的事件,表达不同的社会环境,生动地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事件中,不乏一些离奇的事情。比如第一幕中康刘卖女、常四爷被捕等,其中老舍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庞太监卖妻事件。为了得到10两银子,康六只好将康顺子买给了庞太监。刘麻子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庞太监付了200两,刘麻子却扣了100多两。但当康顺子昏倒的时候,庞太监只关心他买的东西是不是活人,就好像他只是在评判一件商品一样。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十两银子就能买一个少女。多么荒唐和可笑啊!在第二幕中,老舍突出了两个逃兵要娶媳妇的场面,更是荒唐可笑。第三幕除了描写小刘麻子等人的恶行外,还重点描写了茶馆的倒闭。老茶馆常客、老板王丽为自己哀悼并撒下纸钱。这些事情乍一看极其荒唐、怪诞,但在当时却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令人叹息。

《茶馆》三幕贯穿三个时代。时代在变,但被压迫人民仍然没有翻过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舍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一主题。王利发是玉泰茶馆的掌柜,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生意兴隆。他聪明、能干、谨慎、肯妥协、能适应双方。他努力经营茶馆,使玉泰茶馆在动荡的时代依然“繁荣”。但由于连年内战,生意经营困难,王利发不得不努力改善生意。然而,日渐衰弱的王利发依然无法抵挡流氓特务的强行占领,最终还是难逃破产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位爱国旗人,是统治阶级进步人士的代表。他性格固执,胆大心细,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然而,他却无法逃脱贫穷、饥饿和寒冷的命运。秦忠义是进步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否认常四爷帮助贫困农村妇女的行为。他认为,只有搞实业、办工厂,才能救贫、抵制洋货、救国。最终因工厂被占领而失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都受到时代的影响,都有着悲惨的结局。反观那些阿谀奉承、欺负男女、从事黑道生意的人,在那个时代却能过得很好。让人感叹世间的不公!

在这样的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受到了深深的毒害。王利发是茶馆老板。他心地善良,却为了生存不得不对世间的苦难视而不见。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小商人,希望社会稳定,生意顺利。但眼下局势动荡,他也只能“低头”。王利发的形象具有代表性。他不会伤害他人并接受这种情况。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普遍心态,表现了他们的无奈和辛酸。正如张先生所说:我爱我们的中国,但谁爱我呢?充分展现了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悲哀。

在老舍笔下,《茶馆》还反映了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对外国人的崇拜。在《茶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外国人的崇拜。第一幕中,马五爷吃洋菜,信洋宗教,说洋语言,与外国人交往,因此受到茶客的尊敬和尊重。刘麻子还向宋先生推荐了洋衣服和洋怀表。第三幕,随着国家的开放,外国人的习惯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习惯。能够说一两个外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们更愿意听西方音乐而不是传统的讲故事。小六麻子甚至觉得带有洋味的文字比普通的文字更有力量。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进口产品总是比国产产品更好、更高贵。

大茶馆就是一个社会。话剧《茶馆》反映的那段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反映了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旧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人民的这段血泪历史,更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拥有了现在幸福、美好、和平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历史才不会重演,幸福才能延续,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674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