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悲叹红楼,堪怜咏絮

悲叹红楼,看联永旭

“一张纸,满是荒唐的话语,一把苦涩的泪水!”一本充满爱恨情仇的红楼书!遗憾的是,红楼尚未竣工,曹老师就去世了,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刺鱼,二恨海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生活中的仇恨,其实是和一本书联系在一起的,这也说明了张爱玲女士对红楼的痴迷。小时候,我因为看不懂红楼,就向父亲询问。没想到他却笑道:“不过是富家女之间随意开的玩笑罢了!”我父亲从来没有对红楼做过深入的研究,所以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结论。后来长大一点,我才发现,这种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错误的、可笑的。这居然比纸上的荒唐字还要荒唐十倍!我也不止一次责怪续集作者高鹗为什么拆了我最喜欢的《木石边疆》,还写死了我的“女神”黛玉,更责怪他追随“金玉良缘”,真让我生气。还!后来年纪大了,读得更透了,才知道原作者在宝玉入梦境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各种暗示。即使黛玉没有死,宝黛的爱情也不会是完美的,因为从始至终的木石缘就注定是一场悲剧,而宝黛也注定不能在一起。

我最喜欢黛玉。 “眉毛似蹙而不蹙,眼神里充满了情感,表情里充满了两个酒窝的忧伤,整个人都是精致的。”她容貌迷人,长叹短叹让人怜惜,她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美丽的容貌,无与伦比的诗意才华,充满诗意的气质。他孤傲高傲,目光放眼天下,思维敏捷,言语犀利诙谐,为人朴素。她就像芙蓉花一样,优雅脱俗,却又娇弱脆弱。我喜欢她的才华和简单的性格。她对宝玉的爱是纯洁而强烈的,而她却是无助、脆弱、敏感的。宝玉新婚之夜,悲愤万分,焚书断痴,含恨含泪而死。

我不喜欢宝钗。一是嫁给宝玉时,我心爱的黛玉含泪而死;其次,她很深刻,不像黛玉那样毫不掩饰,尽情地流露自己的情感。她的内心显然对财富和荣耀有着向往和迷恋。但表面上他却表现出一张冷酷的面孔,端庄大方,很不世俗。她不化妆,不穿花花绿绿的衣服,住所极其朴素。与黛玉的孤傲相比,她倒是颇受欢迎。正是因为喜欢黛玉,所以也讨厌她。但直到我再读一遍,我才发现她也是可怜的,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和装饰品。她所做的只是她在这个黑暗社会中的生存之道。她将心中的热气视为一种热毒,通过服用冷香丸来压制自己的心脏。与黛玉的多愁善感相比,她显得过于顺从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道德规范,并极力掩饰和压抑自己内心的热情。她压抑、自我毁灭了青春的热情,屈服于外在的社会规范,牺牲了自己的性格。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悲剧和悲痛。

红楼之美不仅体现在人物塑造上,还体现在书中对一切生活细节的描写:吟诗作诗、猜谜对联、听笛赏月、讲故事、看戏、游园、品茶、论画。对人物服饰、饮食等的精彩描写,以及作者根据人物性格模仿人物语气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作者的幕后知识和底蕴。 -对各个方面的深入了解。研究。曹老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美食家、设计师、建筑师和生活专家!他以工细的笔触描绘了世家富贵的生活,而在这繁华盛世中,他又时时奏响衰败的悲壮之声,使得该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极其深刻。

去读《红楼》,感受包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体会红楼儿女的不幸生活和封建家庭的兴衰巨变,品味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学习其中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70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