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河童》读后感1000字

隐藏在世界的“河童”

(注:《河童》这篇文章是在日本金融危机期间写的,这场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危险。)

“滚出去!你这个恶棍!你不也是一个极其愚蠢、嫉妒、淫秽、无耻、自以为是、残忍、自私的动物吗?滚出去!你这个恶棍!” ——“河童”

1927年,亲眼目睹关东大地震和日本金融危机的芥川龙之介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部作品《河童》。在《河童》中,没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美好的理想国。没有和蔼可亲的人性。那里只有那些凶恶狡诈的河童们形成的黑暗国度。

三年前的夏天,S精神病院23号病人在徒步旅行时意外发现了传说中的河童,并跟随它进入了河童之国。这就是这个荒唐又搞笑的故事的开始。

《河童》和《桃花源记》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双双误入秘境,来到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社会。然而两人所描述的社会状况却截然相反:前者是黑暗的,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食人”社会,而后者则是一个“黄发垂下,知足常乐”的完美国度,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他们都希望乱世和平,却有着不同的想法:芥川选择唤醒沉睡的人们,陶渊明选择畅想美好的未来。芥川的批判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顾《河童》这本书,这本书用人类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完全违背人类常识的国家。在河童国,人类是“特殊保护居民”,可以享受不劳而获的吃饭特权。不过河童国的科技已经与人类同步,甚至超越了人类,但依然处于掌控之中。人类比弱小生物优越,可以为所欲为。这是傲慢。是人类的傲慢、迂腐思想、自强不息。这是全书的讽刺中心。

脱掉衣服的人就是河童。

河童王国的本质是充满罪恶的人类世界。在这个国家,饥饿的河童会吃任何东西,包括煤渣、石头,甚至自己同类的肉。这是一个食人社会,河童并不在意吃河童肉。当商业状况恶化,裁员人数不断增加时,河童们甚至会因为肉价下降而高兴。反观我们的世界,霸权主义不断掠夺,各方势力相互勾结,正义力量孤军奋战。这些东西被包装在华丽的外表下并展开。这不就是穿着衣服的河童吗?这是一个和平而又暗流涌动的社会最本质的启示。

“傻瓜总是认为别人是傻瓜。”

员工吃肉事件最后,一位卡帕资本家邀请病人尝试卡帕肉三明治。病人不接受。他心碎地吐了出来。这是他的良心,也是他对黑暗世界的反抗。 《河童》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的真相,极具讽刺意味。大家都觉得这个精神病人说的话很疯狂。当他逃离河童国,体验到人性的黑暗后,他对现实世界彻底疯狂。河童世界不是净土,但我们的外在世界才是。也喜欢河童国。他渴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现实却不断地打击着他。也许这个精神病人就是芥川龙之介本人,或者他指的是每一个在这个黑暗社会中试图寻找出路的知识分子。他们被世人嘲笑,成为华丽晚宴的笑柄。这就是这个世界对待愚人的方式。愚人的嘲笑,也是天才的嘲笑。

黑暗中最后一缕光照亮了前路

故事的最后,《S精神科医生》对23名患者的采访结束了。但为什么要“采访”呢?患者的想法是否被其他人接受?这些我们无从得知,但不去思考,河童国的想法是否已经传达了呢?芥川龙之介将这个问题隐藏得如此之深,他能否警示人们并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呢?芥川龙之介或许也渴望得到这个答案。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位面试官身上,他是黑暗中最后的曙光。

或许我们当中,有的人可能成为河童,有的人可能成为病人,有的人可能被蒙在鼓里。最终的未来是黑暗的河童国,还是美丽的桃花源,不得而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扮演河童、病人、其他人。正如《河童》结尾处所说:

“但是我们必须休息,

即使在戏剧性的背景面前。

(如果你看背景后面,只有一块布满补丁的画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70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