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在低处》读后感500字

读完《低处》后的感想

第一次读袁州的《在低处》时,我对“身不由己”一章感到兴奋。读完全书,我只在扉页写下了12个字:“编排精巧,选材优美,情感动人,令人情不自禁”。后来我因为工作忙就放弃了。前几天,在他去石家庄参加作家朋友新书发布会的一次电话交谈中,我如实告诉袁州,我已经书还没读完,双方只交换了一点读过的部分。

直到昨天我才有时间坐下来,看到这个我才放下心来。

我白天读,晚上读,坐着读,躺着读。读完整本书,我感觉文字的每一行都散发着浓浓的感情。而且,因为《愚人千忧》中的忧虑,不得不提一下。钢笔书写。

我做项目前的咨询工作。建筑环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建筑环境、人居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可持续,是建筑与发展领域最大的和谐与协调。

通过《消失的乡村》我看到了他对乡村的依恋。 “乡村,是一个像母亲一样温暖温暖的名字,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是一个让人缅怀、珍惜的名字,是一个人精神的栖息地,她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通过消失的乡村,他深深感受到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危机。我看到的不仅是大片被水泥、钢筋占据的农田,也不是消失的村庄,而是日益衰落、颓废、荒凉的人们。头脑。

谈及和谐发展,他说:“我认为农村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环境的和谐、现有生存基础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和谐。不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关心子孙后代,这是可悲和可笑的。”

他说的有错吗?这难道不是对每个人负责的态度吗?这真的是傻子的担心吗?

阅读文章,唤醒世界!

几千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村庄和土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我们不应该醒来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警惕吗?难道要等到《大地的哭泣》吗?

袁州居于低处,深知百姓之需。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邻里近而远,良田已孕新”的乡村,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现代人精神皈依发生的栖息地。

远离江湖的我,对寺庙的行为感到担忧。我通过文章强烈呼吁“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永远和谐地依附于我们”。这也是傻子的顾虑吗?

但写得累了,还有很多顾虑,就写在这里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3534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