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读后感550字
读完《长河》后的感想
皇帝、将军、皇家贵族等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过太多的职位。他们的强大,让普通人很难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几千年的历史中,为老百姓说话的人很多,但为老百姓书写历史并传承给后人的人却很少。从这一点来看,许倬云老师和他的《长河》这本书实在是难得。老师在讨论历史时追求的是以平和、温和的方式解释艰深的学术原理。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今天的历史读者与过去不同,在这个平民化的时代,大多数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都可能对历史感兴趣。”但我们现在生活的人可能并不都对历史感兴趣。我们是帝王将相的子孙。我们无法了解过去的自己从何而来,如成功人士的家谱。所以,徐老师所做的就是为老百姓写传记,保存整个社会的记忆。在《长河》中,徐老师用长江、黄河来比喻中国文化,用大海来比喻世界文化。他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中蜿蜒而下,逐渐包容了各种文化。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形成。许倬云老师受益于梁仁恭《中国历史概论》的启发,将这一过程视为中华文化圈的不断扩大,分为中原中国、中国中原、东亚中国、中国亚洲多体系中的中国,世界中的中国。中国与百年中国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法已经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用刀切豆腐的时间顺序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将叙事聚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待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种勇气和眼光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千年历史,亘古长河。在徐老师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就像帝王将相之于普通百姓一样。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非后者可比。正如老师在讲课中所说:“自然是远程,文化是中程,政治只是近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把这句话颠倒过来了。最近出版的许多历史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主要环节的旧习惯。日常生活很少被提及,自然地理甚至被忽略。现在的历史畅销书《三国志》和《明亡清兴五十年》都无法摆脱这种刻板印象。因此,老师在《长河》中的努力不仅填补了中国通史的一些空白,而且提供了很大的启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13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