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500字
读完《爱的艺术》后的感想
在本书中,作者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爱情: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批判性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将“爱情”视为人类自身生存问题的答案。这是人与人之间合作、团结的巨大力量。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而是一门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专注和耐心来学习的艺术。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帮助人们了解爱情的理论,进而实践爱情,从而体会爱情的艺术。在爱的理论中,作者谈到:1.爱对生存问题的回答,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3.爱的对象。这三个方面说明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并明白爱的主动特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很多人认为付出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但对于爱情来说,心里有爱的人却并非如此,因为爱情不是商品交易。你给予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这就是爱的真正意义。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写得很好,很另类,但也许作者的思想太深奥,我无法完全理解。我只是被里面的兄弟情谊深深感动了。以前,我总是被个人的爱情所感动,总觉得相爱的两个人是很幸福的。但人们却把这种沉醉、疯狂的爱情视为强烈爱情的表现,而笔者认为,这恰恰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的孤独。是的,我们曾经以为,只要找到合适的伴侣,不需要任何技巧,就可以无限地爱。但大多数情况下,一开始的甜蜜只是被误会、隔阂所取代,最后在短暂的欢乐之后就分开了。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我们只是想排解自己的孤独,这种孤独不可能持续太久。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我们应该把一切爱建立在博爱的基础上。它意味着对所有人有责任感,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并愿意改善他人的生活享受。这也是圣经中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人如己。博爱对所有人的爱的特点是这种爱不是排他性的。
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不仅是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也是对自然的爱,也就是对整个世界的爱。这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伟大的孤独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社会的事业,能够长期忍受“孤独”。以前我总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我觉得自己太肤浅了。他们的爱已经超越了消除自身孤独的需要,上升到了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对世界的奉献。这是大爱,大爱。爱,一种消除神与神之间隔阂的爱,一种对神无限虔诚的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