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
读《爱与教育》后的感想
假期里,我完整地读完了李振熙老师的教育书籍《爱与教育》,感动了无数人。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总结起来,不是“感动”,而是“震惊”。李老师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描述了他如何爱他的学生,他们的学生如何爱他。真的很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你的全部心奉献给你的孩子”。尤其是读完李振熙老师的《爱与教育》笔记一后,我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生动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和震撼。我非常尊重他。
在《笔记1》中,我很佩服李老师的童心,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更让我震惊!生日时亲手给学生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和几句真挚的祝福,为学生组织生日聚会,和学生一起举办篝火晚会,时刻关注着宁薇这个高考落榜的学生。 学生们感动的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崇高的道德品德,但李老师将这一切形容为“还学生债”。这是多么值得称赞的事啊!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粒”。而李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收获!当看到学生们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的那一刻,这难道不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是享受教育!而当一名教师能够真正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受益并提高自己时,他就会获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真是一个幸福的人啊!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李振熙老师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我也想过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是“每个走出他手中的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深深地震惊了。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融入了李老师的血液,成为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到自己的职责,而且在学生离校后也关心他们。所以他会给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写信。 “世界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有高大的树木,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有缠绕的藤蔓,有鲜艳的花朵,有碧绿的小草……但它们在阳光下都展现出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想把学生的生命力展现给阳光。这个容器里装满了高尚的道德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教育。让你们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关于万通的故事。万通是书中典型的后进生。在李老师写的关于他的近五十页的教育笔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改造一个后进生是多么的困难,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位老师的爱心和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甚至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起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缺少的是耐心和毅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动、思考、反省自己:如果万通是我的学生,我要多大的耐心去对待万通这样的学生,处理他身上这些难以发现的东西?预期重复?太羞耻了!我想我做不到。我会悲伤、怨恨、绝望、无助。我会用孔子的“朽木不可雕”来安慰自己,自信地把万通从心里除掉,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创造感人的一幕并不难,但是一个老师能够像李振熙老师对待万通那样长期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很难了!在万通,我们看到改造一个后进生是多么困难。我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通的每一次变化,无论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万通所体现的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振熙老师在《爱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该对那些极度缺乏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关爱。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是很难的,如果我们能给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啊!是的,“爱”只是一个字,但在实践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真诚的奉献。
《爱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教育学生,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心——善意和真诚。读完这本书后,我一定会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李老师的警句,认真做好教育工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45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