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600字读后感
刘慈欣的《地火》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科幻小说。刘慈欣用科幻的视角描述了人类从固态煤到气态煤的转变。
主人公刘鑫的父亲是一位老矿工。他长期在矿井工作,肺部积聚了无数黑色粉末,已经无法呼吸氧气。刘鑫父亲去世前的那一刻,他的气管里有很多杂音。过了一会儿,刘鑫突然明白了那嘀咕声的意思:别下井!
正是因为这句话,刘鑫才没有下过井。后来,刘鑫事业有成,想了一个办法,把固态煤变成气态煤,让矿工们不再遭受“黑火药”的困扰。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但在刘鑫的不断坚持下,选择了远离主煤层的一个小煤层作为实验煤层。前四天一切都很顺利,但由于过于着急和技术不够成熟,第五天灾难降临了。大火点燃了周围的大煤层,并达到了无法扑灭的程度。这里寸草不生,大火燃烧了18年才被扑灭。
小说中曾经的灾难,如今似乎已经成为开采煤层的主要技术。事实上,科技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重大灾难:氟利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核电站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科技背后隐藏着一把刀,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我们。
过去的人是多么的愚蠢,过去的人是多么的艰难,我们在未来的人眼中也会成为过去的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0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