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读后感1000字
心灵之旅
—— 读《王阳明传》的感想
暑假期间,我跟随一位名师学习。曾国藩称赞他“纠旧制新,功劳不在于于”。他的思想甚至东传日本,影响明治维新志士取得伟大的历史功绩,成为日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也不得不说:我一生低头崇拜阳明。他就是王阳明,——明朝武神,心学创始人,集德、功、名于一身,“二圣半”之一。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聪明,二十八岁考取科举。他是一个热心正义的人,得罪了太监刘瑾。出狱后,他奇迹般地逃脱了锦衣卫的追杀。此后,王阳明被贬至隆昌。在那里,王阳明从少年时“格主”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经历了九次死亡。他是在“阳明小洞天”艰苦严酷的环境中完成了“隆昌悟道”。南破山贼,东擒宁王,平定广西叛乱。同时他桃李满天下,心识名满九洲。
年轻的时候,我自然对他为何带兵打仗,让很多将领汗颜,尽管他是个读书人,也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了解了他的部分心理后,我想(以下是笔者的拙见):
首先,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行于事”。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说知识是行动的目的,行动是知识的实施。知道而不做就等于不知道。所以,读兵书是知,带兵打仗是练。王阳明内化了,将两者合而为一,而很多将领读兵书就读兵书,带兵打仗就是带兵打仗。如果将两者分开,自然就无法获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其次,王阳明也曾提出“要良心”、“人人皆可为圣人”,即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包括盗贼。他们只是被自私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如果每个人都去掉心中的杂念,找到自己,任何有良心的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既然盗贼也有良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王阳明正是利用了这个“知己知彼”的道理。王阳明镇压卢克叛乱时,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沦为土匪,只用一纸公文就让他心甘情愿投降。攻打宁王的时候,他就知道,每个人都眷恋家乡,宁王也不例外。结果一日之内就攻克了南昌。宁王不顾劝阻,回来攻击王阳明。王阳明伺机而动,一举歼灭了鄱阳湖宁。叛逆之王。
其三,“隆昌悟道”之后,王阳明已经“出世”了,带兵打仗,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出世之气,做世间事”。
以上三点,成为王阳明百战百胜的法宝。
心灵研究在今天也具有不朽的价值。
首先,我认为知行合一仍然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当我们说要孝敬父母时,我们应该付诸行动;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知识时,一定要“践行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现在很多中国学生都能在试卷上取得满分,但如果让他们来做实验,他可能会不知所措。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流动量巨大。我相信“心灵即理性”对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你浏览海量信息时,你的心是否被世界蒙蔽了?
心学强调“向内求”,但随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盲目向内求。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向内寻求和向外寻求结合起来。 —— 我们向内寻求的是良知。净化自己;你向外界寻求的是知识,充实自己。
学王阳明后,我很佩服他在十三岁时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人生第一大事,莫过于读书成圣”。我敬佩他三十一岁“病入膏肓”,却依然有“空手捧银河”的雄心,大众伟名永垂宇宙;忠骨埋青山,何处来祭奠英雄圣人?”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对世间一切有了新的认识。
我一生低头膜拜阳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