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简要事迹范文(汇总4篇)

简要事迹样本文章1 2005年7月加入中国_,小学高级教师。现负责盘龙二小六(2)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六(2)班班主任。 “以事业为先,用心育人,扎根三尺讲台,书写辉煌人生”是她不懈的追求。

一、事业为重,质量为先,钟爱教坛洒汗水

熊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天赋”,都可以成为“人才”。在她所教的语文科目中,没有一个学生落后过,没有一个学生“闯过红灯”。无论参加什么考试,她的语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始终名列前茅。她工作努力,从不抱怨,而且总是愉快地接受任何额外的任务。

二、用心育人,爱无终点,焕发精神献丹心

熊老师把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课间与学生做游戏,周末带学生做社会实践调查。家长出差的学生请回家吃饭,给学生送生日礼物,并奖励课外书。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学生们亲切地称呼熊老师为“妈妈”。用心育人,大爱无止境,振奋精神,展现忠诚。因为她坚信,只要付出爱,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勤学善思,科研为重,挑灯夜读忙充电

熊老师是班主任,同时负责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上学期语文组来了几位新老师,熊老师积极指导他们上新老师见面课。在学校开展的“先学、后教、堂练”教研课中,我们也带头上好示范课。熊先生本人还边工作边学习,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教学书籍,认真写好每堂课的反思。

教书育人,既是奉献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这既是一个平凡甚至无聊的过程,也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激情的过程。熊翠凤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视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坚持探索和反思。我相信她一定会迎来一个充满学生的世界。

简要事迹事例之二小王同志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担任150挤压机机长,为完成挤压机生产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九星控股集团授予“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称号。

当工人拥有技能时,他们的力量就会更大。 2000年,小王同志来到沉阳电缆公司生产设备车间工作。 “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暗暗下定决心,如果不懂技术,只会操作,那他就一无是处。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思路。不仅要了解设备的性能,还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了解各种挤出机的生产原理和操作流程。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车间里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作业的每一个关键部位都有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王凭借着自己熟练的技术技能,成为了交联车间挤出机的主要操作工。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任何一台挤压机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无论哪个岗位缺少人手,他都会主动在那个岗位上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50挤出机是电缆生产的最后一步。电缆的表面质量非常重要。成为这台机器的机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中,小王认真研究生产技术,不仅要把电缆护套做得好,还要为企业节省原材料。用于生产电缆的护套材料每吨超过7000个。在生产过程中,他每个月都能节省大量原材料,这为电缆产品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在实践中,他逐渐理解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当别人忙于家庭、爱情时,他在宿舍、车间枯燥的“两点一线”生活中,坚持学习挤出机生产知识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他在车间里学习理论、操练技术,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知识的海洋中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己。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的一线生产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正是这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深刻体验,让他在艰苦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九星控股集团的劳动模范。

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创造性实践和丰富智慧谱写了新时代工人之歌。劳动者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小王同志一如既往地走“岗位成才”之路,扎根一线,不断向新目标迈进。

简要事迹样本第3__条,男,壮族,20__年出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连城镇北宁中心学校罗松地小学教师。从9月20__日至今,农家贵在这个特殊人群居住的小村庄里教书(复式班教学)已近30年,不顾世俗偏见,忍受愤世嫉俗,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一踏入落叶松地,农家贵就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村民们读书写信时、村组长写通知书时、阅读农机具使用说明书时,都请他帮忙。 20__年,全国开展扫盲活动。为了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农家贵开设了成人技术班。白天,两个班的双重教学让他疲惫不堪,晚上还要教技术课。农家贵要忙到半夜才能批完作业,准备明天的课程,但他保持沉默,因为他明白,这样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无悔的。

农家贵心地善良,从不骂学生;他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在他的讲台上见过一根棍子可以作为学生的教学工具;他平易近人,学生愿意把他当作教学工具。倾诉内心想法的知心朋友;他严谨,从不抛弃一个孩子,不忘批评每一个错过作业的学生。农业教师在28年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他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他们的思想是正确的,他们的态度自然就会好。如果他们有目标,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二是注重学生自我管理。他没有班干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工作极其认真、周到,管理有条不紊,即使老师不在。学校里的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专心学习。不管老师在不在,他们都是那么认真、努力,要么默读课文,要么做练习,要么预习课文。

原来的教学中,农业教师只能教语文、数学、道德、科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后,农家贵积极学会利用宝贵的数字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学。尝到甜头后,农家贵说:“这套设备对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学校来说非常有用,我以后会管理好、使用好这套设备,并联系中心学校和教育局的老师,获取更多信息。”用更多的资源来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农家贵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多次任教,共招收10个教学班101名学生(每三年招生一次),送出8个班的小学毕业生,共计96人。学生不多,但对于洛松地村来说,已经足够了。许多学子带着前辈一生未能实现的美好梦想走出了村庄,融入了社会。例如:王建平同学,毕业于长沙民政学校,现任广南县教育局党委纪委书记;王建贵,毕业于昆明市冶金工程学校,现任个旧市锡矿某矿区主任;黄召忠,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就职于文山州科技信息研究所;于雪庄,毕业于于临沧教育学院,现为公务员,在广南县政府工作;冯正江,毕业于州民族师范学校越南语专业,现就职于广南财产保险公司;学生冯正海,现任八美派出所民警;杨素琴,专教中心学校教师;卢桂莲,连城卫生院护士长;留守学生董祥国组织村富余劳动力到周边村庄承包建筑工地,带领村民积极创收。

如今,罗松地小学有三个年级的21名学生。农家贵既是这些孩子的老师,又是他们的家长。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县里研究罗松底村的特殊情况,给21名学生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并专门为10名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农家贵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学生们做早餐。课程于八点开始。中午11点下课,他带着几个学长去生火做饭。每顿饭都是两菜一汤,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苦话,也从来没有要求中央学校增加人手。洛松地,一个曾经饱受歧视、充满恐惧的小山村,现在已经逐渐没有了传染病,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简要事迹样本文章4 小侯从事食用菌行业30余年,指导过国内外多地食用菌行业。其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保定市富平县。看到老区人民生活贫困落后,2015年,他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经过多年努力,富平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021年10月,已覆盖全县140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万亩、高标准产业园102个、菌棚4610个。种植香菇、黑木耳7500万枝,年产鲜香菇、黑木耳1万吨,实现产值8亿多元,增加群众收入1亿元。该产业直接带动了包括8620户贫困户在内的数万户家庭脱贫致富。食用菌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020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宣布富平县脱贫摘帽,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当年6月贫困发生率全部清零。富平食用菌案例入选2019年全国产业扶贫先进典型。富平食用菌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三位,经营模式和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2020年,富平县被国家产业系统确立为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县,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小侯说:“我的使命就是我的责任,我的事业与我同在。我不会忘记初心,以强农为己任。我将一如既往地带领我的团队,以小蘑菇支撑大产业,为农业发展而努力奋斗。”乡村振兴,取得新成就。” ”。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0493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