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画课程感言
书画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以上
中国传统的的书画艺术贵在一是人品,二是艺品,重要的是在锤炼与修行的过程中沉潜了多少,付出的真诚显现了几分。
我的老友张宏坤兄身为京城一位年少老成的书画家,阅审古今经典无数,并一直坚持“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传统日课,境界直线攀升。
他自幼喜好书法,钟情“二王”,后又心仪且用功极深,观他笔下的线条与章法早已入了境界。
他近年来又深入佛理探究,把禅悟心得也移植进了书画……他的情态愈发虔诚,活泼而生动,深深感动吸引着我。
每次去宏坤处,都看到他令人可喜的进步成果,他尤对行草书的创作颇有心得,听他独到的见解很。
比如以画法解字法,通过对书法通篇布局的墨色运用,用笔节奏轻重缓急的分割与整体平衡,使得字字顾盼生姿,有了立体的动感;比如同一个字在整篇中反复出现,若让其呈现不同形式,美感统一,就要在细节点划处,演绎笔法的精微与气韵的调和;再比如,他创作山水画时往往先从经典的古法图式着眼,关于“势”“力”的起承转合,的一波三折,墨与色的干湿浓淡等等,他均能做得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化解矛盾,练成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手段;又比如对临、背临、意临某家,图式的组合转换与精心大胆的布局,常常使得他笔下呈现神奇效果……他就这样地带着我,蛮有兴致地面对他的新作一一讲解,我认真听来很受启发,大为受用。
我从宏坤身上深刻感受到这一“自律”到“自觉”的过程,无论是从世俗到精神的超越,还是从喜好到职业的转换,他义无反顾地扎进365kUaIlE.cn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师友多多。
他二十岁独闯京城,带着辉县人的与吃苦精神以及式的超逸情怀,从太行山中走了出来。
自信、自强、包容、大气、坚韧执着是宏坤的优点,加之他悟性甚高,渐渐谙熟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背地里除了十几年对书法的坚持练习,并附带着对中国画传统经典的临摹日课。
他异常勤奋,面对前贤一幅经典作品,他往往要选择多种角度与表现方式进行意临构建,笔触亦渐渐由生到熟再至大胆开拓、实验。
我们天天讲传承与创新,传承什么
又怎么创新
其实就是围绕“技”与“道”的问题展开,“技术”非常重要,需要刻苦用功,练至熟能生巧,既是对已有技法的研习把握,又是对其技法根源的再次探寻与发掘,“写生”的正确目的不是创新而是力求真正的技法传承;“道”的范围即是文化,是留下的生命迹象,是“真知”与“真行”。
欲厚积薄发,必须“悟道”。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只有在根系上摸得够深够精够准,或许才有了创新的可能。
宏坤是很清楚这一点的,他当然是一口吃不掉一个胖子的,他是贴合着自己的心性喜好选取了元人的山水笔墨意趣,加之对“”“”的心追手摹,并上追董、巨,李成、范宽、等遗风,渐次深入,不经意间已至“废画三千”。
观他气韵流畅的新作,文雅干净自不必说,通篇萦绕着浑莽的山林静穆之气,隐隐还渗透着几许庙堂富贵气。
尤其是他对笔法的掌握,上手很快,再繁杂的层次与高难技法,他都能神奇般地在活现眼前。
昔荆浩《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意在“度万象而取其真”,贵在气质俱盛。
他进一步详审:“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
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
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荆浩继而又提出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
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
”此均真言要义也。
观宏坤山水作品,在“气、韵、思、笔”上下得功夫稍大一些,尤其笔法,他一直极尽天性;“元四家”中惟梅道人吴仲圭组合了极端不同的技法,上承南宋“马、夏之骨”而去其粗犷,于平淡中寄奇险,又融和董、巨之气韵并趋于平和,形成了清淳、蕴藉、平实的艺术风格。
观宏坤的山水气息有似吴镇,他颇在意山势的奇险与平衡之数,偶尔大胆的笔触一下就把自身的浑朴气质浸渗进去,让观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内心真挚的情感。
宏坤亦像吴镇一样多用平远构图和披麻皴法,亦或阔远法、迷远法,一水二岸构图法……他的艺术状态也与元人之平淡天真的心性颇有暗合处。
他亦习惯淡墨皴擦,浓墨点苔,故而画面一派松秀而空灵。
昔“清四王”之王原祁主张好画在于“不生不熟”间,即“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脱略古法,书卷之气盎然而出。
宏坤对此心领神会,他一直验证并灵活驾驭着“生熟”之道;“清四僧”个个风格鲜明,格调高迥,百代标程,宏坤从未一刻停止对 综而言之,张宏坤一直在“玩中悟”,“悟中养”,笔不离手,手不违心,以禅参艺,以本体观照,生欢喜心,谦虚问道中功德累积,终将是书画双绝,归于圆满。
来自张宏坤,号自得堂主人。
学习中国传统书画有什么现实意义
修心养性,流芳百世,解决困境
传统中国书画的精神内核是什么600字作文
评论家王进玉说,书画真正的传统,其实应该是对古人笔墨语言的内在消化和对其人文精神的内在继承,仅仅反映在笔墨形式和书写绘画的技法技巧上,显然是不够的,更为核心与关键的是要继承和发扬古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份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清晰可见的人格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给我的最深的影响
接触古典绘画莫过于那种专注的精神,在如今的商业价值观的时代,又有几个是在做学问,我本学的是山水画,山水的低廉好不及油画的吃香,固然生活在2流城市,买房简直是梦想,很长时间没有画国画了,每次去看画展,心里异样的痒痒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的见解思想
中华神韵万古流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构成了中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国书法审美意识自古至今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书法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发展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表征,是时代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体现。
一般来说,从史与论的节点上将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分为8个部分,即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
这只不过是概括某个时代的书法审美思想的主潮,主要就其最集中、最具体特征的书法精神而言。
任何时代的书法美学思想都是丰富多元的,但是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审美特征的理论思想。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美术之魂。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
实的方面是有形的。
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
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
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
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
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
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
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
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
看中国的书法,奇峻峭拔,苍润清劲,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但觉气势豪迈,给人一种清劲洒脱、苍润奇伟的艺术感受。
“中国书法”,这一概念首先是指用墨题写在纸上的字,尽管中国书法史上的古典时期刻在石上的书作并不少于写在纸上或绢上的书作。
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人很难把甲骨和青铜器看成是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它指的是手工创作的一切象形文字符号。
也就是说,不管书写的具体材料和工具如何,也没有任何时代的限制。
因此,中国艺术学家实际上将一切碑刻文物都纳入这一概念,从殷代(公元前二OOO年中叶)的甲骨到周代的铜器从欧洲美学的观点来看,书法首先与纸上的题写有关,而与其它材料上的题写关系不大。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
其实不然。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
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那便是神采飞扬,飞龙走凤的要旨。
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
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
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
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
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造型艺术,都以可视的形象因素所构成,形象因素的最小单元是“点”,“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点与线的有机组合,构成书法,“线”移动的轨迹又形成“面”,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构成绘画,“面”移动的轨迹,形成体积,于是又构成雕塑、工艺美术品以及建筑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