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会申办的感言
奥运会感想感言
2001年7月13日我国成功的申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
2008年8月8日8时,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一刻。
这个伟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在这一时刻,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机。
激烈而又响亮的击缶声,把我们带进倒计时,60 、50 、
【第40句】:
【第30句】:
【第20句】:
【第10句】: 9 、8 、7 、6 、5 、4
【第3句】: 2 、1
一串火焰围着鸟巢飞转了一圈,接着礼花不断,击缶声不断,天安门发起的礼花历史足迹,一共29个,表示这是29届奥运会。
一个小女孩出现在镜头,她唱起《歌唱祖国》。
她那清脆而又甜美的童音,像百灵鸟在歌唱。
歌唱中,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托着五星红旗,来到升旗台边,全体起立,唱国歌。
观众席上的观众也高声唱起。
国歌还未唱完,空中的礼花也唱了起来。
终于到了文艺节目,令我影响最深的是孔子三千弟子正在学习的情景和我国活字印刷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异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孔子三千弟子在台下书声琅琅。
活字印刷术更妙了,只见活字印刷板上的几个字有规律地升高,组成了一个“和”字。
请大家看着这块板,看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的和字。
接下来,那几个字又缓缓地下降,最终又沉底了。
突然,又是一个古老的“和”字上升。
我看地目瞪口呆。
这时,活字印刷板又为我们做着精彩的表演。
一会儿做金字塔状,一会儿又做倒金字塔。
一瞬间,活字印刷板又恢复了平静。
我还没有反映过来呢,只间一串串的桃花从一个个缝隙里“钻”了出来。
忽然,一个个道具翻了过来,钻出一个个大哥哥,向观众们挥手致敬。
两面景色更是更是变化多端。
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却能把那么多年的文化艺术、表现在一个完美的画卷中,可谓是让人叹为观止。
一个个手拿船桨不怕千辛万苦开辟丝绸之路的人们展示古代中国的文明。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点燃火炬了,前六棒一各接一个的传了下来,就剩最后一棒了。
体操王子李宁腾空而起,环绕了会场的顶部一圈,终于飞到了火炬旁边。
李宁把一根细小的引火索点燃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火光绕了火炬一圈,达到了顶部,点燃了火炬,实现了中华人民百年的梦想
这时,礼花绽放,灯火通明,为我们中国的明珠——北京添加了无限的色彩。
北京城顿时生机勃勃,无比美丽。
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满场的欢呼,满场的中国红。
走在旗手姚明的身边,是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的年仅9岁的抗震小英雄。
看到他那小小的身影,有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增添了信心,重建家园。
看完以后,我激动的心难以平静,我突然觉得自己很骄傲,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个公民,为这个强盛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
看到祖国能成为这样 。
我想我也应该为梦想而追求、奋斗不息。
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
但在1993年9月23日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中国以两票之差落选。
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
萨马兰奇主席在国际奥委会代表该组织正式接受北京的申请。
1999年9月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组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申办大幕正式拉开。
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奥申委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通过表决确定了奥申会徽和奥申口号,奥申网站正式开通。
会徽为陈绍华、韩美林和靳埭强三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标志图案;奥申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英文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
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一行5人,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中国是申办第几届奥运会
截止到现在(2022年8月),中国申办过3次奥运会,其中2次成功了,具体情况如下:
【第1句】:申办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但是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
【第2句】: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的北京成功当选,并成功的举办了本次奥运会;
【第3句】: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成功。
中国奥运会申办历史
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是1991年2月13日 中国申奥史. 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 1991年2月13日,国家体委、外交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申请在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请示》。
2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举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
2月26日,中国奥委会在北京举行全体委员会议。
会议讨论和审议了北京市政府关于承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一致同意北京市为举办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候选城市。
2月28日 ***总理在《关于申请在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请示》上批示:“同意申请。
” 3月30日 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致函国际奥委会领导人、委员、国际奥协主席、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主席及各大洲奥奥委会主席,通报中国奥委会已批准北京市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1991年4月1日 北京奥申委第一次主席办公会议召开并宣布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
5月13日在惠侨饭店举行了“北京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挂牌揭幕仪式。
北京入围奥运申办候选城市 1991年6月3日,伍绍祖访问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并与萨马兰奇主席进行了会谈。
伍绍祖介绍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情况。
萨马兰奇表示,国际奥委会和他本人将全力帮助中国做好申办工作。
6月23日,由中国奥委会组织的庆祝奥林匹克日活动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举行。
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宣读了一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信,表达了该校师生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万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1992年3月20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支持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运会。
” 1992年4月16日,国际奥委会宣布,第27届奥运会提出申请日期4月15日截止。
北京等8个城市被确定为候选城市。
这8个城市按英文字母排列顺序是:北京、柏林、巴西利亚、伊斯坦布尔、曼彻斯特、米 兰、悉尼、塔什干。
向IOC递交《申办报告》 1992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登申办奥运会口号。
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其他口号为:中国的机遇,北京的荣誉;亿万颗心暖人间;和平进步迎接新世纪;历史名城,时代盛会;北京欢迎你。
1992年11月4日,各国奥委会协会第8次代表大会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开幕。
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以及其他申办城市的代表应邀列席了会议。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也于当天在阿卡普尔科开幕,何振梁出席。
6日,北京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上发表讲话,介绍北京申办情况。
这是北京奥申委第一次向国际奥委会执行做汇报。
1993年1月11日 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吴重远等5人在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向萨马兰奇主席正式呈交了送审的《申办报告》。
2月1日 国际奥委会发布新闻,确认它已收到7个城市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报告。
国际奥委会赴京考察 1993年3月6日,以国际奥委会委员贡纳尔·埃里克松为团长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一行12人抵达北京,开始对北京为期3天的考察。
下午,考察团在国际会议中心听取了北京奥申委关于竞赛日程、场馆设施、电视、通讯、信息网络、新闻、财政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情况汇报。
7日,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参观了首都体育馆、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下午,听取了关于奥运村设施、安全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8日上午,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考察了丰台体育中心、彩电中心、国际通讯局和中国大饭店。
亨利·阿德福佩将军还考察了兴奋剂检测中心。
下午***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以埃里克松为团长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全体成员。
他重申,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如果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办好这届体坛盛会。
中国政府将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和支持;北京将以更加美丽、更加现代化的面貌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朋友。
9日,国际奥委会考察团乘机离开北京。
1993年5月9日--5月1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副主席高斯帕及其一行人乘飞机抵达北京,对北京申办工作进行考察。
美国粗暴践踏奥林匹克原则 1993年6月1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通过口头决议,借人权之名反对在北京或中国的任何地方举办2000年奥运会。
6月18日,中国奥委会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人权小组委员会借口所谓人权问题反对北京申办和举办2000年奥运会,是粗暴干涉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践踏奥林匹克原则。
6月19日,在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第100次会议的执委们讨论了美国众议院人权小组6月10日通过反对中国主办2000年奥运会的决议,执委们普遍认为这一决议是违反奥林匹克原则的,是不能接受的。
6月23日***主席分别致信给国际奥委会委员,重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正在洛桑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各位委员转交了***主席亲笔签名的信:我本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市的申办。
如果北京得到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荣誉,我们保证将把该届奥运会办成迎接新世纪、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真实含义的盛会,从而对增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性以及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平与进步,给予有力的推动。
6月24日,萨马兰奇主席在瑞士洛桑说,美国国会应该尊重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并放弃它发动的反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运动。
他说,国际奥委会将排除外界干扰,单独决定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蒙特卡罗北京2票之差失利 1993年9月1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下午在蒙特卡洛希维体育宫开幕。
西方记者制造的所谓北京“抵制风波”在蒙特卡洛引起强烈反响。
9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体会议下午6时在蒙特卡洛开幕。
9月23日,下午2时30分,北京申办城市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做陈述报告。
9月24日 北京时间凌晨2时30分,萨马兰奇主席在蒙特卡洛路易二世体育场宣布了悉尼获得20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以2票之差落选。
11月5日 “北京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竖牌从惠侨饭店大门摘下,送往中国体育博物馆保存。
至此,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结束。
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蒙特卡洛传来消息,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通过投票表决:澳大利亚的悉尼主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
我们尊重国际奥委会的选择,祝贺悉尼申办成功。
同时对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申办工作的支持,一如既往充满感激之情,对全世界也一如既往充满友好之情。
今后中国将更加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客,广交五洲朋友,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
办奥运,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后,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翻翻奥运会的史册,许多主办国都是经过多次申办才最后成功的,澳大利亚也经过了三次申办。
在奥运会的百年史中,旧中国留下的是“零”的记录,蒙受的是“东亚病夫”的屈辱。
改革开放使我们有了申办的勇气和条件,北京在1991年12月,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
北京能够提出申办奥运会,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为申办奥运会,我国政府、人民和奥申委作了不懈的努力,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和外国许多友好人士给予很大的支持。
但申办城市有好几个,举办机会独一无二,北京失去了这次机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
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维护奥林匹克的宗旨和原则,凡是有利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中国仍将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
奥运重在参与。
申办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是个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申办成功与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办成一两件大事,要想在世界上被人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志气,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国力增强了,面貌一新了,无论什么大事也就好办了。
得而不骄,失而不馁,这是中国人民应有的气度和风范。
“风物长宜放眼量”,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我们相信,在这个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家,奥运会五环旗高高飘起的日子,不会是很遥远的。
同胞们,让我们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继续努力
关于再次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几个问题
那是因为许多网友并不是什么有效样本的人群,也许有点参考意义,但也别太看重网友的意见,因为在网络上有太多的水军键盘侠。
就好像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那是相当的成功。
这次奥运会更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这届奥运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很多运动员表示来中国参加奥运会,通过这次奥运会,中国也成为了体育大国。
并且在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会举办地24届冬季奥运会。
到时候,中国将再次展现自己的魅力。
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的实力和魄力。
当然现在奥运会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没有国家申办了2024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当中,前后有多个国家退出了奥运会的申办。
比如说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意大利的罗马,德国的汉堡,加拿大的多伦多。
再剩下的城市候选中只剩下了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洛杉矶。
最终巴黎获得了2024年奥运会举办权。
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一个大国,那么举办奥运会是非常有风险的。
04年雅典奥运会,16年巴西奥运会的亏空到现在都还没有补上。
甚至韩国平昌冬奥会的消耗让平昌政府在财政上到现在都很无奈。
巴赫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更是暗示:像中国这种超级大国举行北京奥运会都这么成功,肯定有很多举办奥运会的经验。
应该积极的申请奥运会的举办。
比如说上海。
其实奥运会的举办应该切合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定。
中国或许有财力和人力和物力再举办一次奥运会,但是未必会这么做。
毕竟把这些财力用在民生或者其它方面更有意义。
中国奥运会的申办
【第1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前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nyan/show-44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