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俗语,句句戳心 句句珠玑

【歇后语第1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歇后语第2句】:【大虫不吃伏肉】(谚)大虫:老虎。伏肉:被慑服的小动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绝不欺凌弱小者。

【歇后语第3句】:眼睛上出芽子——不是好苗头

【歇后语第4句】:【西瓜系在鳖腿上——滚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鳖】(歇)比喻彼此利害攸关,谁也无法摆脱掉谁。常用于讥讽。

【歇后语第5句】:山谷里敲锣——处处有回音

【歇后语第6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会伤害自己。清代《荡寇志》: “怎么,外感证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歇后语第7句】:【 珍珠陪着绿豆卖】谓降低身价。陪,也说:掺。周立波 《暴风骤雨》:“那一帮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儿呀?杨主任他也 跟他们混在一堆,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慢说 还压在他们底下。”

【歇后语第8句】:【若要甜,加点盐】(谚)指单吃甜品不知甜,吃点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苦乐,不可只追求享受。

【歇后语第9句】:【 是金子就会放光】有才能自会表现出来。反义说: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中国妇女》(1999,4):“女性的特点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女人的韧性足以做到这一点。”

【歇后语第10句】:【 抓住手腕子】做坏事当场被抓住。浩然《艳阳天》:“这就 是赃证啊?那绳子是我打草丢的,你说我往外运粮食,你为 什么没抓住我的手腕子?”

【歇后语第11句】:赵云救阿斗——拼老命

【歇后语第12句】:【一剪子剪不齐】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灯》:“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

【歇后语第13句】:【神一套,鬼一套】(惯)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骗人。

【歇后语第14句】:【树高不能撑着天】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歇后语第15句】:【进在手里,吃在肚里】(惯)指生活比较拮据,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没有节余。

【歇后语第16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谚)临上阵打仗才磨枪,纵然磨不锋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时不下功夫,临时突击准备,多少也能顶点事。 也作“临阵磨枪三分光”。

【歇后语第17句】:【当差不自由,自由不当差】(谚)差(chai):差役。指当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与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当差。 也作“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

【歇后语第18句】:望乡台上弹琵琶——死快活

【歇后语第19句】:妈妈经常劝我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她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三里半。”(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20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歇后语第21句】:【排档】“排档”,是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排档是广东口语。 “排档”可能源于“排当”。元代刘一清撰《钱塘遗事》细述南宋旧事,卷五有“排当”一则云:“宫中饮宴名排当。理宗朝排当之礼多内侍自为之,一有排当则必有私事密启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给事陈宗礼有日:‘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规羡馀,则假秩筵以奉殷勤。不如聚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费。’此说可想矣!” 原来,“排当”是宫中饮宴的名称,是古代一种腐败现象。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下人也不是每天花天酒地,皇宫里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有时宫廷内侍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竞成风气,由于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刚开始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报销,到宋理宗的时候,开始拿到中央或各级财政的金库报销了。后来,排当流到民间,成为简易、廉价、大众消费的形式。由于经常设在街边,摆有大量桌椅,同时广东人称摊位为“档”或“档口”,进而转变为“排档”了。现在“大排档”风靡全国。

【歇后语第22句】:【开水煮,滚油煎】(惯)形容受着悲惨、痛苦生活的煎熬。

【歇后语第23句】:【英雄只怕病来磨】见“好汉就怕病来磨”。

【歇后语第24句】:【凡药三分毒】(谚)凡是药物,总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指药能治病,但同时也有副作用,服用时必须慎重。 也作“是药三分毒”。

【歇后语第25句】:扫帚写生——大画(话)

【歇后语第26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歇后语第27句】:太平间的气氛——死气沉沉

【歇后语第28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歇后语第29句】:【认钱不认人】(惯)指人只认钱财,没有情意。

【歇后语第30句】:飞蛾扑灯——祸由自招;惹火烧身:自取灭亡

【歇后语第31句】:【起大早,赶晚集】提前作了充分准备,没有做成事情。或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清代《三侠五义》:“这是怎么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这半夜的工夫白走了。”

【歇后语第32句】:【 十个便宜九个爱】爱占便宜是普遍情况。李六如《六十 年的变迁》:“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战胜那两家,所以赠东西更多些。十个便宜九个爱,所 以大家就喜欢坐东洋船。”

【歇后语第33句】:吃着黄连长大的——苦人儿

【歇后语第34句】:狗尾巴放三年——变不了水貂皮

【歇后语第35句】:棉花堆上散步——不踏实

【歇后语第36句】:【天也不空使人】(谚)连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办事,总要付给报酬。

【歇后语第37句】:【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寿比南山”源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民间诗歌居多,一般没有作者姓名,又是属于文学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无可考据。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西安南边的终南山;一说是指山东益都县的云门山。《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指终南山。然而,云门山的遗迹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称南山。在山东云门山北崖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字高【第7句】:5米,宽【第3句】:7米,气势磅礴,苍秀峥嵘,远远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门山山体融为一体,雄浑奇伟,横绝寰宇。据史料称,此“寿”字出自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笔。 1981年,益都县文物局首次拓下这个书法与雕刻技术双绝的“寿”字。拓字时,以60米白布代纸,15公斤鸡蛋清调【第3句】:5公斤朱砂为墨,分段拓下了这个“寿”字。在益都县县城里,自古有“寿比南山”的说法。人们提到老人长寿时,总是说“寿比云门山”。

【歇后语第38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9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着。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就不信这种闷死人的日子没有尽头!”

【歇后语第40句】:【狗长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头上长出的角。狗头上长出角,想装扮成羊的样子。羊:谐“洋”。讥讽人出丑,闹笑话。

【歇后语第41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歇后语第42句】:小军吃饭时,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他奶奶心疼地说:“看你,天一半,地一半的,真作孽!”(江苏·苏州)

【歇后语第43句】:【 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为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 懦弱无能,虽有诸葛亮辅佐,也未能守住刘备开创的基业。 谓人无能,帮助他也成不了大事。海外张爱玲《金锁记》: “怎奈这丫头天生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

【歇后语第44句】:【 隔山买老牛未见牛,结果买的是老牛】做事不了解情 况,吃亏上当。类似的:贪贱买老牛,一年倒两头。刘绍棠 《芳年》:“隔山买卖老牛,是得多长几个心眼儿。”

【歇后语第45句】:锅底笑话缸底黑——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歇后语第46句】:世界上最小的桥梁——鼻梁

【歇后语第47句】:【水过千网鱼不尽,铁经百炼必成钢】释义:比喻经过艰苦斗争磨炼会变得非常坚强。例句:水过千网鱼不尽,铁经百炼必成钢。像梁永生这个从财主、官府、日本鬼子结成的罗网中间过来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炉里,经过战斗实践的千锤百炼,必将成为一块响当当的好钢!

【歇后语第48句】:【萝卜快了不洗泥】释义:比喻产品畅销就不讲求质量。例句:钱字当头,是最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偷工减料的质量问题。

【歇后语第49句】:针当棍子一针(真)棒

【歇后语第50句】: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歇后语第51句】:【财压奴婢,艺压当行】(谚)当行(hang):同行。指凭着钱财多就可使奴婢们服服帖帖听从使唤,凭着技艺高就可使行内人心服口服对你敬重。

【歇后语第52句】: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

【歇后语第53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惯)拔出一根汗毛来也比人家腰粗壮。比喻钱多势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杆儿粗”。

【歇后语第54句】:【锣鼓长了无好戏】(谚)锣鼓:锣和鼓,两种打击乐器,常在正戏开演之前敲打一阵。指锣鼓敲打的时间长了,是为正戏的演出拖延时间,正戏准定不会好。比喻时间拖得长了,事情就办不好。

【歇后语第55句】:老蜘蛛——肚子丝(私)

【歇后语第56句】:【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指保守,没有长进。或说:闺 女不出门,到老不成人。成语:因循守旧。柳青《种谷记》: “你不练习,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

【歇后语第57句】:【鼓不敲是不响的】释义:比喻人总要有人提醒、帮助。例句:我哪里算得上响鼓。俗话说,鼓不敲是不响的,即使是响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响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涛捶了我几下,我也会捅出许多乱子来的!

【歇后语第58句】:【杏核子——仁儿苦】见“山杏核——苦仁儿”。

【歇后语第59句】:【货到街头死】(谚)远途贩运来的货物,只要上市,便没退路,不论价高价低,都得脱手卖掉。指做生意要获得可靠信息,盲目贩运没出路。

【歇后语第60句】:【好汉不怕出身低】(谚)指好男儿贵在有真才实学,能自立自强,不在乎出身门第的高下贵贱。 也作好汉不怕出身贱。 英雄何论出身低。

【歇后语第61句】:【唱空城计】(惯)空城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战,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怀疑有诈,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来指掩饰自己一方力量空虚以骗过对方的计策。1指用“空城计”。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没有实力。 也作“演空城计”。

【歇后语第62句】:【囊里盛锥——尖者自出】(歇)囊:口袋。本指锥子的尖端部分自会钻出来,转喻有才能的人自然会显露头角。 也作“囊里盛锥——自出尖”。

【歇后语第63句】:【比登天还难】(惯)极言事情之难办。指事情不可能办成。 也作“比登着梯子上天还难”。

【歇后语第64句】:哈巴狗见了主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歇后语第65句】: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以大欺小

【歇后语第66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歇后语第67句】:【光听辘轳把响,不见井在何处】(惯)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听到些风言风语,未见事实。

【歇后语第68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惯)指善于模仿或表演,装扮什么像什么。

【歇后语第69句】:晚饭后,妈妈对爸爸说:“你单位工资低,不会再干点别的事情?”爸爸说:“夜里寻思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70句】:【不死也得脱层皮】(惯)指即使能活下来,身体也已遭受了巨大的损伤。 也作不死也得剥一层皮。 不死也得扒层皮。 不死也得去层皮。

【歇后语第71句】: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歇后语第72句】:【卖关节】(惯)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受人贿赂,给人办事。

【歇后语第73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岁可对 一生作出判断。相关的:三岁定八十。台湾梁实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悲观的人就认为 这孩子没有出息,长大了之后大概是败家子或社会上的蠹 虫。”

【歇后语第74句】:法场上的麻雀——胆子早吓大了

【歇后语第75句】:【肠里出来肠里热】(谚)从亲娘肚里生出的,亲娘自然非常关切疼爱。指母亲总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格外关心。

【歇后语第76句】:【有天没日头】(惯)天空没有太阳。1形容社会黑暗,没有公理。 2形容人无知、说话放肆或无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无日头。 有天没日。

【歇后语第77句】:【店家不打隔夜钱,船家不赊过河钱】(谚)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驾船摆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钱,坐船的要先交船钱;店家和船家不赊账。

【歇后语第78句】:【胆大天下去得,胆小寸步难行】(谚)胆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闯,胆量小的人死守家门哪里也不能去。指胆大就会有作为,胆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胆大的漂洋过海,胆小的寸步难行”。

【歇后语第79句】:【小鸡不撒尿——必有个道道儿】(歇)不撒尿:鸡的尿是和屎一块儿排出的。道道儿:本指通道,转指道理。指发生某种情况一定有个原因。

【歇后语第80句】:便壶没鼻——不好捉摸;难捉摸

【歇后语第81句】:村上的王三和李四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并且越吵越凶,连过去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也抖了出来。村长批评他们说:“打盆说盆,打罐说罐,不要拿着簸箕乱簸动。”(河南·唐河)

【歇后语第82句】:我不用上树就摘到了树上的一个桃子,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又长高了。”妈妈风趣地说:“豆芽子就是长成树,也是吃货。”(河北·丰产)

【歇后语第83句】:【人小心不小/人老心不老】不论年少年老,均有中年人青 年人的心态。人小心不小,常用于褒义;人老心不老,常用 于贬义。海外张爱玲《倾城之恋》:“倒是我那个大女孩子机 灵些,别瞧她,人小心不小,真识大体!”

【歇后语第84句】:【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歇)王妈妈:泛指老婆婆。推:本指推磨,转指推托、推卸。指事情、责任等推卸不掉了。也指事情没有指望了。

【歇后语第85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用来嘲讽、抨击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当言行,自己却胡作非为的当权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时,有个官员名叫田登,他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登”字,所以,每到一处任官,他便命令身边的人避其名讳,在谈话时凡说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须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灯心草要叫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触犯田登这一忌讳的人,会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宋仁宗时,田登担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官府衙门贴出告示,晓谕百姓,自由赏灯。可是这次,负责写告示的小官犯了难,用“灯”字便触犯官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于是便呈请田登决断。由登大笔一挥,把“灯”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惊吵喧闹起来;一些外地客商,以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迅速离开。田登的这一布告,把事情闹大了,谏官们纷纷上奏弹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罢职。百姓们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来历。

【歇后语第86句】:【为五斗米折腰】(惯)折腰:弯腰向人鞠躬。原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侍奉上司,后也指为了些许小利而向人低头。

【歇后语第87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88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释义:明知有危险,也要冒险而行。例句:英雄想到这里,就认定这条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着酒兴,大步向前。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歇后语第89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谚)十日:泛指多日。只要进了衙门打官司,就不会干干脆脆结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时间的事。

【歇后语第90句】:【拿头套枷戴】(惯)比喻自投罗网或自找罪受。

【歇后语第91句】:【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没有行家,事情办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 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歇后语第92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歇后语第93句】:【打撺鼓儿】(惯)指在一旁撺掇、怂恿、帮腔。

【歇后语第94句】:赶集不带钱——看热闹

【歇后语第95句】:老牛反刍——吞吞吐吐

【歇后语第96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歇后语第97句】:黄瓜熬白菜——色货

【歇后语第98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歇后语第99句】:【主席】“主席”在我国现在指国家、团体或会议等最高领导职务。“主席”一词很多人认为是外来词,实际上“主席”是中国的特产,源于中国古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设施。我国古代没有桌、椅、板凳,室内先铺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较宽大,故用来铺地,席较小是给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现在朝鲜、韩国和日本人的室内生活,基本上还是这样,据说是由中国传人的。入席时,客人有客座,坐时让长辈坐在里头,以示尊重,人多时,长辈就独居一席,这就是主席。《论语》中有一句话:席不正不坐。说的是坐的规矩,席子一定要摆正。《礼记》中也有这样一个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五个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坐一张席子,这就是主席。这个“主席”称谓后来被叫开,就渐渐演变成现在的会议主持人或国家、团体的领导人的最高职位名称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86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