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智敏上师禅语50句

智敏上师禅语50句

1.我们说证涅槃是果。水果当然是最好的。水果从哪里来?它来自于获得智慧。智慧可以消除烦恼,做到了就证得涅槃。要证悟涅槃,就必须寻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来自专注。浓度从哪里来?从戒律来。戒律从何而来?是从听闻正法而来。就是说,归根结底,听法是一个重点,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2、地面不平,走在上面脚会被刺痛。一种方法是用皮革覆盖整个地球,但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皮革来覆盖整个地球呢?另一种方法是用皮革覆盖鞋底。无论您走到哪里,这款皮革都会跑到那里。下面的荆棘和荆棘将无法触及你的脚。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心调伏,任何众生都无法伤害你。

三、持清净戒的人,不但死时无忧无悔,平时亦无忧无悔,心安乐。那些戒律不清净或者做了违背戒律的事情的人,临终前出现恶道的时候,就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4、不要以为好事太小:“没必要这么做。这有什么用呢?我以后不会受到任何报应。”一滴一滴的水,经常地、连续地,无论多大的瓶子,都可以装满。同样的,如果你做了善事,虽然是小事,但如果你做了很多,如果你有决心和勇气继续做下去,将来的果报就会很足。

5、有戒的人最庄严。世界上最庄重的物品是珠子、鲜花和黄金。年轻人穿了之后,有人说好看,但是老年人穿了之后,就变得更丑了。然而,Shelob 适合年轻人和老年人。老年人持戒时,人们认为是非常庄严的。持戒的年轻人也感觉很好。

6、不要认为戒律是僵化的,不适合当今时代,需要改变。这句话我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也是海公大师的传承:戒律是佛所立的,连开悟的菩萨也不能碰一个字。

7、修行,解脱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获得幸福,方法必须从戒律开始。定力从戒律而生,这就是正定。智慧由定而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注意不要好奇,贪恋神通,甚至习武,追求出人头地,以获得名利。最终你将无法摆脱烦恼和生死,离佛法越来越远。初学者一定要谨慎。

8、对自己、对他人有利,对增长戒律、定力、智慧的事情,要赶快做! “哦,今天不行了,明天就可以了。”到了明天,很多事情我都会忘记。如果你忘记了,或者机会消失了,你就做不到。

9、身静则心静;身静则心静;身静则心静;身静则心静。当事情平静时,心就平静。这就是说,事物和身体都安定了,才可以说心安定了。如果你一遇到麻烦就逃跑,那你一定很早就到了。要磨练定力,自己看事,观察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一点定力,就看初步的东西。

10、如果你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无论你修什么样的禅,即使你按照佛法精心打坐,你仍然会感受到世间禅的果报。

11、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不执着于你所说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一切事物之间没有区别。听起来不错,很高大上,但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坏习惯。你治不好,把好的药放下了,坏的药就会出现,你就会做各种坏事。这种空性叫做恶空性,是无因果观!

12、悔改首先就是揭露、公开罪恶。透露一些东西是很尴尬的。你犯了一些罪,这是非常丢人的。你必须把它透露给每个人都听到。但如果真想悔改,不表露是不行的。我不敢表露,感觉脸没地方放,又不好意思又不好意思,心里还是藏着点什么。这样的告白是不完整的。真实、彻底的悔改必须公开。

13、有的人在世上遇到一些挫折:高考落榜、事业失败、破产、家人去世。他们说:“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但是一旦环境好了,你富起来了,人家叫你当官,你就不管生死了。你生与死的目的并不明确。若真欲生死,则见三界流转,善界如地狱般痛苦。那么你当然想要生与死。

14. 戒律的总原则是不伤害他人,甚至不伤害一切众生。不能说解脱戒是二乘,对一切众生都有害。一切戒律的总原则是不伤害他人。偷盗伤人,杀生更伤人,色欲更伤己。如果老公生气了,对自己也不好。凡是行恶事的人,都是在伤害别人。

15.七圣财:信、戒、羞、罪、闻、舍、慧。这七大圣财,乃是最非凡的财富。盗不能盗,王不能夺,水不能浮,火不能烧。这是最安全的,无论你出生在哪里都可以跟随。这就是最好的财富。

16.如果一个人被别人绑住了,他就被绑住了。如何解放自己?只要把绳子拿掉,你就自由了。绳子是什么?这是业力和烦恼。去除烦恼和业力的束缚就是解脱。这里还有一个窍门:无始以来的业力无法完全解决,关键是断除烦恼。一旦烦恼消失,即使有业力,种子没有水也不会发芽。

17、好根不是凭空而来的,是过去培育出来的。如果过去没有善因,善事就做不成。我们能够净心信佛,来皈依,来修行,来出家,过去修了无量的福报,在佛前修了无量的功德。只有这样,我们现在才能感受到回报。

18. 打扮得漂漂亮亮会导致傲慢和贪婪。修行者必须放弃这些东西,不被世间的五欲所污染。那么心自然就清净了。心清净后,才能修四如意法。 “四理想达到之后,六力才能出来,我们用六力来庄严,这是让我们的功德庄严,而不是用世间的花花之类的东西来庄严。”

19、我们信佛,信因果。我们知道破戒是不好的事情,将来要承受后果,所以我们受戒。所以,要受戒,必须有信心的基础。没有信心,就不能受戒,戒身就不能诞生。而信仰本身就是“一切道功德之母”。这是《华严经》所说的。大家都知道,有信就可以成就一切功德,一切道都从信而生。

20、因在世间,不妄语、不诽谤、不恶语、不闲语,不犯四语罪,故得四种无碍论:法无碍。无碍言语,无碍意义。它不是辩论的障碍,但也不是辩论的障碍。这些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突然四点争论。如果你不持地上卧戒,求四无碍论,怎么求也得不到。

21、如果你不努力修行,烦恼不会对你产生慈悲,反而会伤害你。换句话说,烦恼并不会因为你宽容而减轻。总之,烦恼不会放过你。面对困难,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22、佛教讲究孝道。经上说,如果在父母面前做不善事,就会受大苦;如果在父母面前做不善事,就会受大苦。如果你做一些支持的事情,你会得到无量的加持。这意味着,虽然你的父母不是圣人,但无论你在他们面前祝福还是犯罪,你仍然会感受到不可估量的后果。

23、恭敬学佛,不骄慢,不懒惰,不粗心。

24、梦有很多种,大部分是对过去事件的心理反映。但也有不祥之兆,有鬼神干扰的,有佛菩萨加持的。关键是当你清醒时,要掌握你的思想和行动,并按照佛法修行。如果梦想不真实,请不要太认真。

25、业是米,忧是糠。稻子上沾满了糠,丢到地里就会发芽;如果业力被烦恼所滋润,就会结出奇异而成熟的果实。反之,如果业力产生了,无忧无虑地滋养它,也不一定能结出奇异成熟的果子。 ——我们靠这个法求解放。没有这个宇宙法则,解脱是不可能的。

26. 根据我们的观点,痛苦或快乐似乎都不太舒服,也无关紧要。但在圣人看来,这一路的痛苦比阿比地狱还要痛苦。因为行走的痛苦是炽烈的、无休无止的,却又不安心。诸法不断地生灭、生灭、生灭。它们的生灭不是根据你自己的言语,而是根据你的烦恼和业力的指示。你根本没有自由的权利。你这么想,它看起来就是这样。

27. 必须培养信心。如果你想培养信心,首先要多了解、多看这些佛的功德,这样才能激发你的信心。

28、对于初学者来说,皈依三宝之后,你的信心就会消失,因为你还没有对佛产生真正的信心。你只有靠别人的称赞,看经书上所说的功德,才能对佛有信心。如果这个信仰遇到不好的情况,比如有人诽谤佛、说不好的话,你还相信,反过来你就不再信佛了。

29、佛有三不可思议德:一是因圆满德,二是果圆满德,三是恩圆满德。因为圆满德有四种:一、修行无余,因为功德、智慧修行无遗;二、修行无余。 2、长期修行,修行三阿僧祇,不觉疲劳; 3、修行不间断,每时每刻,每时每刻都不浪费。所以; 4、尊重自己的实践,尊重自己所学的东西,修行不慢。

30. 从戒律开始,继续到正知功德,第一步是修正念;修正念之后,再修知识;修了知识之后,一旦能够努力不放手,它就在你的掌心了。如果你有正确的思想和清晰的认识,如果你能更加努力,你一定会达到定力。

31、欲解脱,必先闻正法。其次是意识,也就是理性思维。如果你再次修习奢摩他,你就会进入专注的状态。达到定力后,用内观重新了解一切。这是我们修行的渠道。

32、听者必须消除偏见,表现得像个毫无知识的人。只有这样接受,才能得到真正的本义。否则,你所接受的就会因为你自己的主观意见而改变。某物。

33. 佛陀说,一切法本来都是和谐而系统的。因为是对对象说的,智慧浅的人就会认为有矛盾。事实上,从佛陀的角度来看,整个教法是一致的、连贯的。

34、舍不得将财物赠予他人,是吝惜财物;不愿意把法、特殊的法布施给别人,这是法中的吝啬。这一切都很糟糕,你将承受后果。储蓄财富会导致贫穷,储蓄法会导致愚昧。

35、有信仰并不容易。有多少真正的佛教徒有纯洁的信仰?对比这个比例来说,并不算大。一般来说,他们都充满忧虑。他们的信仰是不纯洁和不洁的。他们的信仰在狂喜和深度宽容方面并不是很高。他们遇到一点困难或者一点打击就会退缩,非常脆弱。

36. 如果你看不到对罪的恐惧,也看不到可怕的后果,你就会感到无罪。这个苦果存在于现世:你做了坏事,人们会嘲笑你,看不起你,贬低你的地位;你做了坏事,人们会嘲笑你,看不起你,贬低你的地位;还有未来的苦:不自然的果报,堕入三恶道。

37. 相信业力的后果非常重要。你应该为过去做的错事感到后悔。后悔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这是一件错误的事,也是你不能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个认识,你只要修行一些佛法就可以消除罪孽。你不知道业报的原理。如果没有足够的悔改能力,罪就不能认得干净。

38、诸经相说,此经与彼经无关。注释就是对经典进行整理、系统化,将经典中的内容与理论的东西联系起来。所以,研读经典是一个很好的解释经典的方法。

39、好事坏事不能凭主观想象去说,而必须根据客观效果去看。佛教是最客观、最科学的。佛所说的善,就是善报、乐报的感受;所谓恶,就是苦报的感觉。至于出世间的善,则是超越三界,达到最高最安定的涅槃。这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你随便说的。

40、只有知道什么该取,什么该舍,才能修行。如果您想了解这些权衡的真相,您必须倾听他们的意见。所以说要追根溯源,听闻佛法还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修行,根本原因是要好好听。

41、你想修炼,越走越阻力越大。这并不奇怪。不要想:“如果你修行,就会有障碍。如果你不修行,那就更好了。还不如不修行。”

42、“斩草不除根,春风吹过,它又会长起来。”如果你把草割了,但不拔掉根,只要天气一暖,春风一吹,老根就会长出新草。草根是麻烦的隐喻。烦恼如果不根除,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消除了,但将来还是会出现。外道用修习世间禅的方法来消除烦恼,但并没有真正消除。

43、将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布施给一切众生,不为自己的私利所用。我们都是共产主义者,我们都分享这些。并以强烈的欲乐和极强的心,回向一切众生成佛。这种奉献,就是成佛的因,未来的果,就是成佛,永无止境。

44、行走之苦炽热无边,却又不自在。诸法不断地生灭、生灭、生灭。它们的生灭不是根据你自己的言语,而是根据你的烦恼和业力的指示。你根本没有自由的权利。你这么想,它看起来就是这样。我们干活累了,就坐下来休息。 “啊,很舒服。”苦难不会让你休息。它一刻一刻地生灭,即使你想休息也无法休息。

45、皈依三宝的核心是法宝。首先是了解业力的后果。业果是客观规律。如果你证得了业果,你就会知道,苦果来自于烦恼和恶业,快乐果来自于善意所造的善业,无漏解脱果来自于出离果。从修道无漏。来。这样,你的思想和行动就会有标准,你就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应该选择好的、完美的东西;你应该抛弃邪恶的。这是非常理性、科学的,并不是盲目迷信。

46、法律是用来治病的,而不是作为追求名誉、名利的工具。

47、欲见佛,不需外寻。有的人只是“我要见佛”,从汉地到西藏、印度,到处求佛。但你看到的都是普通人。 —— 即使对方是真佛,在你眼里他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因此,你必须发自内心地祈祷。除去一切见佛的障碍之后,佛陀三十二现就在你的面前了。

48.“三宝对我们有很大的仁慈,正是三宝给予我们最大的仁慈。” —— 如果我们怀着这样的心去修行、供养,我们将会得到无量的福报。

49、只要你一心供养西方净土,一切善事都能助你往生西方。不一定限于南无阿弥陀佛的一句话。阿弥陀佛是心、是主、是主修;辅助修行是其他梵天。一切布施、精进、持戒、般若波罗蜜多、乃至磕头、烧香、点灯的功德,如果这些功德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功德就大了,质量就高了。未来。

50、有的人自卑感很强,看不起自己,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但也有一些人心高气傲,看不起别人,认为我做得很好,你做不到,所以你就永远跟着我。那些逃跑的人会蔑视他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要轻视别人。今天你所鄙视的人,将来可能会比你早成佛。你还是要求他来救你。不要瞧不起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699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