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追思的话

每年清明节到来,每年都带着回忆而来。每到清明节,心里总是涌起无限的悲伤和惆怅。

丰子恺曾说过:“因为人类善于遗忘,所以清明存在。”

新土的旧迹埋葬了过去,却埋葬不了所有的亲情和牵挂。

时光如水,带走了过去,却带不走那些难忘的回忆。

“棠梨花映杨树,生死别离处。”清明节,读这三首诗,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安息。 追思的话。

出自唐代白居易所著的《韩氏志气吟》。

唐玄宗统治时期,下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纳入“五礼”。大理时期就明确规定“从此清明节吃冷食,并放假五天”。因此,到了唐代,寒食、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就已经十分盛行。

白居易的诗描述了当时人们扫墓的情景。诗人捕捉到了几个具体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生、离、死的气氛,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高大的树上,几只乌鸦不断地叫着,十分吵闹。

远处隐约传来哭声。哪个家庭祭祀扫墓? 追思的话。

层层坟墓都长满了绿草。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寒风凛冽,几张纸钱随风飘扬。

棠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而杨树却始终迎风而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见证了无数的生与死。

直到傍晚,天空下起了细雨,信徒们才缓缓回家。

全诗描绘了一幅阴暗、空虚、忧郁、悲伤的画面,让人沉浸在情景之中,不忍卒读。

把所有的思念和忧愁都寄托在细雨飞花里。 追思的话。

然后尘归尘,尘归尘。

逝者安息,生者也安息。愿所有逝去的亲人在天堂一切安好。

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平平安安。

出自北宋黄庭坚的《清明》。

清明,是一个悲伤与欢乐并存的日子。有人祭奠死者,有人外出寻找青春。然而,很少有诗人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放在一首诗中。

然而,黄庭坚的诗却打破了规矩。一开始就引入了两个极其相反的场景。一边是春暖花开,桃李花开,一边是荒坟丛生,杂草丛生。

有笑有愁,把清明特有的风俗节日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面的对联紧接着“桃李笑”,春雷滚滚,万物复苏,雨量充沛,草木翠绿,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画风突变,颈联让我想起《野田农墓》里的两个历史人物。

一个是上坟、乞食、向妻妾炫耀的齐人,一个是宁被烧死也不投降的名士介子推。

最后联转议,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无论是无耻的齐人,还是高贵的介子推,最终都化成了一把黄土。

是的,时间是无情的,但它也是公平的。介子推被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所称赞,而齐人却被钉在耻辱柱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轮回的过程。

老子说:“天地不能长存,比人差多少?”

这些人走了,活着的人就这样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缅怀已故的祖先,记住他们的故事,然后抓住时机,去做,珍惜。

出自南宋高朱的《清明饮酒》。

高朱,南宋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风情、田园风光。他的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淡雅恬静。这首《清明酒》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第一联开门见山。首先介绍了一张墓地的图片,然后自然而然地写了清明节期间的祭祀活动。

接着对联描述了“祭扫”:燃烧的纸钱化为灰烬,随风飘舞,远远望去如白蝴蝶;鲜艳的杜鹃花开满山野,火红的颜色仿佛是被血和泪染成的。

古代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传说。这两个看似随意的比喻,不仅契合了流泪的心情,也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按照时间顺序,颈联上的场景变成了扫墓后的场景:日落时分,扫墓的人陆续离开,忙碌的山顶变得安静,只有狐狸还在坟墓里休息。

当他回到家时,看到孩子们在灯前欢笑嬉戏,经历着生与死、悲与喜。诗人顿悟:人生,应及时享乐,珍惜当下,醉现在。

《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话“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活着的人遗忘”。

我们举办清明活动,就是为了不让逝去的人还活在我们心里。

怀念已故亲人,珍惜当下,努力过好每一天,仅此而已。

花开花落是正常的,悲欢离合总是与情绪有关。

总有一个人,总有一份爱,即使阴阳相隔,也无法割舍。

点一盏灯,照亮天堂之路;烧一束香,化作思念的轻烟。

倒一壶酒举杯往事,事事随风而去;喝一杯酒敬现在,珍惜拥有的;倒一杯酒,为未来干杯,所做的一切都会顺利,遇到的一切都会美好。

愿此时天堂开满鲜花,愿温暖与爱永远伴随着你。

-结尾-

作者:解友诗

关于追思的话小编已经介绍到这里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732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