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选儒家思想有多恶心120句

国家为何不弘扬墨家思想?1、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最后的我们

(1)在道家看来,狮子要吃羊,跑慢的羊就会被狮子吃掉。这样的设定看似残酷,但实际上却非常合理、公平。每个人都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和吃饭。这就是天的秩序和法则。人类社会的秩序也是命运。无论你生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命运。无论你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必须听从神的安排。服从自然而不是服从人,才是最高的正义。

(2)除了听、说之外,墨子还非常重视个人的知识。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学者的一大区别。墨子所说的亲知,是指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的知识。他把个人认识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思考”、“接受”和“理解”。 “思”是人求知的认知能力状态,即基于这种心境而产生的心灵求索欲望的开始。但仅仅思考并不一定会带来知识。例如,仅仅观察外部物体可能无法揭示外部物体的真实本质。因此,需要与知识“连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与外物接触,才能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

(3)。墨家没有创新自己的学说,所以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他们的声音在历史的洪流中越来越弱。

(4)现在,如果我们不能善待世人,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尽力与世人过上平等、低标准的生活。当天下变得富裕和谐,也就是大禹治水成功的时候,我们墨家就会爱护每一个人,善待天下每一个人。

(5)鲁迅曾说过:“孔子的弟子是儒家,墨子的弟子是侠士”。墨子反对儒家的“天命论”,认为人无高低、无亲,主张“崇合”、“崇德”、“兼爱”、“非攻”。墨家主张热心正义,危城助阵,请富济贫,与侠士有异曲同工之妙。墨家甚至对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甚至提出,墨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精神核心武士道的起源、传承、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只能算是“墙内有花,墙外有香”。崇尚武术的墨家也积极追求技术进步,为中国光学、几何、逻辑等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然而,墨家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战国之后迅速衰落。两千多年来哲学思想史上最大的困惑就是墨子学派为什么突然从名门望族中衰落了。秦汉以后消失,成为一门独特的学派。 20世纪上半叶,胡适、梁启超、钱穆、郭沫若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作者没有什么才华,所以我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三点:

(6)墨子的认识论在今天仍然是非常有效的认识论。如何判断一个理论的正确性?他把“耳目实相”的直接感官体验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无不能凭个人想象,而必须根据大家的所见所闻。

(7)如果你只是爱你的父母,那就让你的父母穿得富贵,吃得肉香。 “五十岁可以穿衣帛”,“七十岁可以吃肉”。家庭富裕,不能亏欠父母。

(8)秦汉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具有专制倾向。秦朝的统一得益于法家的政治思想。秦始皇建立秦国后,仍然实行严格刑法的法家制度。

(9)樊迟在不同场合三次询问“仁”的概念。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身、辨疑”等。他甚至“请学生种庄稼”、“请学生种庄稼”。他确实把孔子视为一部百科全书。

(10)、(17)《礼记月令》:“(孟冬月)令丧,分服,审棺材厚薄,坟墓丘陵大小,高低,水平有高有低。”

(11)、(7)《吕氏春秋曲思》:“墨之之法,杀者杀,伤者刑。”

(12)随意翻开《二十四史》中的任意一段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二字。每个时代都充满了宫廷的血腥、恐怖、残酷、尔虞我诈、尔虞我诈。黑格尔在读中国人的历史时,曾嘲笑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历史,只有朝代的反复更替。中国的一些学者、儒家学者自然知道,中国两千多年的儒法勾结、争霸是多么难以审视。因此,钱穆这样的中国大师和儒家历史学家要求中国年轻人读中国历史。时间,需要一点温暖和尊重。他在《国史纲要》序言中说:

(13)这样一个曾经风靡全球的学派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后人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墨家就显得更加神秘了。墨家的兴衰也成为历史悬案。

(14)、(2)《孟子滕文公》:“杨朱、墨斋之言,流行于世。 天下之言,若不属阳,则属墨。”

(15)。荀子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出了很多论点,国家富强之道就是:开源节流,藏富于民。

(16)。一是延误农时,损害生产。农业断绝了人们的温饱来源。

(17)。我们不难理解此时“老庄”思想的繁荣。为什么“黄帝”思想依然盛行?

(18)儒家说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我们周围的人和我们所属的小团体开始!创造美好世界,必须遵循修气、治平的顺序。

(19)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墨家的影响与当时的主流儒家无异。时人云“非儒非墨”,可见盛况。

(20)他不能容忍战国以来的百花齐放,于是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儒家思想遭到严重破坏,诸子百家相继消失。

2、儒家思想有多恶心

(一)他们在向诸侯宣讲治国民民思想时,常常批评其他学派。儒家对墨家的排斥和压制也是墨家衰落的原因之一。例如,孟子曾说过:“墨者爱众人,故无父。 ”。

(2)《吕氏春秋》说,当时孔子、墨子都是“臣属糜仲,弟子众多,充天下”(《党然》),甚至所谓“万主之主”。车”、“战车千辆”、“成王”、“不能与他争兵”(《不侵》)。

(3)墨子提出,要治愈这个大乱的时代,最重要的是统一人们的思想。判断思想是否统一的标准是下级服从上级,即君主服从天,国民才能服从君主。判断君主是否顺服上帝,要看一年中国家是否有灾难。如果天气好,说明君主服从上帝;如果天气好,说明君主服从上帝。如果出现旱涝,说明君主不服从上帝,人民也不能服从君主。

(4)然而,公输班提出了最终的解决办法,楚王并没有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哲学,公输班认为是有道理的。然而,双方所接受的“义”并不能打动公输班的心。他知道“不义”,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而想要这么做。

(5)。然而,世界是具体的。并且具体细节必须受到限制。因此,在这个命题之前,需要补充两个具体的限制:

(6)。一个限制是爱的力量是有限的。当父母生病时,你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但当非洲有人死于饥饿时,你就把它当作新闻。这是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

(7)然而,荀子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批评了墨子的思想。荀子说,墨子讲求中庸、不足,实际上是墨子个人的过度忧虑。

(8)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军和六国子孙的造反,秦朝被推翻,建立了新的王朝——汉朝。

(9)此外,墨家思想中的“商通”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存在,要求所有人的思想统一为一个观念,从而形成一个纪律严明的世俗组织,具有不可忽视的号召力,再加上机制技巧方面的专业知识。城防、装备,墨家对统一专制的君主政体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请问,秦汉统一时代还有可能吗?

(10)墨子从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出发,提出了检验知识真实性的标准,即三表:“古圣王之事,据此”、“实相,民耳所察”。和眼睛。” ”、“废刑政,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墨子综合“物”、“实”、“利”,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标准,尝试个人主观偏见难以消除,对于名实关系,他提出“不以其名,而在其名”的主张,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过鬼神之物,闻过鬼神之声”为由,断定“有鬼神”。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11)。在墨家,宗师有着相当大的权力。墨家必须绝对服从大师。即使将来当了官,也必须遵守墨家的规矩。

(12)潘公舒负责制作攻城器械。墨子以“义”的原则说服了他,然后去见决策者楚王。墨子通过炫耀自己的实力,所谓“秀肌肉”,也暂时说服了楚王。

(13)、(5)《史记孟子荀卿传》:“宋代大夫盖谟斋……或曰孔子之时,或孔子以后。” (6)参见钱穆《国史纲要(修订版)》(下),中华书局1996年版。

(14)。首先,旧贵族衰落,成为知识分子。他就读于贵族学校,但没有合法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固定财产。他除了知识一无所有,只能靠卖知识谋生。比如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

(15)。墨家组织纪律严明,组织严密。首领称为“巨人”,代代相传,由智者持有。伟大的大师做出了榜样。墨家弟子在各国做官,必须宣扬自己的学说。如果不起作用,他们就会辞职。另外,巨人在墨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超越了君主。

(16)到了法家,他凭借自己的谋生能力,提升到了极致。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聪明、有能力,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都会得到。法家主张名责有据,赏罚分明。这也是非常公平合理的。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实际上是源于法家思想。

(17)说到“不攻”,很多人应该都读过一篇文言文《墨子公书》,里面介绍了墨子为了阻止强楚征弱宋而与鲁班作战的故事。大国吞并小国、强者欺弱、天地之理、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扶弱国的行为引起了当时强国的极度不满。

(18)。据说,莫斋曾被请为官。得道之人,不能为人所左右,所以不为官。一级官场没有对错之分,他肯定无法忍受没有合适的人来掌管。就算当了官,他也长不大!和孙悟空、马文一样。

(19)。那么人民就会贫穷,土地就会荒芜,耕地就会荒芜、寸草不生。那么粮食收成就会很少,国家的税收就会很少。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君主会热衷于增加税收。甚至诉诸掠夺,但实际上财政收入仍然很少。

(20)。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大家都认为这是正义的,墨子必须做一些正义的事情。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别人眼里,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坚持,而是选择。利润至上。

3、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墨家

(一)事实上,墨学自墨子及其弟子之后就开始衰落,更于西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更加衰落。

(二)“礼贤”——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涉及到贵族等级观念。

(3)非进攻性:墨子是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是最好的。他经常带着弟子去各国阻止战争。他与公输盘利用工具进行模拟战争,成功击败了他,从而阻止了一场战争。这表明墨子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4)这些思想理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独特性,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

(5)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创立了墨家学派,反对儒家思想,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学说,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6)他还讨论了图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倾斜度和光源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如果物体倾斜或光源较远,影子就会又长又细;反之,则影子会长而细。如果物体直立或光源靠近,影子就会短而粗。如果是反射光,那么物体和光源之间就会形成阴影。墨子还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并导出了一系列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形成的图像大小相同,距离对称,但左右图像颠倒了。如果两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对,就会发生重复反射,形成无数图像。凹面镜的图像在“中间”内形成正立的图像。远离“中间”的图像较大,接近“中间”的图像较小。在“中间”,图像与物体一样大;在“中”外,形成倒立的图像,近“中”图像大,远“中”图像小。

(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个学派几乎一夜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就连知识渊博的司马迁也表示无力还原那段历史,只用了24个字为其创始人留下了遗产。罕见的记录。

(8)墨子消灭了人,消灭了皇帝,消灭了伦理,消灭了美好的生活本身。这还没有结束,墨子接下来就要灭神了。墨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道家、儒家和法家都认为世界应该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法律,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因为天地有统一的法则来治理万物,所以世人必须效法天地。人法的合法性来自于遵循天道。

(9)儒家的异爱观与人类心理结构的编码非常吻合。然而,莫家的兼爱理念,只是想忽悠人而已。

(10)所谓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如果你只有一个馒头,你妈妈饿了,你在街上看到的乞丐也饿了,而这两个人同时在你面前,那么你就得把这个馒头放在你面前。你同时。把它分开,给每人一半。同样,人民和国家也应该和睦相处、无差别。

(11)然而,墨家的一些思想与现行依法治国的理念是相悖的。

(12)、((电视剧《大秦帝国》也说墨家帮助了秦国,某种程度上是为墨家说好话,看来他们没有明白本质。 )墨家不喜欢秦国,秦国也不喜欢墨家,秦始皇说墨家讲兼爱,不爱少数,所以让李斯灭掉他们。墨家的想法商通其实就是后来的驯工具论,驯工具论和韩非子等人的法家思想完全不同,法家赏罚牧人,墨家驯牧牧人,使人顺从。他们眼里只有墨子,没有王法,所以韩非特别讨厌墨家。)

(13)儒家和墨家都是当时的显学流派,有很多相互对立的思想。比如,儒家主张爱有差别,爱有远近之分,墨家则主张平等、兼爱;例如,儒家和墨家在对待“乐”和“省钱”上也存在差异。

(14)。杨朱如此偏激,如此为孟子所厌恶,又为儒家所唾弃。杨朱自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而且,杨朱没有着书立说,更没有弟子。杨朱生前虽然粉丝众多,但他却没有弟子。想想看,他连拔一根头发来造福天下都不愿意。他怎么还能收徒弟?他是一个不写作、不收徒、不收学费的思想人物。虽然同时代的人在著作中对他有过一些记载,但最终并没有成为一种现象。

(15)墨子最初是儒家的弟子。后来,他因不满儒家思想,自立宗派。这就是墨家创立的由来。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墨子和孔子都认为,国家之所以不断交战、战乱,是因为人们缺乏仁爱,互不相爱。然而,墨子反对儒家的“仁”,主张“兼爱”。仁的起点是亲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与生俱来的,然后由一者蔓延到另一者,蔓延到自己和他人。最终,大家相亲相爱,社会和谐。 “大爱”超越亲情,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不分年龄、长短、距离,甚至可以超越国界。这样,世界就会充满爱。

(16)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中国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却被儒家思想所控制,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封建时代的主导思想。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那么墨家为何被排除在外呢?

(17),涉及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针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墨子说,如果光源不是点光源,物体就会因各点发出的光的重复照射而产生本影和二次阴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会出现本影。随后,墨子又进行了针孔成像实验。

(18)、(18)《墨子非乐商》:“仁者救天下,不为目之美,耳之悦,口之悦,身之舒适。此是空虚。仁者若剥夺百姓的衣食,那就是错误的。”

(19)。与其他学派不同,墨家学术界是由学者和工匠组成的,是两种思想传统的有机结合。

(20) 杨朱是当时道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想法是:“什么也不做,就为世界分配一根头发的利润”。当时,孟子认定两个人是儒家思想和言论的主要竞争对手,即杨朱和墨翟。他心里对他们两个都恨之入骨。孟子曰:“杨子若为我,拔一根毫毛,造福天下,还不够。”墨子爱万物,顾上而舍下,以利天下。”(《孟子尽心》)

4、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文化

(一)任何学术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墨家也不例外。墨家思想起源于先秦社会的动荡环境,到西汉时期就消失了。其衰落固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墨家思想本身的缺陷。

(2)先秦时期,儒家、墨家并称“先学”。随着历史的进步,儒家思想日益盛行,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主流。然而,曾经与儒家并立的墨家却逐渐衰落。

(3)。前面我们通过询问爱、仁、爱的分类,推导出儒家的爱包括爱和自私。同样,我们也可以质疑墨家思想。

(4)对于世界为何混乱,道家认为是人逾越了天界,导致了世界的混乱。儒家认为,正是人们违背礼法,才导致天下混乱。法家认为,正是人们违法,才导致天下混乱。道家、儒家、法家三家都承认存在一套普遍规律,违反这套规律就会导致社会混乱。比如,大家都认为有交通法规,而交通混乱的发生是因为人们乱开车,不遵守交通法规。

(5)其实学习就应该像樊迟一样,有一点樊迟的精神。

(6)这样,道、儒、法三家就通过这种统一的推理标准,为世人提供了一套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我们不是都喜欢吵架吗?不打了,量力而行吃才是硬道理。吃自己的份额,不要拿别人的,否则会受到惩罚。这样,大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有了标准和规范,纠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7)严格的制度限制了墨家对墨家思想的质疑,使创新更加困难。

(8)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当即派弟子秦华礼率弟子三百余人守城。他前往宋都商丘,准备防御战。他日夜兼程,连续十昼夜来到楚都县。

(9)相反,与儒学相比,儒学非常受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喜爱。由于儒家思想能够辅助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推动其治理,维护其真理,儒家学说才得以流传至今,而墨家学说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疲惫不堪,因为统治阶级并不认为墨家学说的衰落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废黜百家,广纳八股文士。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受到皇帝的喜爱,所以一直流传至今。而且那时墨家已经基本消失了。

(10)。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因此,必须解释清楚。

(11)。全国人民推举贤者为皇帝、为王。墨子认为,国王必须选举国家的贤士,而不是像儒家那样的推荐和退位制度。一旦君主和官员被选举出来,当选的人民就应该服从君主、他的行政官员以及公共行政中制定的规则。同时,墨子也请上级认清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善行得到奖赏,暴行受到惩罚,公共权利才不会被滥用。墨子要求皇帝能够尊贤重能,并提出“为官无常贵,人无常卑”。

(12)。各种思想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不能反映当时时代的需要,比如领先或者落后,这个学派就会逐渐消失。

(13)墨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墨家思想在实践中一度危及统治权力,被历代君王所抛弃。

(14)据说,墨家刑法规定杀人者应判处死刑。比如,墨家心腹之子杀了人。秦惠王虽赦免了他,但仍按照墨家律法判处他死刑。

(15)墨子在《尚贤章》中提出四项措施:以德定人,以官定职,以绩定赏。根据绩效确定他的薪水。这与荀子所说的:“德必曰位,位必曰俸,俸必曰功”是非常吻合的。

(16)“自力更生,各尽所能,机会均等,互利互爱”,这是墨子提出的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博爱,这就是墨子所倡导的社会正义。为此,墨子奉献了一生,表现出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崇高责任感。

(17)“兼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但人性是自利的,平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封建社会阶级分明,更不可能实现贵族与平民的平等。

(18)非进攻性:反对非正义战争。有多少战争是“正义”的?诸王天天梦想着吞并这个、吞并那个,而你们墨家却站出来反对。诸王怎能接受?

(19)、(21)《韩非子先学》:“桐棺长三寸,服丧三个月,世人以为俭礼。”

(20)在人是否应该有等级的问题上,荀子的思想与墨子相反。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提出了“官不贵贱,人不贱”的著名思想。荀子和墨子的思想看似相反,但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目的是一致的。而且它们在方法和目的上是一致的。

5、墨家机关术失传了吗

(一)先不谈杨朱,只说墨家。墨子创立的墨家为何最终灭亡?墨家的创始人是墨斋,通称“墨子”。墨子生活在孔孟之间,春秋战国的过渡时期。

(2)其所倡导的兼爱节俭思想至今仍具有非凡的借鉴意义。

(3)在儒墨竞争过程中,儒家显然占据了主流地位,其蓬勃发展限制了其他学派,当然也包括墨家。

(4)博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进攻性:反对侵略战争。尚贤:无论地位高低,只有有价值的人才能晋升。

(5)。第三,中国的墨家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建设和反腐败有很大帮助。西方启蒙思想中盛行的无知传统、判例法、知识自由流通、自由市场、经验主义、消极自由,以及马克斯韦伯的责任伦理学和托克维尔对变革和面对变革的告诫都是应该采取的态度在《墨家》中可以找到并一一对应。例如,在谈到民主选举的标准时,墨家文本说“先待民,而后民己”,就是要以身作则,强调人民的表率作用。比如,对于当权者的道德要求,墨家也有相关的教诲:“言必诚,行必刚,言行必须和气。”在反腐败方面,墨家还主张依法治官,依法施行仁德治理。这与现行的依法治国理念非常吻合。

(6)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所有的社会制度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统治者要实现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

(7)、((什么是能力?如何定义谁的能力高?这也是个问题?)只是功绩。)

(八)、(十四)《孟子滕文公》:“杨氏为我,无君;墨氏兼爱,无父。无父无君,是也。”一个怪兽。”

(九)墨家思想中一些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在当代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并探索其当代运用。

(10)如果要为孔子的思想寻找源头,就应该找到子产,他称之为“古留之爱”。

(11)、(10)《淮南子太氏训》:“墨子侍奉一百八十人,皆能赴汤蹈火,至死不回头。”

(12)我们认为,每个国家都必须等到越来越多的公民满足上述条件,国家才有前进的希望。否则,它所做的改进就相当于被征服国家或分殖民地的改进,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这种进步无非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这是文化本身的萎缩和破坏,而不是文化本身的转型和发展。

(13)墨子是宋朝人。他手工业出身,擅长机械制造。他是当时的专家,与鲁班齐名。

(14)墨家崇尚贤德高尚,卑微者恒谦卑。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才华。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贵族们有秦穆公的德行,有战国四王子的礼遇。不过,虽然有少数贵族推荐有德之人,但大多数贵族仍然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无法改变。

(15)。故墨子曰:上敬天,中侍鬼神,下爱人。一旦我们主张天的存在,就必须主张鬼神的存在,否则逻辑上就不相符。所以天最大,鬼神次之,人最低。

(16)。正是因为儒家反复宣扬“重民、重君”的思想,老百姓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觉得自己是“中心”,所以特别高兴。因此,他特别拥护儒家思想。

(17) 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儒家和墨家,被称为“显学两派”。我们先不谈儒家思想。流传数千年,已被确立为正统。每个人都知道。然而,墨家却在漫长的历史中消失了。它繁荣了数百年。 《史记》记载的只有24字,成了一个谜。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如果不是清末出土的几份文献,或许人们还不知道这个神秘的学派。

(18)、((墨家是恐怖主义的先驱。)看似大谈大爱,却因为不讲道理,所以更容易为所欲为。)

(19)先爱父母,其次爱家人,再爱家乡,然后爱祖国,最后爱世界,这就是进入博爱的层次。

(20)、墨子和杨朱,两个人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端。人们认为,为了社会秩序,应该消灭自己。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秩序应该因其本身而被消除。它将个人和社会推向一种只有其中一方能够生存的极端境地。

(1)、((我个人认为:墨家在一件事情上是对的,就是普选的思想。这和我们现在的民主集中制政体有些类似。)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明白,靠选人不是公平的,也不是不合理的,根据能力选人才是公平合理的。)

(2)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矛盾。 “兼爱”体现了墨家的平等观,这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

(3)墨家代表的是下层人民的利益,不受统治阶级的青睐。

(4)儒、墨是先秦大学最热门的两个专业,又称“显学”。为了争夺生源,这两个专业经常打架。

(5)显然,他们都错了,因为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制止混乱的关键不是消除人的个性,也不是消除社会的公共性,而是建立一套合适的群体与自我的关系,既能滋养人,又能滋养世界。最终,和谐的世界秩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存,建立可持续、友好的群体与自我关系。这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6)博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博爱”,或者“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不进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好和平”,和平与发展。比如,今年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纪念大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实是错误的。这应该是纪念墨子的一个合适的主题。可惜的是,中国人一生根本没有提到墨子的“兼爱”和“不攻”。

(7)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但礼乐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文化条件下很难推行。

(8)。对于某种思想或学说,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理论倾向,一种是实践倾向。总体来看,墨家思想的实用性较为突出。

(9)墨家说“小爱”还不够,大爱必须无私。结果是:有的人吃不饱,就吃不好;有的人吃不饱,就吃不好;有的人吃不饱,吃不好。如果有些人没有足够的衣服穿,他们就无法保暖。由于资源有限,我们暂时不要向高层次看齐,而要始终向低层次看齐。

(10),((墨家是不是和牧人很像?

么,人格的秩序,打着爱的旗号强行扩张。)一个讲墨子爱你,一个讲耶稣爱你。虽然看起来像,但是高下立判。墨家思想,起码能言之成理。而牧羊教,根本没思想,也不能言之成理,就是满嘴跑火车了。) (11)、荀子说,不足并不是最可怕的,有人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才是最可怕的。 (12)、(4)《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13)、墨家崇尚吃苦,与我们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也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崇尚的是“甜味”,成功的甜味,权力的甜味,金钱的甜味。但不管如何,没有苦,何来甜?也许是时候重拾墨家精神,喝一碗不一样配方的鸡汤了。 (14)、如墨家提倡的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不抢夺人少、富人不侮辱穷人、贵族不傲视平民、狡诈的人不欺骗痴愚的人等。 (15)、想实现就需要走宗教路线,否则基本不可能,但是在中国走以教立国,那不就是太平天国原始版了嘛,各个时期各种宗教很多都是这个路数,什么均平富,要友爱之类的,实际操作怎么样大家都清楚。 (16)、((墨家可是让你给说废了。因为墨家消亡,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停留在农业文明原地打转转。近代被工业文明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然后才知耻而后勇,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搞得大家都以为科技是源于西方,明明自己的老祖宗就有,只是后世的书生加统治者都认为是奇淫技巧。)制器思想,非墨家独有。而是儒家最提倡的,在儒家圣贤的经典中,之所以看不到制器理论,因为儒家讲的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至于工业生产的制器技术,那是古代技校才教的,属于艺的层面,也就没有记入儒家典籍中。天子树德,百官树才,百姓树艺。艺都是技校教的。开工开物,就是古代的技校教材。) (17)、墨家就是古代搞科学的道家人。因为,创始人是墨翟,所以,称为墨家。 (18)、在墨子看来,既然资源有限,那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大禹,“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19)、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20)、《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秦惠文王时期,墨家巨子的儿子杀了人,按照秦朝律法应当治罪,但文王看他是墨家巨子的儿子,便下令饶了此人,结果此人回家之后被墨家巨子按照墨门法规处死了。由此可见,墨家学派绝对是非常危险的组织,众弟子不听君王命令,只听巨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8456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