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每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经常会使用报告等实用文档。报告是单向的、描述性的、事后的。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的报告呢?今天推荐一篇网上文章,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热忱欢迎您参考本内容,希望您能从中受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1部分】
1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实验设备,熟练使用仪器,掌握仪器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问题的能力;
3.了解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方法;
4、初步掌握物理定律的应用;
5.培养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前的准备
6、准备实验仪器;
7、准备实验仪器;
8、准备实验材料;
9、准备仪器;
10、准备实验设备等;
三、准备实验的内容
11. 仪器的放置
12、仪器的正确放置;
13. 仪器的清洁
四、准备实验所需物品
14、器械的摆放应符合器械摆放规则,以便正确、按正确的方式使用器械;
15、仪器的放置位置应有标记,以便正确放置;
16、仪器正面、棱镜正面、棱镜正面应与棱镜角度一致;
17、仪器正面与棱镜的角度应相互平衡并闭合。
五、物理量的计算
18、量具的正面或棱镜的正面应为棱镜的正面和棱镜的角,分布在棱镜的两个间隙和两侧。棱柱的角度应为平衡条件之一,它们的距离应为圆柱体的边长、两侧的线段、两侧的相对距离,一般应有平衡条件。
19. 量具的正面或棱柱的边长应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 为圆柱角。锥体,为轴上角的角度,为方向的角度,为角度,二者相互关系为量具的正面或圆锥体的角度;
20、量具的方向与棱镜的角度应为直线的角度。两条边长应相互垂直。
六、量具的使用
21、量具应符合仪器放置规则,并应呈直角放置;
22、量具的使用应符合方法的规定。
23、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的摆放方式使用,才能正确使用;
24、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的摆放方式使用,才能正确使用。
七、量具的使用
25、测量工具的使用应遵守仪器放置的规则。应以正面或侧面角度放置。例如:平衡条件的角度和角度;测量方向和角度的正确性;量具的使用应符合仪器放置的规定。
26、量具的使用应遵守仪器放置的规则。放置仪器时,应按照仪器放置的方向使用,以便正确使用仪器;如果放置不正确,应及时纠正;如果放置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27、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的摆放方式使用,才能正确使用;
28、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的摆放方式使用,才能正确使用;
29、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放置的方向使用,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30、测量工具应按照仪器放置的方向使用,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八、实验中应注意仪器的安全操作
31、进行实验前,应对实验所需仪器进行清洗和检查,防止不安全行为。
32、使用仪器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和防护措施,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或事故。
33. 需要严格保养和维护仪器。
34、仪器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3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质量。
十、实验结果的统计
实验结果统计应包括:
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仪器使用统计: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报告表:
实验结果:
仪器使用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实验报告表: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二部分】
部门名称:
专业班:
姓名:
学生卡:
发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扁平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
大型闪电盘演示器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一个两层玻璃盘,密封有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内有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转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高频电压施加到电极上。振荡电路通电后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被高频电场电离,产生紫外线。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覆的荧光材料决定。决定。由于电极上的电压很高,所以产生的光是一些辐射辉光,色彩鲜艳,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漂亮。
【实验步骤】:
1、将避雷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至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大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的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阈值时,磁盘上会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随着手指移动闪光如何变化;
5. 慢慢降低电位器,直到闪光刚刚消失,对着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声音随着辉光老化的变化。
【注意事项】:
1、避雷板为玻璃材质,请小心轻放;
2、移动避雷盘时,请勿对控制器用力,以免破坏控制器与避雷盘的连接;
3、避雷盘不能悬挂在空中。
发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和发光的概念。
【实验步骤】
1、将发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至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调节电位器,观察在辉光球的玻璃球内,电压超过一定阈值后,中心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辉光随着手指的移动而变化;
5. 缓慢降低电位器直至辉光刚刚消失,拍手或对辉光球说话,观察辉光如何随声音变化。
【注意事项】
1. 辉光球应小心搬运;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稀薄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中心有一个黑色球形电极。球的底部有一个振荡电路板。当通电时,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球内稀薄的气体被高频电场电离,发出明亮的光芒。当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心的电极周围会形成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触摸球时(人与大地相连),球周围的电场和电位分布不再均匀和对称,因此手指周围出现辉光。
它变得更加明亮,产生的弧线随着手的触摸而移动、扭曲,随着手指的动作而舞动。拍手或对着辉光球说话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球。其外观是一个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体。球体内充满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心有一个黑色球形电极。球体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转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高频电压施加到电极上。振荡电路通电后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的气体被高频电场电离,因此发出明亮的光芒,产生神秘的色彩。由于电极上的电压很高,所以产生的光是一些辐射辉光,色彩鲜艳,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漂亮。
在日常生活中,在低压气体中呈现辉光的放电现象也被广泛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当在两极之间施加足够高的电压,或者在其周围施加高频电场时,管内的稀薄气体就会呈现辉光放电现象,从而产生辉光放电现象。特点是需要电压高且电流密度小。辉光的位置与管内气体的压力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变化。荧光灯和霓虹灯的发光就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发光中,最神奇的就是人体发光。 1911年,伦敦一位名叫沃尔德基尔纳的医生用刷有双花青染料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人体表面有一层15毫米厚的彩色光层。医学家证明,在疾病发生之前,人体表面的辉光会发生变化,产生干扰“电晕”现象;癌症患者会产生云朵般的光芒;当人们喝酒时,就会出现发光。光线开始时是一个清晰、闪亮的点,喝醉后变得苍白,最后光圈关闭。吸烟的人有一种不和谐的光芒。
实验经验
12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利用短短的2个小时参观了西区的物理实验室,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实验课上,老师要求我们自学实验原理,自学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和讲解。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些非常新颖的仪器和实验。
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体验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秘。我们怀着好奇的心仔细观看了每一个演示实验。通过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细心讲解,一些看似反常的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的!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一个示范实验,但是也是非常有收获的。这是对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次光学演示实验,我对光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为以后的光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演示实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大家了解现实生活中光波的本质,为我们日常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乐趣。有点有趣。
尤其是发光球和发光盘,现实中根本看不到,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发光球里迸发出点点七彩的光芒,像烟花绽放一样浪漫,让我想起除夕夜那美妙的烟花。尽管演示实验的过程很简单,但其意义却绝非如此。我们所学的知识重在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三部分】
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大学物理时,他们可能会觉得很多概念、定律、定理等都是在中学学到的,他们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仍然可以用中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结果,有的学生掉以轻心,不认真听。有了这种想法后,他们会发现后期学习越来越困难,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最终,大量学生落后了,对大学物理课程失去了兴趣。这也是大学物理课程不及格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授大学物理课程之前,必须强调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本质的不同,让学生在课堂上绷紧学习神经,戒骄戒躁。
回顾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老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学生要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然后用它们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中学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不注重解释这些概念、公式、规律、定理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一些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最重要的是掌握每个概念和定理的形成过程,知道有什么样的物理定律他们说明了。体现了什么样的物理思想,其适应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高等数学贯穿于大学物理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过程。大学物理学习中常用的高等数学知识主要包括:微积分、向量和数学建模。微分和积分主要用于定量公式推导。同时,微积分的思维方法是解决大学物理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例如:在讨论变力的功问题时,既使用了高等数学中的积分法,也使用了微分法。因此,学生必须学好高等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1、物理课上,学生应更加注重对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学会举一反三,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抄写公式。要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等的理解,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从本质上理清每个知识点涉及的物理原理。
2、学生上课必须认真记笔记,及时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由于大学物理课时和讲解内容的限制,教材中一些相对不重要的知识点会被老师简单讨论或删除。讲解的重点内容会体现在课堂黑板或者学生的笔记上,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有选择地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特别是课堂上的例子和解决方案。一切都应该在笔记中详细记录。在期末复习时,一本记录良好的笔记本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是期末复习的好帮手,也是同学们今后进入职场的指南。
由于大学物理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比中学物理多得多,有时一节课讲授10、20页的内容,甚至可能一章就结束,所以课后,学生一定要花时间复习课堂上所学内容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做大学物理作业时,常常会觉得有些题无从下手,但只要认真思考,心中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可以找一个比较懂的同学来解释。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四部分】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对温度的强烈依赖性而制成的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分为:
.负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简称NTC)
它常以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是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为基础材料制成。近年来也采用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构成此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完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与温度无关,因此此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主要是考虑了迁移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迁移率增大,电阻率减小。大多用于温度测量和温度控制技术,也可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二.正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简称PTC)
常用的钛酸钡材料是采用陶瓷技术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经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不计。载流子的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量越多,电阻率越小。它被广泛使用。除在电子电路中用于测温、控温、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种类型的加热器,如吹风机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FQJ-II型教学用不平衡直流电桥,FQJ不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半导体热敏电阻(2.7k)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控温),连接线数条。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与绝对温度的关系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五部分】
实验名称:二元金属相图(注:蓝色部分为预览报告,无需再复制一份!)
班级:102班姓名:王亮学号: 实验组号:3月14日指导老师:
一、 实验目的:
1、采用热分析法(阶梯冷却曲线法)绘制Zn-Sn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
1. 简单二元金属相图主要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热分析?阶梯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3. 使用热分析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要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列出关键操作点。建议用流程图来表示。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分组号; 2.实验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和工具: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工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抓住要点。写出与实验原理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数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绘制简单示意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绘制数据表(注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根据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老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并讨论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实验报告要求1、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报告必须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绘图必须使用方格纸。 2、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尺子绘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六章】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一、实验任务
银川地区重力加速度精确测量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了以下六种型号选择: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使用的工具有:打点计时器、尺子、夹钱的铁架、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使重物自由移动。选择理想的纸带,找到起始点0,统计t时刻的点p,用米尺测量距离op为h,其中t=0.02秒两个点间隔的数量。由公式h=gt2/2,可得g=2h/t2。将测量值代入即可得到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均匀滴落。使用秒表测量n个水滴的时间t(n为50-100)。那么两个水滴之间的时间就是t=t/n。用米尺测量水滴的去向。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体表面上的任意液体元素a。它距旋转轴的距离为x,质量为m,受到重力mg和弹力n。由动力学可知:
ncos-mg=0 (1)
nsin=m2x (2)
比较两个公式,我们得到tg=2x/g,并且tg=dy/dx,dy=2xdx/g,
y/x=2x/2g。 g=2x2/2y。
测量某一点相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和y,代入转台转速即可得到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均匀滴落。使用秒表测量n个水滴的时间t(n为50-100)。那么两个水滴之间的时间就是t=t/n。用米尺测量水滴的去向。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使用的仪器有:米尺、秒表、摆锤。
让单摆的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使用尺子测量h(见图1)。用秒表测量摆锥旋转n圈所需的时间t。则摆锥的角速度=2n/t。
摆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f=mgtg,tg=r/h,因此由上式可得mgtg=m2r:
g=42n2h/t2。
将测得的n、t、h代入测量值即可得到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当摆动角度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但
通过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我想尝试用光电控制计时的方法来测量,但由于实验室设备不足,这种方法无法进行;经过与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采用摆锤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方法比较简单熟悉,而且实验室里仪器设备齐全,所以最容易用这种方法来测量,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概括: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地球上各个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而略有不同。一般来说,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接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特殊仪器仔细绘制各个区域的重力加速度分布,还可以探测地下资源。
伽利略观察了比萨大教堂内一盏圣灯的缓慢摆动,并用自己的脉搏作为计时器,计算出了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与圣灯的摆动时间是相等的。灯摆动的幅度与之无关,观察结果进一步得到实验证实,为摆锤用作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摆的等时性原理。
用摆锤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摆锤的振动周期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即由重力加速度g和钟摆湖您只需测量摆的长度并确定摆动的周期即可。可以计算g值。
实验设备:
摆锤装置(自由落体测量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万能计数器、光电门、摆线针
实验原理:
摆锤由一根不可伸展的轻绳和一个悬挂在绳下端的小重球组成。在摆锤远大于球直径且摆锥质量远大于线质量的情况下,将悬挂的球从平衡位置拉向一侧(一小段距离,摆动角度小于5),然后松开,摆锥就会在平衡位置左右周期性地来回摆动,如图2-1所示。
f=p sin
F
t=p cos
p=毫克
我
图2-1 简单摆原理图
摆锥上的力f是重力和绳索拉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较小时(
正弦=
f=psin=-mg=-m x (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当摆角很小时,简摆的运动可以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简谐运动公式:a==-2x
我们可以得到=
所以单摆的运动周期为:
t=2/=2 (2-2)
t2=l(2-3)
或g=42 (2-4)
用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固定的摆长l。多次精确测量摆的周期t后,将其代入式(2-4)即可得到局部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与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斜率为。如果测量不同摆长的相应周期,则可以利用t2-l图的斜率获得重力。加速度g。
测试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用单摆测量g的方法是基于公式(2-2)。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测量时会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简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来测量
事实上,单摆的周期t 随着摆角 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还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公式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接近0o的周期,即t0=2
2、悬挂线的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的长度l。事实上,任何简单的摆都不是理想的。可以用理论来证明。此时,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则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该周期应为:
式中,t0为同一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air为空气的密度,摆锥为摆锥的密度。从上式可以看出,摆的周期并不与摆锥的材料无关。当摆锥的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空气的粘性阻力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事实上,当摆锤摆动时,由于这些摩擦阻力的存在,摆锤并不是简单地和谐振动,而是阻尼振动,从而增加了周期。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第七章】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与大学物理理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有着深厚的内部联系,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不仅能将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还能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对其进行科学验证。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学生可以培养以下科学实验能力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可以更好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定义和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2.通过实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力、脑力和临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像的绘制,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据的保留和选择以及对结果的正确判断和分析;
4.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设计一些基础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完成工作的意识。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
特性,因此,在实验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前对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在实验前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熟练掌握,清楚地知道实验的要达到的任务及其所采用的方法,在实验时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保障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实验设备的准备及调试。在懂得了实验目的及原理的基础上,才知道实验所需要哪些实验设备,及其仪器参数的要求。不但要对所做实验设备准备齐全,而且仪器的摆放也要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要对实验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调试。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实验前设备的准备及仪器的调试是做好实验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步骤,一定要按照仪器说明书来正确操作使用。要轻拿轻放,要确保仪器设备在安全有效的参数范围内使用。不然,给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步骤的合理安排。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是高效完成实验的关键。对于实验步骤要熟悉掌握,给够给出一个合理的分工安排体系。大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小组实验,先测哪些量,测几组数据,谁来测等的分工安排一定要合理明确,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力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等实验都会用到高压电,电压可达到380伏甚至会更高,一定要保证学生和实验师的人身安全;也要保障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实验中要做好一切安全应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是做好实验的基本保障。 当试验完成后并非一切都结束了,实验后的收尾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更有利于下次实验及仪器设备寿命的延长使用。 (一)试验后的检查。试验后的检查主要是指数据是否记漏、设备是否完好、配件是否丢失、开关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切断等事项的检查,以确保下组人员能够继续做实验。 (二)试验后的仪器保养及卫生。由于实验室所使用的是精度较高的仪器设备,不同于其它上教室课时使用的桌椅,对实验室仪器的保养及实验室内的卫生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实验完毕后注意仪器的保养:该擦洗的要擦洗,该涂润滑油的涂;地面该扫的扫,该拖的拖。有些仪器怕强光照射,窗帘该拉的要拉上,好的保养及卫生更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总结及反思。试验完成后除了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外,还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总结在此次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采用什么办法又是怎样处理的;与其它实验有何异同;有何收获,有何启发;实验过程中的步骤、选用法方、仪器调整等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总结和反思是为了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做好下次实验。总之,物理上的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做好大学物理实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做好实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又要做好实验中的具体事项,还要注意试验后的卫生等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8】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 之间的关系为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2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