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言佳句精粹情操篇
【第1句】:表示自己高尚情操的名句
在石灰吟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2句】:六年级关于高尚情操的名言警句
【第1句】: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巴尔扎克
【第2句】:一切真正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只要是真正的两手劳动,一切的工作都有几分神圣性。劳动,像大地一样辽阔,它的峰顶直达天国。额上的汗,直到脑筋的汗,心灵的汗;凡是刻卜勒的计算,牛顿的沉思,一切科学,一切口头史诗,一切见诸实行的英雄主义,殉道精神,都是从这种汗来的,直到一切人都称之为神圣的那种血汗的痛苦!啊,兄弟,如果这不是值得崇拜的,唉,那么就要为崇拜更感到遗憾了;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天底下发现到的最高尚的东西。
【第3句】:读书,对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种高尚的享受;我珍视书籍,它是我热爱的癖好。
【第4句】: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第5句】: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第3句】: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第4句】:外国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第1句】: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马卡连柯
【第2句】:历史的宫殿不同于现存在上流社会之处,仅仅在于它只向勤劳和美德敞开它的大门。任何财富、声誉、奸诈都不能贿赂、恫吓、欺骗艾理西姆的守门人。从更深一层意义出发,邪恶者或鄙俗者是望远无法进入历史宫殿的。——拉斯金
【第3句】: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
【第4句】: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培根
【第5句】: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应当忍受,不该一味固执,跟社会作无谓的斗争。只要心安理得,我行我素就行了。要使人真正成为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6句】: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加里宁
【第7句】: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爱因斯坦
【第8句】: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第10句】: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第11句】: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第12句】: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第13句】:一个人要开化一个最闭塞的地方,有了钱还不行,他还得有知识;而且知识,正直,爱国心,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把个人的利益丢掉,献身于一种社会的理想,那也是白费。——巴尔扎克
【第14句】:一个人要开化一个最闭塞的地方,有了钱还不行,他还得有知识;而且知识,正直,爱国心,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把个人的利益丢掉,献身于一种社会的理想,那也是白费。——巴尔扎克
【第15句】: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第5句】: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第1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第2句】: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第3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第4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 【第5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第6句】: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第7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第8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第9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第10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第11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第12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第13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第14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第15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 【第16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第17句】: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第18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第19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第20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第21句】: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左传》) 【第22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第23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第24句】: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第25句】: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第26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第27句】: 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第28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第29句】: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第30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国语》) 【第31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第32句】: 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第33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第34句】: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 【第35句】: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第36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第37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第38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第39句】: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第40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第41句】: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第42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第43句】: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第44句】: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第45句】: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第46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第47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第48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第49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第50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第51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第52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第53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第54句】: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第55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第56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第57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第58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第59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第60句】: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第61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62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第63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论语》) 【第64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第65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第66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第67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第68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第69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第70句】: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第71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第72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第73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论语•述而》) 【第74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第75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第76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老子•四十五章》) 【第77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第78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第79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第80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第81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第82句】: 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 【第83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第84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第85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第86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第87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866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