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多元智能有感1500字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它将人类智能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与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内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有一个标准,而是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二是因材施教,发现他们不同的智力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三是对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未来的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个体发展的思想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时代特征。作为参考,它激励我们的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学”和“通过多元智能进行教学”。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新追求。 “多元智能教学”要求我们放弃学校课程设计中只注重语文、数理化的常规思维,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征,平等对待学生的多元智能。强调每个学生智力特长的充分发展,并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长出发,促进其他学生各种智力能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教学”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开发不同智能的同时,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实践新课程。
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师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多元智能的本质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材料是学生。确实,人们有不同的智慧方式,人们智慧的钥匙也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就看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否帮助孩子找到成功的关键!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解读世界的视角和语言。敢于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用自己的话描述事情,这是教师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力长处,还应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中国有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环顾四周,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人,有的擅长计算,有的擅长说话,有的擅长跳舞,有的擅长绘画……多元智能研究者加德纳曾幽默地提出,一个好的人判断孩子智力最发达的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则行为”:语言智力发达的孩子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喜欢绘画和冥想;人际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身体运动发达的孩子孩子们喜欢做小动作。课堂上这些特殊、不规则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信号。学生是在向老师展示自己有这些特长,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接受。加德纳的理论给我们启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潜力,并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就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他们的才能。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疑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观念要转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新的课堂环境;重新定位现有教材,充分发挥其更积极的作用;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毕竟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不仅受到老师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一出生,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正确发掘孩子的潜力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关爱。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针对上述内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尽力调动学生多元智能协调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理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0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