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什么是教一本书的策略?——以《西游记》为例写作心得

教一本书的策略是什么? ——以《西游记》为例写作心得:

昨天上午的讨论刚刚结束,晚上的争论又开始了:现在的专家解读和老师个人对整本书的解读有什么区别?教一本书的策略是什么?

来看看杨老师是怎么说的。葛莉:你的讨论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什么?

这本书写了什么?孙悟空做了什么,唐僧做了什么?有多少个故事?发生了什么?有哪些描述?这和教课文的思路是一样的,但不是读小说的方法。这是一个原则性的声明。

谭勇浩成: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我的起点比较低,也比较功利、实用。

葛力:谁是农村,谁是城市?老师都是中文专业的吧?对于名著文学价值的理解,城乡之间不会有差异。不考虑文学价值,只从教学技巧上寻找解决办法,就会毁掉名著。

整部小说,非节选文本。就我目前看到的教学设计来说,基本上是教课文、找考点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生看书的方法。也许我周围看到的教学设计有局限性。按照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教给学生的是考试中的西游记,而不是文学中的西游记,更不是如何读书。

教书,但不明白书在讲什么?背几个人物、几个故事就行,不需要老师。很多老师已经放弃了我们过去谈论的话题,开始自言自语。去找了一个测试中心。 《西游记》到底讲的是什么?这是备课的首要前提!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盲目地定义孙悟空是没有意义的。

突然我想起了红艳的中考题。测试点为何如此设计?我感觉我还是不明白怎么看书。

关键是要找到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的结合点。

我看到了很多技巧:手写报纸、思维导图、读后感想、故事表演……这是做什么用的?达到什么目的了!我不明白设计很多活动是浪费时间。还是个人意见。

我们教一本书,至少要有一个落点,落在文学价值的范围之内。比如西游记,如何理解孙悟空?吴承恩为何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怎样塑造的呢?读后感想:他想通过这个角色表达什么?这个角色现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以为我可以通过了。为了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你需要设计哪些活动让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这是老师必须做的。

我认为这是教书的策略。

很多老师都教西游记,现在还教小圣以自己的力量来征服大圣。这是一种单一文本的教学方法。教一篇文章和教一本书的区别在于专业性。孩子读经典,最终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经典的意义才会显现出来。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如果你无法思考和判断这本书所说的是否正确或有道理,那说明你还没有读过它。

考试阅读,更多内容如下。

所以,教学生读书,就是引导学生读透。现在我们只停留在这本书所写的水平上。这只是彻底阅读它的第一步。还有几个步骤需要遵循?

那么,如何才能读透一本书呢?这是我们很多老师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10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