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
书本简介
本书以富家孤儿埃米尔为主角。它探讨了男性教育改革,批判了英国旧教育的荒谬和颓废,提出了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通过埃米尔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来展示女性教育的创新。全书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了善性理论。他的思想启发并影响了后世许多教育家。本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掀起了教育史上的一场“哥白尼革命”。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家、民主政治评论家、十八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派创始人、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困家庭,做过学徒、仆人、私人秘书和音乐抄写员。他过着漂泊、艰辛的生活。 1749年,他因发表《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有助于风俗的改进吗?》一文而闻名。 1762年,他因出版《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而被法国当局追捕。他逃往瑞士、普鲁士和英国。 1778 年他在巴黎去世。
经典名言
1、我认为孩子的老师应该年轻,聪明的人越年轻越好。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他自己也是个孩子,能够成为他学生的同伴,赢得他的信任,分享他的快乐。
2、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我们尤其要避免过于谨慎、胆怯、牺牲现在、换取未来的做法。这种方法常常涉及牺牲现在可以获得的东西来换取将来无法获得的东西。
3. 当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时,读书对他有什么用?不应该让不喜欢阅读和学习的学生厌恶阅读。不要让他体会到读书的苦涩滋味,免得他年轻后还认为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4、我们之所以感到嫉妒,是因为社会欲望,而不是因为原始本能。
5、一切从造物主手中出来的都是好的,但到了人手里的时候,一切都变坏了。
思想启迪
“凡是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都是好的,但到了人手里就都变坏了。”这是卢梭开篇的第一句话。这意味着自然教育从婴儿出生并哭泣时就开始了。父母成为第一任老师。当婴儿移动时,他的身体需要空间和自由来移动。当宝宝哭的时候,应该寻找哭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学会读懂宝宝的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不问,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武断的判断,然后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措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有一种感冒,叫父母认为的感冒。这是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错误的爱方式的生动体现。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溺爱。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受到不同长辈的照顾。有些长辈的溺爱甚至导致他们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他们有一个坏习惯,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给就哭,不考虑是否符合孩子当前年龄的需要。的。
在卢梭的教育观中,生命应该自由发展。不需要时时刻刻照顾孩子,也不用担心没有照顾好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然成长。因此,他提出要培养“新人”或“自然人”,应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顺应天性,提出“自然教育”理论。要达到塑造“自然人”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作为爱弥尔的家庭教师将他教育成“自然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作为家庭教师,卢梭承担了埃米尔父母的全部责任。卢梭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他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每一笔画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都值得深思。因此,家长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注意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自然的磨练。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博士李振熙教授说:优秀的老师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这就需要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心去感受。
1、回归孩子的自然天性
当前,我们的孩子背负着父母对孩子出人头地的殷切期望。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寒窗苦读”、“努力奋斗”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童年本应是快乐、自由的,但其实很短暂。催促刚出生的孩子“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就长大了。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成为更好的人的唯一途径就是吃苦”和“知识可以改变事情”。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了活泼、自由的天性。很多孩子在本应自由、快乐的年龄变得年轻、成熟,长大后却错过了按照卢梭的观点,他认为父母不应该急于向孩子灌输知识,不应该盲目追求先进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任务应该归于自然,让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不同年龄段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该玩的时候让他尽情玩,该学习的时候引导他集中精力学习,不要着急促进孩子的成长,如果有条件,家长应该经常陪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接触大自然,吸收滋养孩子的原始力量。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错误、经历挫折。经历适当的磨难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卢梭建议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采用自然后果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急于惩罚他。让他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智慧”。这也是一种符合自然、符合孩子天性的做法。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一个特别天真可爱的孩子,名叫——小东。在我见到他父亲之前,我就被他父亲的话吓到了。在父亲的口中,“顽皮头”成了他的绰号。遇见他之后,果然名不虚传。他上课很少坐着,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一堂课四十分钟,我不知道他是否花了十分钟听课。他一个人玩也没关系,他经常在“座位”里到处走动,前后的同学都被打扰了,甚至常常想从桌子底下把他找出来。很快,很多家长要求不要让孩子和他坐在一起。我找到他一个人,告诉他我的烦恼。闻言,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那么天真。我知道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然而,当下午他妈妈送他过来时,他却哭得像个泪流满面的孩子。经过询问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知道了早上的事情,并且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我一看,他的手上有很多伤疤,据说是用衣架打的。我责怪他的母亲没有说服他,为什么她如此残忍。他的母亲也流着泪说:“这孩子总是这样,我也没办法,他父亲也很生气。”经过这件事之后,他以后再也不敢把任何不好的行为告诉他的父亲了。但他的听课成绩却始终没有多大进步。但我发现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童话书。读书可以让他安静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经常来找他,问他读过哪些书,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他喜欢跟我说这些事情,以后不用我问他都会主动跟我说。有时我想读学生批改的作业,他排起长队只是为了告诉我他昨晚读的是哪个童话故事。所以我想用童话书来引导他好好听课。我和他约定:一节课提醒他不超过两次,如果能坚持一天,我就跟他讲童话故事。如果我能坚持一周,我就借给他一本童话书读。他笑着拍了拍他的头,愉快地答应了。这个方法确实有效。虽然我在课堂上偶尔还是会犯老错误,但我比以前认真多了。但为了鼓励他,我有时会视而不见,最多提醒他两次,以保持他的积极性。这样,他读书多了,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他变得越来越自信。
这周一早上,组长又来了,汇报晓东待会儿交作业。我等了很久他也没来。我正想去找他,却发现他靠在我办公室门口,眼里含着泪水。我叫了他一声,他一步步向我靠近。我手里拿着作业和一个信封。 “怎么了?”我轻轻地问他。 “老师,你会忘记我吗?” “怎么会?怎么突然说这个?”我擦了擦眼泪说道。 “我要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了。” “哦!你是这么有名的童话大王,我想忘记也忘不了!”听了我的话,他泪流满面:“这是给你的!”他交出了作业和一封信。他把它递给我,转身跑进教室。我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封信、一把剪刀和一些漂亮的贴纸,这似乎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信上写着:老师,我要转学了,我真的不想离开您。我不能再给你讲故事来打发你的无聊了。我希望当你看到这些东西时,你会记住我讲的故事。祝你开心每一天!
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多么天真无邪的心啊!我听故事了解他的进步,他也讲故事解解我的无聊。还有什么比这份友谊更纯洁的呢?还有什么比这颗心更珍贵呢?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2、家庭教育强调陪伴
我们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即使有的父母在家,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忙于生计而忽略了照顾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照顾,父母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探望,有的甚至寄宿在亲戚家。无论是教育观念相对陈旧的祖父母,还是帮忙照顾的亲戚,他们的教育效果都非常有限,远不如父母的教育效果;或者有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被直接送到托儿所或幼儿园,父母下班后就留下来。又把孩子带回家了。另一种是“丧偶育儿”,这是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现象。是指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对子女教育的严重缺位。父母一方长期不在家,只有另一方负责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孩子身边,但其中一方长期缺席家庭教育(如早退、来校等)回来晚了,家长和孩子长时间不见,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语言交流等等)。当父母忙于生活时,他们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些美好时刻。他们没有时间记录和感知,孩子慢慢长大。由于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差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反思现代家庭教育,虽然像卢梭举的例子这样的案例较少,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表明,今天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仍然不够。这主要体现在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于是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长辈。然而,很多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这耽误了孩子的上学准备。最好的教育时期。基于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家长应尽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完成亲子共同教育。无论多忙,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的良好兴趣,为孩子今后接受更好的教育打下基础。
说起思念的孩子们的爱,我不禁想起了芊芊的眼睛——
她是一个聪明、坚强、敏感的学生。父母的离婚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下课后你看不到她活泼的身影,上课时你看不到她自信的眼神。但在她的日记里,一家人依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并在此寄托着美好的祝愿,读起来总让我心痛不已。我很想和她单独谈谈,但又怕会让她更加难过和自卑。更何况,我的几句话能治愈她内心的创伤吗?还不如让时间冲淡一切。我默默关注着她,让她帮我处理一下班上的小事,转移她的注意力,但她却痛苦地徘徊,无法振作起来。恰巧此时,有一个做了坏事的人知道了她父母离婚的事情,居然在班级里贴了一张纸条,说她母亲跟人私奔了。当有人给我看纸条时,她已经趴在桌子上哭了。再看看肇事者。他害怕极了,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怎么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母亲,还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幸福,一个幸福孩子的生活?太自豪了!我知道,与其严厉批评这个捣蛋鬼,不如让她好好哭一场,发泄一下悲伤。我的眼神吓到了其他同学,大家立刻安静了。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轻轻地将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这一刻,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蹩脚和不必要。
铃声响起,我正在犹豫要不要跟她说话,或者如何安慰她。她已经红着眼睛站在我面前。她进来之前明明已经擦干了眼泪,但是一看到她我,她的眼泪又流出来了。我把她带到楼上一个僻静的地方,想说什么,但所有的话语都显得那么无力。我握着她的手,想着她平日里的活泼开朗。我心里不禁酸酸的,和她一起哭了。第二天,我给了她一本《励志中国》,中间有一张纸条:你从来没有失去过父母对你的爱,也许你现在有了更多。希望你会喜欢这本书,也希望爱说爱笑的你能早日和爱你的人回到我们身边。我还找到了和她是好朋友的同学,一一告诉她不要再谈论这个话题,多花时间陪她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她能力很强,我就让她担任班主任助理,协助班长管理班级事务。希望她忙起来,不要去想这些悲伤的事情。渐渐地,大家都忘记了这件事,她也渐渐开朗了。一天早上,我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用绿色瓶子做成的小娃娃,扎着两条辫子。瓶子里有一封信:老师,谢谢您的辛苦!希望这个娃娃可以缓解你的无聊! —— 一个爱你的人!看到宝宝笑得那么灿烂,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对于芊芊来说,我或许付出了一点努力,但对于她来说,破碎的家庭、缺失的爱情才是永远的伤口。快乐的童年可以治愈一个人的一生,而缺失的童年却需要一生才能治愈。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纯洁的孩子,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有合适陪伴的童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13692.html